索森森


【摘要】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變化特征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8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Hcy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級高血壓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1、2級高血壓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志愿者,對腦出血早期診斷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壓腦出血
【中圖分類號】R544.1;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8.0.02
高血壓是全球范圍內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為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性升高,可誘發血管、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1]。高血壓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導致細動脈玻璃樣變,進而造成心腦血管意外發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的代謝產物,導致其異常升高的因素復雜多樣,有研究指出,Hcy水平異常升高與冠心病、腦卒中、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多聯系[2]。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例,對其進行Hcy水平檢測,與健康志愿者做對比分析,探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變化特征及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具有高血壓腦出血體征及臨床癥狀,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出血診斷標準。其中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齡為(51.2±5.9)歲。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對患者進行高血壓分級,其中1級22例,2級36例,3級22例。選取同期80名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3例,女47例,平均年齡為(49.3±4.8)歲。排除有腦震蕩、外傷所致腦出血、腦栓塞、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對照組志愿者均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全部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約4 mL,血漿分離后制成無蛋白濾液,在ROBBOT全自動免疫分析儀AX-SYM上測定,所用試劑盒為德國雅培試劑盒,儀器設置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標準為:Hcy>20 μmol/L,
正常參考值為:5~15 μmol/L。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級高血壓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1、2級高血壓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Hcy是人體的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含硫基氨基酸。機體本身無法合成Hcy,只能通過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甲硫氨酸被吸收后,在肌肉、肝臟及其他組織中,借助ATP甲基轉移酶的作用,去甲基化轉化為S-腺苷Hcy,最終形成Hcy分布在機體血液循環[3]。作為蛋氨酸的一個代謝中間產物,Hcy的代謝途徑有以下三種:(1)再甲基化途徑: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維生素B12為輔助因子,將亞甲基四氫葉酸提供的甲基進行再甲基化,形成蛋氨酸。Hcy的再甲基化還可通過肝臟途徑來完成,甜菜堿提供甲基供體,在甜菜堿Hcy轉化酶的作用下,甲基進行再甲基化,形成蛋氨酸[4]。(2)轉硫化途徑:在絲氨酸的縮合作用以及胱硫醚B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以維生素B6為輔助因子,形成胱硫醚。(3)直接釋放到細胞外基質:理細胞內的Hcy釋放到細胞外的基質中,細胞外的Hcy出現增多,便說明蛋氨酸的正常代謝過程發生紊亂[5-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志愿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高血壓嚴重程度越高,Hcy水平越高,3級高血壓患者的Hcy水平明顯高于1、2級高血壓患者,P<0.05。大量研究數據表明,血清Hcy水平異常升高與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8]。高血壓合并高Hcy血患者血清Hcy水平異常升高,可促進氧化應激,產生氧自由基,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血管管腔狹窄,內膜中層增厚,造成血管重構,動脈血管順應性降低,僵硬度升高,并可增強凝血機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可推測出高Hcy血癥可能是誘導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的病理生理基礎。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志愿者,對腦出血早期診斷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瑞瑞.H型高血壓與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2] 班副植,農世澤,黃承樂,黎榮能.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現代腫瘤醫學,2010,04(5):767-768.
[3] 呂璘琳,韓 青,孫芹敏.腦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探討[J].實用醫學雜志,2010,21(6):4000-4003.
[4] 吳建恒.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研究[D].桂林醫學院,2014.
[5] 李鵬輝.H型高血壓與缺血性腦卒中血管狹窄的相關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4.
[6] 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 Soc Nephrol,2013,9(12Suppl):S16-23.
[7] 陳 荷,趙月萍,李 茂.老年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8(5):3487-3489,3559.
[8] 陳 敏.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衛生產業,2014,31(2):14-15.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