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鄭 偉
陽光保險:告別重資產模式
文/本刊記者鄭偉
陽光保險集團力爭讓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承載數據中心的職責,使財務共享告別重資產的模式,避免會計專業人才變成機器,使他們逐漸轉型為數據挖掘和分析人才。潘麗靖:要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把它作為一個長效機制來建立。

攝影/楊彥楠
2013年12月,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明確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分布廣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政策的出臺一方面體現出企業發展的內生需求,另一方面為大型企業集團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為分支機構較多的典型代表,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陽光保險”)走在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潮流的前端。2010年,成立僅五年的陽光保險開始醞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次年4月份項目正式啟動,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將全國范圍的分子公司全部納入共享服務中心。陽光保險財務部副總經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總經理潘麗靖從2006年開始在外資企業搭建共享服務中心,加入陽光保險專門負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有著十年的財務共享經驗,是國內財務共享領域的先行者。作為陽光保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開創者,潘麗靖強調,“陽光保險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前進的每一步都是由內在管理需求推動的,而不是追隨市場的引導。”
陽光保險成立于2005年,作為目前國內保險集團的后起之秀,自成立之日起就開始了裂變式增長。成立三年躋身七大保險集團,成為全球市場化企業中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截至目前,陽光保險集團旗下已擁有財產保險、人壽保險、信用保證保險、資產管理、融和醫院、惠金所等多家專業子公司,運營著36家分公司和2300多家三四級分支機構。“對于數量如此龐大的分支機構,只有集中管理才能確保運營管控的有效性。財務共享模式是真正適合陽光保險的管理模式。”潘麗靖介紹說。
“集團成立之后,我們發現財務數據的可用性存在問題,統計上來的數據口徑不一致,而且數據的真實性也存在值得質疑之處。當時集團迫切需要建立一種能管理好近兩千家分支機構的管理模式。”陽光保險從2010年開始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可行性進行調研,確定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真正適合陽光保險的財務管控模式,于是在2011年正式啟動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項目的建設。
“陽光保險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無論從架構上還是職能上都是比較完整和全面的。”潘麗靖對此自信滿滿。“財務共享下設八個職能處室,提供的后援支持職責非常全面,包括人員管理、內部財務管理、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運營分析、項目管理、業務優化和管理創新等。”
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將所有產、壽險公司以及分支機構納入其中,不得不說,陽光保險的執行力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潘麗靖認為,決定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是包括董事長和總裁在內的集團領導對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給予的大力支持。
“FSSC是當年集團制定的重大戰略項目之一,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項目很容易獲得子公司的支持。但只有支持是不夠的,操作層面上仍然會遇到一些問題,如一旦出現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時,員工仍會有所顧慮。”對此,潘麗靖帶領自己的團隊以策略爭取子公司的配合。去任何分支機構進行調研、宣講時,都會跟財務人員強調,“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看重的是服務,只是把日常操作性的工作進行集中,管理權限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審批流程也不變,我們只是提供會計和資金的服務。”通過反復講幾個“不變”,反復強調“只做服務”,這一策略發揮了很好的效用。
此外,除了可行性高的實施方案之外,陽光保險在選擇試點機構方面也著實花了一番心思。潘麗靖向《首席財務官》介紹,一方面,陽光保險首批選擇的是將業務基礎扎實的省份作為試點,為的是預防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對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從而避免試點公司產生抵觸心理。另一方面,選擇財務工作做得好、財務經理配合程度高的省份進行試點,根據試點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系統和流程逐步完善。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還在同步進行招聘及培訓工作,為共享服務中心的真正建成打牢基礎。
事實證明,穩妥推進的策略對于共享服務中心的順利建設是必不可少的。陽光保險首先以浙江省分公司作為試點,隨后逐步將兩千多家機構分為七個批次納入共享服務中心。潘麗靖談到,“之所以選擇浙江省作為第一個試點,是因為整個浙江分公司內部的產、壽險業務發展較為均衡,財務基礎也相對穩固,所以推進會比較順利。”有了好的開始,接下來以每批涵蓋幾十家分公司的節奏穩步推進,用了近一年時間就把所有的分支機構的核算、資金等業務全部納入財務共享中心。
有了共享服務中心對人員、技術和流程的有效整合,集團對子公司的財務工作該怎么管理?“在財務方面,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只是扮演管理工具的職能。而集團化運營需要在集團層面用平臺做管理的支撐。”潘麗靖解釋說,財務共享中心首先把這些業務集中起來,總部財務部門對這些業務承擔反饋的職責。“財務部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反饋給總部,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資金風險在降低,合規性也越來越強,這也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整個集團管控層面發揮的作用。”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施以來,陽光保險看到了可喜的成果。首先,在人力成本方面,從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開始,所有機構的財務人員數量沒有新增。“我相信,如果沒有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五年的發展中,財務人員的增長肯定是驚人的。”另一方面,資金沉淀的成本得到大大降低。銀行帳戶分散管理時期,資金的沉淀既有成本又有風險。“有的帳戶經常存在資金長時間停留在賬戶上的現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之后,銀行帳戶得到集中管理,資金的劃撥權也都在財務服務共享中心。經過測算,幾年下來僅這種資金成本的節約就可高達近億元,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潘麗靖補充道,要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把它作為一個長效機制來建立。對此,陽光保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運營管理室,它所發揮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運營優化,包括流程的優化、系統的優化以及人員管理的優化。從上線的第一天起,陽光保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就一直在強調優化的持續性。財務人員出身的潘麗靖解釋說,共享服務中心的特點首先是實現工作的集中化,然后標準化,但標準化并不是目的,還要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要使系統識別這些需求,就要與技術相結合。這對于做財務共享的人來說,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管理是沒有極限的,系統信息化也沒有止境,所以,我們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化也一直在進行。每年無論是系統的優化,還是新功能、新流程的上線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集團業務流程發展速度非常快,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要保證效率在不斷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續下降,系統和流程必須有持久的優化。”
可以說,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為財務工作帶來了標準化、信息化以及降低成本的多方面改善。潘麗靖說,人員成本是最高的,如果財務工作只依賴人的話,成本是無法降下來的,所以陽光保險更多的還是希望讓財務工作實現最大程度的自動化。得益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集團總部之間的密切互動,陽光保險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共享服務中心和整個集團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不能發揮好作用,是跟集團的管控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集團的管理要求要與共享服務中心的聯動才能實現。在此過程中,集團和總部的財務人員結構越來越優化,高端人才能夠從操作性的事務中解放出來,轉而從事管理性的工作,從而實現了良性的循環發展。”

潘麗靖透露,陽光保險正在準備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升級成為財務數據中心,探索會計作業的眾包模式。在“互聯網+財務”的新形勢下,如何顛覆傳統會計作業模式,打造輕量化眾包微任務是陽光保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直在進行的嘗試。可喜的是,他們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果。10月17日,陽光財務眾包平臺將要發布。在這一平臺上,傳統的會計模式將被顛覆,會計工作經過極致拆分和后臺整合之后,能夠突破地域、時間和業態的限制,實現分享經濟下的會計眾包。“標準化的工作最容易被機器所取代,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會計工作的沖擊非常大。集團的財務管理更多的是靠數字來說話,而數字的挖掘和分析是靠人去做的,我們的目的是讓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承載數據中心的職責,使財務共享告別重資產的模式,避免會計專業人才變成機器,使他們逐漸轉型為數據挖掘和分析人才。”
最后,有著十年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經驗的潘麗靖認為,當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生存環境依然是十分復雜的,要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集團管控的緊密結合還需要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從最初的定位來看,共享和財務始終是作為一個共同體向前推進的。陽光保險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這十年期間,陽光保險的財務領導一直保持穩定,而且鼓勵創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五年以來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也始終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說,一貫的戰略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