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明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7例。研究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療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分別顯示為87.72%,70.18%,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8,P<0.05)。
結論 相比單純采用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更佳,并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該方法臨床價值極高,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頑固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8.0.02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eart failu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tudy
ZHANG Chao-ming
(Shouguang in shando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Shouguang 262700,China)
頑固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心力衰竭的重癥,該疾病具有死亡率高、難治療的特點[1]。患有此病癥的患者通常表現為嚴重的左或右心衰竭、心率增快、尿少、低血壓等臨床癥狀,患者需要反復、長期地住院治療才有改善病情的可能。有研究資料說明,將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于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療效,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腎、肺功能[2]。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更適合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我院對部分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現將研究過程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7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頑固性心力衰竭并自愿參加本研究。其中,研究組男34例,女23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3.03±5.07)歲;病程10~25年,平均病程(19.08±3.85)年;心功能情況為:Ⅲ級47例,Ⅳ級1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7例,擴張性心肌病7例,冠心病16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對照組男36例,女21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3.85±5.72)歲;病程11~26年,平均病程(19.73±3.27)年;心功能情況為:Ⅲ級45例,Ⅳ級1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9例,擴張性心肌病8例,冠心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將以上兩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西醫療法。勸誡患者臥床休息并給予其進行吸氧治療,限制鹽分的攝取,去除誘因。然后使用40 mg多巴酚丁胺(生產廠家:吉林金麥通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5818)與20 mg酚妥拉明(生產廠家: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589)加入50 mL濃度為10%葡萄糖(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0633)中,對患者進行泵入治療。泵入前注意將收縮壓保持110 mmHg以上,從5 mL·h~1開始泵入,然后根據患者尿量、血壓、活動耐受情況將泵入速度進行調整,一共治療2周。
1.2.2 研究組
該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其中西醫療法與對照組相同。
中醫療法的具體方法如下:給予患者服用自擬強心湯,具體藥方為丹參與紅參各15 g、葶藶子、酸棗仁、茯苓、黃芪各20 g、熟附子10 g。氣急明顯者加適量的旋覆花與地龍;氣陰兩虛者加入適量的五味子與麥冬;氣虛者再加入適量的黃芪與黨參;瘀血者加適量的赤芍與川芎;水腫者加適量的澤蘭與生白術。以上藥物均加水煎服,并在早晚服用2次,1劑/d,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本研究的治療療效分為三個級別,即顯效、有效與無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明顯好轉,心功能達到2級以上,視為顯現;若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減輕,心功能達到1級以上,視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改善或惡化,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分別顯示為87.72%,70.18%,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8,P<0.05)。
3 討 論
頑固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患者經過強心、限鹽、利尿、休息以及擴血管等治療后依然不能得到最佳療效的表現[3]。在過去,盡管部分西醫療法對頑固性心力衰竭有了一定的治療療效,并降低了病死率,但是有資料顯示,單純采用西醫治療的實際治療療效仍然不理想。
而中醫認為,頑固性心力衰竭屬于“咳喘”、“水腫”、“心悸”等范疇,并與心、脾、肺、腎等內臟有聯系。強心湯中的丹參、紅參、葶藶子、酸棗仁、茯苓、黃芪以及熟附子均為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中藥,以上藥物具有補氣益起、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瀉肺降氣、清心安神、生津止渴等作用,不僅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還能改善其心、腎、肺功能[4-5]。臨床上有研究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較為顯著,因此,我院就此方法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本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分別顯示為87.72%,70.18%,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8,P<0.05)。由此可見,相比單純采用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更佳,并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該方法臨床價值極高,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炳章.加減溫陽化癖利水湯治療例頑固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總結[J].中醫中藥,2013,11(24):276-277.
[2] 錢衛東.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04):749-750.
[3] 唐麗敏.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6,36(02):234-235.
[4] 姚渭芬.加味真武湯治療陽虛水泛證頑固性心衰60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10):725.
[5] 黎林盛.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療效[J].中醫中藥,2013,11(07):290-291.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