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陸谷孫先生仙逝,有人不禁疑惑:為什么這位上海英語老教師的逝世能牽動全國上下這么多人的心?
肯定不完全是因為他在英語研究中的精深造詣。陸谷孫先生是一名教授、翻譯家,他的樣子就是符合這兩種身份的樣子。
作為一名教授,講臺是他終生戰斗的地方,講臺上的他,也是最意氣風發、神采飛揚的。讓復旦大學學生們記住的,是他每個學期都為本科生開課,知識淵博,談鋒敏健,每堂課“至少讓學生笑三次”,年年入選復旦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師。而在課后,他對學生作業的批改也是出了名的認真,厚厚的論文都一字一句地批改,需警醒之處還畫上一個“大眼睛”,配上長段的評語。他可以放棄高級領導的接見,卻總是準時出席學生邀請的講座。陸谷孫說,自己視學生為“學術生命的延續”。
和一些德高望重后便迅速從講臺或教室里消失的教授學者不同,陸谷孫頂著高齡贈予他的滿頭白發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在自己白發之上的所有頭銜里,他最看重的便是復旦學生自發票選的“復旦十大杰出教授”。“Not working is the real work(沒活兒可干才是件真正棘手的事)該如何翻譯和理解?”這句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名言,是陸谷孫生前給即將畢業的本科學生留的作業,也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他說:“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沒有工作,那我的生命也就接近結束了。”
許多外文系的同學在上過陸谷孫先生的課之后都說,聽陸教授的《英美散文》是一種享受。而陸谷孫先生的師表風范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曾接受過陸谷孫先生輔導的博士說:“做陸門弟子挺辛苦,老師不會讓你閑著,讀呀寫呀,給《英漢大詞典》做補編,做校對,累,真累。可你并不是在替老師打工。即使和老師一起寫文章,署名在前的也一定不是他。陸門弟子也挺舒服,老師家的飯桌常常屬于我們,飯桌上的爭論也少不了。”
對學生,陸先生有著自己的期望,他認為學生應該在基礎上更廣博一點,學的東西更多一點,這樣才能提高人文素養,實現通才的目標。他強調,大學生的平民意識非常重要,這和腦子里的精神貴族不矛盾。大家還是要牢牢地扎根于草根。陸谷孫先生對記者說:“我的一些學生畢業后找到很好的工作,進了波士頓、麥肯錫之類的大公司,很高興地來告訴我。我對他們說,他們很快會失望的,他們不相信。但是一兩年后,他們果然不快樂了。有的同學甚至回來告訴我,很后悔當時逃課,現在卻沒機會再聽課了。”陸先生曾說過:“如果能夠再次選擇,我還是會做老師,因為我喜歡教書,喜歡學生。”
這,就是陸谷孫做老師的樣子!
“文革”期間,女兒過周歲,賓客滿堂。杯未舉,箸未動,一聲喝,倒霉的陸谷孫當場被押出酒席,關了起來。至今憶及,猶復唏噓感嘆。之后他被趕下講臺,權作翻譯機器,在資料堆中爬格子,先后譯出了一百余萬字的國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由此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解凍,萬馬齊喑的文化桎梏先從學英語突破,第一本最有影響的《新英漢詞典》在工宣隊的“正確領導”下誕生了。他是詞典主要編纂人,回憶起那段經歷,年屆半百的陸教授不禁胡盧而笑。他說:“我是搞曲線救書,工宣隊只看文稿,小樣出來后由我們校閱,我趁機塞進大量私貨,印刷工人埋怨編輯老爺打翻了墨水瓶。”這就是陸谷孫生平編寫的第一本詞典,也是迄今為止最受讀者歡迎的英語工具書,十次重印,二度再版,發行達350萬冊。詞典一出版,嗅覺靈敏的《紐約時報》即發表評論:“從這本詞典可以看到,在中國注視美國問題的人就像華盛頓注意中國一樣。”
他從1976年開始《英漢大詞典》的編纂工作,每周四天,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陸谷孫總是端坐在他那龐大的資料室中。這兒有數百種語詞詞典,還有四百余種專業詞典,更有自制的30萬張卡片。對此文山書海,陸先生迷戀忘返,竟全然不知夕陽之漸下。自1985年來,他謝絕了一切出國邀請,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定:字典不編完,不出國、不另外搞書、不固定兼課。
有20余萬詞條、1500多萬字的《英漢大詞典》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綜合性英漢詞典,出版多年來,不光對國內英語學習者的影響難以估量,還是聯合國必用工具書之一,曾被英美詞典專家稱為“遠東最好,也是世界范圍內較好的雙語詞典之一”。錢鍾書先生題寫了書名,稱贊它“細貼精微,罕可倫偶”;董橋先生拍著詞典說“不可一日無此君”。詞典編纂歷時近20年,陸谷孫1976年參與,10年后成為主編,加上第一版之后的修訂,以及隨后為海外讀者而編寫、2015年才大成的《中華漢英大詞典》,陸谷孫的大半生,都與詞典為伴。
整整三十年,每次老友打電話給陸谷孫,“他不是在讀書寫作,就是在改那個沒完沒了的英漢大詞典稿子”。這部4200多頁、2000多萬字的書稿背后,是陸谷孫孜孜不倦沉潛的寂寞時光。此外,陸谷孫還從事了大量翻譯工作,至今已發表包括《幼獅》、《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等在內的200萬字作品。
新出版的《英漢大詞典》修訂本,刊有首版全體工作人員的名單。這個名單原本在書稿中是沒有的,陸先生堅持要登上。他說:“沒有第一版做基礎,就沒有今天的第二版。名單上的人員,即便已去世,也不要打黑框。”陸先生始終堅持,這些人雖然去了,但是他們的奉獻是永存的。在《英漢大詞典》下卷本的征訂會上,陸谷孫發言道:“我可以誠實地告訴各位,《英漢大詞典》上卷,共1967頁,迄今發現的錯誤和缺點,約為每十頁左右出現一次,盡管好多讀者看不出來。”急得一旁的出版社負責人,差點跳起來。
這,就是陸谷孫做翻譯家的樣子!
陸谷孫是英語大師,但他卻一再要求他的學生熱愛母語:“在學好英語的同時,一定要把漢語作為維系民族精魂的紐帶。”他經常飽含深情地為學生吟誦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的一段話——“我們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
他總是躲著大獎不去露臉,不怎么喜歡當評審和到處開會,而愿意給本科生上課,常寫微博議論時弊,和網友探討“小清新”“剩男剩女”“萌”之類網絡語怎么翻譯最好,“德高望重”了,卻還能與時俱進,保持著對于新現象新潮流的旺盛好奇心和幽默自適。
有這個樣子的教師和翻譯家,在當下,真是太稀缺了。
(責任編輯:武學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