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功
千年古縣開新花——河南省澠池縣利用遠教電商開拓精準扶貧之路
◎彭志功

相對于粗放扶貧,精準扶貧就像是定點打靶,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情況,精細管理、精確識別,誰貧困就扶持誰。近年來,河南省澠池縣在精準扶貧中獨辟蹊徑,利用遠教網絡走遠教+電商特色扶貧之路,提高了扶貧的靶向性和精確性。
今天是澠池法院果園法庭、縣委辦、人壽保險公司等包村扶貧單位到澠池縣天池鎮藕池村扶貧到戶的日子,幾家單位共向村里捐贈了電腦、電視及配套辦公桌椅等價值一萬余元的電子商務基礎設備,全力支持村里大興電商工程。看著熱熱鬧鬧的捐贈場面,藕池村的王老漢感慨道:“沒想到,俺們貧困村也有了電子商務這種新玩意,就不知道咱村的粉條能不能借上力啊。”聽了王老漢的話,同行的縣扶貧辦李巖鵬副主任向他和村里的群眾介紹說:“今后的電子商務是發展趨勢啊,有了扶貧單位的設備支持,再加上縣扶貧辦給咱們搞的電商技能培訓,以后你們就只管把地里的東西放到網上,坐家等著掙錢就行啦!”
為讓更多特色農產品上網“觸電”,澠池縣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三個一”任務目標,即培訓一批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每個省級貧困村配備一套電子商務基礎設備和每個省級貧困村必須建設至少一個電子商務門店。目前,澠池縣已有68個貧困村建起了電商門店,140余人參加了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地產的朝天椒、大杏、牛心柿等特色農產品紛紛通過電商門店開始上線運營。
2015年中秋節前的一天,坡頭鄉不召寨村的遠教平臺出現了故障,眼看火紅的花椒收獲在望,往年在“新農村商網”的交易卻因為故障處于停擺,村民們都擠在村委大院里焦急地等著村里給拿個主意。村支書史明朝帶著縣商務局的小劉和縣聯通公司的老王第一時間趕來。經過幾個小時的線路搶修,平臺功能恢復了,小劉馬上通過平臺發布銷售信息,按照鄉親們的意愿把全村的貨源進行一次性發布。一個月后,來自各地的客商在花椒采摘還未結束的時候就已經搶駐該村,村里產出的花椒一下子就賣個精光。
近年來,澠池縣委組織部積極與縣商務局溝通協調,積極搭建縣農產品流通平臺助推農民增收致富。2013年,澠池縣被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商務部確定為全國依托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展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試點縣。在各類電商平臺蜂擁之下,“新農村商網”運行多年,通過遠教平臺發布供求信息成長為遠教+電商的020的交易平臺,發展后勁十足。僅在2015年冬季農產品交易會期間,網站便采集到涉農協會、合作社、種養大戶等298家商戶的信息,涉及產品20余種,累計發布供求信息304條,總成交額1672萬元,有效地幫助了農民脫貧致富。
2016年春節前,在澠池縣聯通公司的會議室里,省里來的專家正在對全縣150余名試點村村干部進行“智慧黨建”手機客戶端操作培訓,利用投影儀,從開機進入客戶端開始直至退出,一步一講解,讓操作全過程實景再現,使入網群眾能夠盡快上手。要問“智慧黨建”給群眾帶來了什么,南昌村村民姚正林感受頗深:“通過‘智慧黨建’平臺上的學習,我解決了蔬菜大棚在種植過程中蟲害、防凍等技術難題,現在種植的青椒、西紅柿等蔬菜已經開始售賣啦。”村民王軍治也感慨道:“簡直太方便了,走到哪都能瞅一眼收購信息。前幾天還通過手機聯系到了一名湖南的辣椒收購商,收了我5000多斤辣椒呢!”
開展“智慧黨建”試點村建設,是澠池縣委組織部順應“互聯網+”發展形勢,切實服務黨員群眾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動了遠教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開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員教育與市場拓展的新路。
(作者單位:河南省澠池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