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腦梗塞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接受西藥治療,觀察組則接受中西藥結合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87%,高于對照組的79.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10.26%,與對照組的7.6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腦梗塞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具有較高的療效性、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腦梗塞;療效;安全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8.0.02
腦梗塞多發于老年人群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較高的威脅性。隨著對腦梗塞臨床治療方法的不斷研究,當前中、西醫均有針對于該病的方法,給該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更多的選擇[1]。本文給予腦梗塞患者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探究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腦梗塞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納入標準:符合全國腦病協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2]對腦梗塞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肺等功能不全患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3.48±5.56)歲;發病到入院時間2~19 h,平均入院時間(8.73±1.70)h。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62.55±5.62)歲;發病到入院時間2~18 h,平均入院時間(8.47±1.63)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接受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急性期患者靜脈滴注250 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華仁藥業(日照)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265)進行降顱壓治療,將0.75 g胞二磷膽堿(長春大政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207)加入濃度為0.9%的500 mL氯化鈉溶液及200 mL的丹參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346)進行擴容治療,均為1次/d;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其20 mg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40),2次/d;10 mg辛伐他汀(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161)及75 mg阿司匹林(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076),1次/d。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治療基礎上接受補陽還五湯的治療,其中,常規西藥治療與對照組一致。基礎方為10味藥材,包括赤芍、當歸、桃仁及郁金各
8 g,地龍9 g,紅花、石菖蒲及川穹各10 g,丹參20 g,
黃芪40 g。根據不同的癥狀增加藥材,頭痛則增加
8 g牛膝與20 g鉤藤;肢體痙攣則增加20 g伸筋草與
25 g白芍;煩躁失眠則增加9 g合歡花與20 g夜交藤。根據癥狀相應的方劑加入水中煎服,1劑/d,早、晚分服。均連續治療1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對療效進行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標準,①顯效:患者恢復正常的肢體、語言功能,可正常行走,一般日常生活可自理;②有效:患者恢復基本的肢體、語言功能,可在拐杖的輔助下行走,一般日常基本上可自理;③無效:患者肢體功能無明顯改善,運動、語言障礙明顯,日常生活不可自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安全性比較
在治療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較為輕微、停藥或減少要劑量后癥狀均自行消失。其中,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3例(7.69%),腹痛、便秘、嘔吐各1例;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4例(10.26%),惡心、嘔吐、腹痛及便秘各1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6,P>0.05)。
3 討 論
腦神經元長時間的缺血、缺氧是造成腦梗阻患者語言、運功功能障礙,威脅患者證明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西醫通常給予腦梗阻患者抗凝劑、擴容劑等常規藥物的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腦水腫,顱內缺血、缺氧的情況,保護患者的腦組織[3]。臨床上通常給予患者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胞二磷膽堿等常規西藥的治療,起效較快,有利于穩定患者的病情。在中醫觀點則認為腦梗塞是由于患者正氣虛弱、血液疲阻所導致的,因此臨床上以活血化疲、祛風通絡為治療主張,通過聯合多種活血、化瘀、行氣的中藥材改善患者大腦的血液循環、腦神經系統[4]。因此,臨床上給予患者由紅花、丹參、赤芍、桃仁等多味中藥材組成的補陽還五湯治療的基礎上,再根據患者的頭疼、四肢痙攣等具體病癥在給予其牛膝、鉤藤、伸筋草、合歡花等藥物的辯證治療。在基礎藥材中,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理脈的功效,改善患者腦水腫的情況;而黃芪則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改善患者腦部缺氧、缺血的情況;丹參、當歸則可祛風通絡,擴張患者血管,改善血液循環[5]。為增強治療療效,盡快恢復患者的運動、語言等各方面的功能,臨床上通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腦梗阻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能將西藥的療效性與中藥的安全性充分融合,優勢互補,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87%,高于對照組的10.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率為10.26%,與對照組的7.6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腦梗塞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具有較高的療效性、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任保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68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07):37.
[2] 全國腦病協作組.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7(03):64.
[3] 向孝松.補陽還五湯聯合西藥治療腦梗塞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30(03):71-73.
[4] 陳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的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5,12(09):154-155.
[5] 王 青.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23):9-10.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