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10)
嶺南建筑元素在市政橋梁設計上的應用
張強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10)
珠三角地區河網密布,隨著珠三角地區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需于新建城區建設大量中小型橋梁。優秀的中小型橋梁建筑設計凸顯地區特征,將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故其建筑設計正逐步成為城市發展建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嶺南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嶺南建筑馳名中外,通過將嶺南建筑元素加以分析提煉,探討嶺南建筑元素與區域中小型市政橋梁建筑造型相結合的設計原則及設計手法,供相關專業人員設計參考。
城市中小型橋梁;嶺南建筑元素;城市建設
珠三角地區河網密布,中小型橋梁的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打造城市建設景觀亮點的主要載體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城市中小型橋梁設計已脫離單純的交通使用功能,成為城市區域標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傳統建筑文化內涵與現代社會風貌相結合,設計出具有嶺南地區標識性的現代城市中小型橋梁,是廣東地區橋梁設計師所面臨的一道難題。
嶺南泛指中國南嶺山脈以南的廣大地區,廣東是嶺南地區最大,文化特色最為明顯的省份(見圖1)。從建筑特色研究來考慮,通常“嶺南”被當作廣東的代名詞。

圖1 嶺南地區范圍圖
“嶺南建筑”特指那些適應嶺南自然環境特點,反映嶺南傳統文化的建筑(見圖2)。嶺南建筑敢為天下先,建筑思想新穎創作方法活潑多樣,材料、構件、結構創新,對中國近、現代建筑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嶺南文化、性格特征作為嶺南近、現代建筑中常用手法和創作思維的源頭。在建筑上的表現可歸納為:務實性、兼容性、創新性、與環境融合性(見圖3)。

圖2 嶺南建筑(一)之效果圖

圖3 嶺南建筑(二)之實景
嶺南建筑特征主要表現為:開敞通透的空間布局、輕巧的外觀造型、明朗淡雅的色彩、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融、富有地方傳統特色的裝飾和細部處理。其建筑特色突出亞熱帶氣候特點、人文和環境特征。
2.1建筑造型
南方氣候炎熱、潮濕多雨,人們多喜愛新穎、活潑的生活,以及戶外活動。對于厚重實體的物件,常感到繁重壓抑。這種觀念滲透在人們生產生活之中,體現在建筑造型上即建筑輕巧一些、活潑一些、自由一些。主要通過通透的空間,包括不同功能空間過渡和結合的敞廊、敞窗、敞門,以及建筑內部的敞廳、敞梯、支柱等實現輕巧通透的形體(見圖4)。

圖4 嶺南建筑(三)之實景
2.2與自然環境融合
傳統嶺南建筑注重于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對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處理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與大自然的結合,以及與功能空間的結合(見圖5、圖6)。

圖5 嶺南建筑(四)之實景

圖6 嶺南建筑(五)之實景
2.3嶺南建筑要素
傳統建筑的材料和園林的構造紋理為設計師提供了大量的設計靈感。在材料和裝飾細部如門窗、屏風、屏罩等體現濃郁的嶺南地域文化特色,進而提煉出比較有成效的建筑裝飾做法及圖案(見圖7)。

圖7 嶺南建筑裝飾圖案
2.4嶺南建筑色彩
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明朗的色彩能帶給人們清爽的感覺,在色彩的選用上喜好淺色、淡色,以及青、綠、藍等偏冷的純色(見圖8)。

圖8 嶺南建筑(六)之實景
城市橋梁是一種特殊的構筑物,它所表現出的強烈水平延伸感與地形、建筑、周圍環境的巧妙結合可以創造出多維景觀效果;河道上的橋梁給人提供了一個匯集、流通和駐足的場所。凸出橋梁的場所功能可以有效地發揮河道兩岸公共空間的作用,更有效地體現河道及兩岸景觀的作用。
中小型橋梁所跨越的河涌寬度普遍較窄,通航等級低,橋梁跨度與結構體量較小。河道寬度小于30 m,橋梁普遍采用單跨布置;河道寬度大于等于30 m,橋梁普遍采用三跨結構布置。
基于橋梁結構的適用性及經濟性,中小型橋梁結構形式基本采用梁橋、拱橋為主。
4.1空間與形體:開敞通透、融合自然
(1)適應亞熱帶氣候是嶺南建筑空間布局和形體特征的重要前提。在城市中小型橋梁空間布局上,應結合橋墩或拱受力結構布置建筑功能結構,充分考慮通風、遮陽、避雨的要求,以實現舒適的微氣候環境。
(2)橋梁建筑形態布局融合自然,可借鑒嶺南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加以現代表現,通過于橋梁人行及非機動車通行空間的廊道化處理,強調橋梁建筑空間與周邊基地空間的互相滲透。
4.2表皮與細部:嶺南意向、明朗清雅
(1)建筑細部借鑒嶺南建筑和民俗建筑元素,如花窗、山墻、坡屋頂等,結合現代功能與建筑要求,進行抽象演繹和表達。
(2)可適當選用傳統的青瓦、青磚、麻石等材料塑造傳統立面形式,同時宜結合玻璃、金屬型材進行創作,避免形成簡單的仿古設計。
(3)建筑色彩宜清新明朗,盡量避免大面積的沉重深色。
(4)橋梁欄桿、燈具、配套休憩座椅、觀景平臺、廣告標識牌等設計宜抽取傳統嶺南裝飾符號加以現代表現。
在橋梁建筑造型上,結合嶺南建筑特色元素,考慮拱橋優美立面造型和現代梁式橋簡潔明快特點,以橋墩、梁部下翼緣線條及拱圈作為主要建筑造型的主要表現載體,采用不同線形特征來實現生動的立面效果。
對于單跨橋梁,宜結合河涌堤岸,采用適當夸張、對比明顯的橋梁下翼緣曲線,勾勒凸顯橋梁結構的輕盈優美(見圖9)。
對于三跨橋梁,宜通過雙肢墩作為主要建筑布局載體,通過雙肢墩的不同線條形態營造出實現生動且富有嶺南特色的立面效果(見圖10~圖12)。

圖9 特色橋梁實景(一)

圖10 特色橋梁實景(二)

圖11 特色橋梁實景(三)

圖12 特色橋梁實景(四)
U442.5+6
B
1009-7716(2016)06-0157-03
2016-02-19
張強(1976-),男,廣東東莞人,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從事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