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洲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廣東 廣州 510060)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縱斷面設計方法
鐘洲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廣東 廣州 510060)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量迅猛增長,國家土地使用的持續緊張,道路改造將會是改善道路交通的重要途徑之一。縱斷面設計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設計的重要內容,本文對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縱斷面設計原則及方法進行了總結闡述,對于相關設計參數的選擇進行了分析論證,以期為相關設計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縱斷面設計;設計參數
(1)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大致可分為路面升級改造和道路擴建兩大類,受用地控制,同時考慮工程造價的影響,充分利用現狀道路設施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2)改造工程縱斷面設計的基本方法:依據具體的路面改造方案,以沿路重要的節點及橋涵構筑物為主要控制點,對擬改造道路的現狀高程進行數值擬合;
(3)對于有中央綠化帶的道路,由于左右幅道路的路面狀況、路面沉降、路面改造方案、構筑物布置均有可能不同,為便于根據兩側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坡,縱坡設計原則上應分幅設計;
(4)縱坡設計宜分段進行,但設計段落不宜太多。分段節點一般選擇在大型橋涵構筑物、路面改造方案分隔點等控制點,不同設計段落之間利用調坡段連接;
(5)改造工程受制約因素較多,從工程經濟性角度出發,規范允許靈活采用設計指標,但應盡量滿足規范中極限值的要求,同時滿足行車安全性、舒適性及視覺協調性的要求。
道路改造工程的縱坡設計與路面改造方案息息相關,因此必須對擬改造道路進行詳細的調查。
(1)舊路資料的收集
道路病害往往在道路縱斷面上有明顯體現,應重視收集擬改造道路的竣工資料,比對道路現狀與原設計之間的符合程度,如出現較大程度的不符合(包括隆起或沉陷),應結合道路沿線地質情況、路基處理方案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
(2)道路現狀的勘測及調查
應根據設計要求合理布置現狀高程測點,測設位置與設計里程線相對應。測量結果應能正確反映道路縱面起伏情況,避免因道路的偶然凸起或坑洞導致測量誤差,影響設計判斷。一般情況下,可按10 m一點布置測點,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根據道路實際情況加密測點數量,以便提高擬合精度。
(3)周邊地塊規劃資料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應考慮對城市規劃的適應性,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現狀,應注重與周邊地塊開發、相交道路的協調,避免未來建設時重復開挖,造成浪費。
一般情況下,道路改造工程并不改變原有設計速度。但是也會出現某些特殊情況,導致設計速度發生變化。如道路的改擴建工程,往往伴隨道路等級的提高、設計速度的提高;某些國道的市政化改造,可能導致設計速度的降低。
(1)設計速度提高
應復核原路的道路幾何尺寸(包括平、縱、橫)是否滿足提高后設計速度的要求,對于不滿足設計速度要求的路段應進行經濟性及安全性論證,選擇改造線形指標或者路段限速。
(2)設計速度降低
通常情況下,設計速度降低,原路的平縱指標應能滿足較低設計速度的要求,但是某些工程會出現原路的超高值偏大的情況,應結合道路改造后的車型分布情況,復核道路超高值是否滿足行車安全要求,如不滿足,仍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造。
本節討論設計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有關縱坡設計參數的選擇問題:
(1)最大縱坡和最大坡長
一般情況下,設計速度不變,舊路的最大縱坡及最大坡長均能滿足規范要求。
(2)最小縱坡
道路最小縱坡主要為滿足道路縱向排水要求,規范規定道路最小縱坡為0.3%,一般情況下應大于等于0.5%。實際情況中,受到施工精度、路基沉降等影響,道路實際標高在緩坡段往往出現小于0.3%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重視對緩坡段排水現狀的調查,如現狀排水不暢,可相應增加鋸齒邊溝或增加雨水口等加強雨水排泄能力的設計。
(3)最小坡長
改造工程的縱坡設計以擬合現狀標高為主要設計手段,為了得到較高的擬合精度,往往出現縱坡坡長不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現行規范中,最小坡長的限制主要出于行車舒適性的考慮,避免道路頻繁出現起伏的情況,取值標準約為設計車速行駛6~9 s的行程。針對改造工程,相關規范允許適當降低標準,但是規定都比較寬泛,以下列舉主要設計規范關于改造工程最小坡長的規定,見表1。

表1 相關規范對于改造工程最小坡長的規定
綜合上述規范的相關論述,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尤其是平原地區,建議可參照以下原則:
a.按照3 s設計速度行程的豎曲線長度來進行坡長的控制;
b.坡差小于等于5‰的坡段視為一個坡段來校驗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的坡長限制;
c.對于調坡段按降低一級的設計速度控制最小坡長。
(4)豎曲線半徑及長度
一般路段豎曲線半徑及長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當受構造物控制且縱坡不大時,在滿足視距的前提下,經論證,縱面設計可采用3 s設計速度行程的豎曲線長度來控制設計。
(5)橫坡及超高
受施工及路基路面局部變形影響,道路橫坡及超高往往與設計值有一定偏差,設計中可根據測量成果,計算現狀道路橫坡及超高,改造工程保持與現狀一致。橫坡小于1.5%時,應予以調整。
(1)加鋪設計中,橋涵構筑物的處理。
一般而言應避免在橋涵路段抬高路面標高,這樣會導致橋涵恒載的增加,不利于橋涵結構的穩定性,但是在溝渠比較發達的地區,小橋涵分布密集,頻繁遷就橋涵段標高將導致縱坡起伏較多,影響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因此此類情況應進一步復核評估現有橋涵的承載能力,對于調坡方案、加鋪方案、橋梁頂升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的比較,采取更為合理的技術手段。對于大中橋宜設為縱斷面設計控制點,不做加鋪設計。
(2)沉降路段的處理。
道路工程無法避免路基沉降,對于長距離大范圍的均勻沉降,在路基穩定性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直接通過分段設計進行處理。對于影響到車輛行駛安全性及舒適性的頻繁沉降起伏路段,應分析病害原因,并采取一定技術措施予以處理,道路縱斷面應按要求進行重新設計。
(3)數值擬合精度要求
道路改造工程的縱斷面設計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道路標高,受限于測量精度及施工精度,一味追求數值擬合的精度是沒有意義的,縱斷面設計成果不僅體現在數據擬合上,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對現狀道路縱面的評估與改造,應結合具體的路面改造方案,指導改造工程的施工。
[1]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
[2]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S].
[3]JTG/T L11-2014,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細則[S].
[4]陳星光.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工程縱坡合計[J].2012(2):95-97.
[5]劉建勛,陳添保.淺談舊路改造中測量技術的應用[J].2006(5): 42-43.
U412.33
A
1009-7716(2016)06-0041-02
2016-02-26
鐘洲(1984-),男,河南潢川人,工程師,從事道路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