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陸平,馮廣勝,羅瑞華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0)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三塔懸索橋纜索系統施工技術
李陸平,馮廣勝,羅瑞華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430050)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針對三塔四跨懸索橋的特點,采用了兩階段導索過江思路和四跨連續式貓道結構;主纜索股架設采用牽引力穩定的平面小循環牽引系統。采取措施成功解決了首根索股架設中出現的纏包帶易破損、索股易扭轉和散絲等技術難題。
懸索橋;三塔;貓道;主纜;牽引系統;施工技術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主橋為200 m+2×850 m+200 m三塔四跨懸索橋[1],“三塔”懸索橋中貓道架設、主纜索股牽引、纜索系統線形控制等相對于“兩塔”結構來說更為復雜。上部結構主纜橫向布置2根,每根主纜由114根索股組成,見圖1。主纜長約2 285 m,單根索股重約50 t。吊索采用銷接式,吊索上端通過耳板與索夾連接,下端通過叉形耳板與加勁梁上的錨板連接。
(1)兩階段導索過江
導索是纜索工程中最先拉過江河的一根鋼絲繩索。本工程采用水面過渡法,即采用拖輪將導索拖拽過江。導索選用2根2 500 m、φ36 mm鋼絲繩(后期當作主纜牽引索)。根據導索垂度和拖輪航行速度(1.5 m/s),計算得出拖輪蒸汽指示功率為706 HP。實際上、下游各配備一艘功率為1 200 HP的拖輪進行導索過江作業。
針對三塔四跨懸索橋的特點,兩個主跨采用兩階段導索過江方案。由于2#塔~3#塔之間為非主通航孔,導索過江對航道影響較小,故第一階段先完成2#~3#塔之間的導索架設(實行交通管制后,上、下游拖輪拖拽導索從3#塔駛向2#中塔)。然后第二階段完成1#~2#塔之間導索過江(對航道封航4小時,上、下游拖輪拖拽導索從1#塔駛向2#中塔),并將導索在2號塔附近與引索連接成整根,形成牽引系統,見圖2。
(2)貓道設計
貓道是大跨度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的重要高空作業平臺[2]。貓道形式通常有連續式和分離式兩種。與分離式相比,連續式貓道具有塔頂預埋件相對較少、貓道線形調整方便、整根貓道索拆除后可重復利用,以及對橋塔受力影響比較小等優點。為此,本工程采用四跨連續式貓道。
貓道由承重索、扶手索、門架支承索、面層、門架、塔頂轉索鞍及變位系統、下拉裝置、橫向天橋及錨固體系等組成,見圖3。貓道索距離主纜中心1.5 m,貓道面寬4.0 m。貓道承重索每幅6根,單根長2 277 m,采用6×36WS+IWR-Φ48鍍鋅鋼絲繩,其抗拉強度為1 960 MPa。
為方便上部結構施工,貓道的線形應與主纜線形平行。貓道索在制造過程中,必須嚴格按規范進行預張拉處理消除其非彈性變形(張拉荷載不小于其破斷荷載的0.5倍,且應持荷60 min,并進行兩次),同時要測量出實際彈模和截面積,以便修正貓道承重索最終下料長度。
(3)貓道架設生孔隙,易松動脫離。在該隧道采用了拱背注漿填充,經雷達超聲波檢測,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鎖腳鋼管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仰拱是控制下沉的關鍵工序,應盡早閉合成環。
(5)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安全,但工序復雜,速度較慢,成本較高。

圖1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主纜橫斷面圖

圖2 1#~2#塔主通航孔導索過江示意圖

圖3 貓道斷面布置圖(單位:mm)
先導索過江后,利用主纜架設用25 t摩擦式卷揚機作為主牽引卷揚機,15 t卷揚機作為副卷揚機,形成往復對拉牽引系統架設貓道索。
貓道索架設時,依次架設支承索、承重索,然后安裝面網(橫向天橋同步安裝),最后安裝扶手繩、側網以及照明等附屬工程。
貓道架設完畢后,按大型施工設施進行逐級檢查簽證,經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要加強防火作業管理。
(1)牽引系統
考慮到兩個項目部分別位于漢陽、武昌岸,為方便管理,上游側主纜架設放索區設置在漢陽側,牽引區設置在武昌側;下游側主纜架設放索區設置在武昌側,牽引區設置在漢陽側。每邊放索區均布置在錨碇后方,占地面積約4 200 m2,在預留放索支架、卸車空間、行車空間后,放索區可存放40個索盤。放索區設回轉支架進行牽引索的轉向。另布置60 t龍門吊用于索盤轉運,牽引區布置一臺25 t摩擦式卷揚機提供牽引力,另布置平衡重支架保證鋼絲繩張緊不打滑。
主纜架設牽引系統一般有循環式(又分平面小循環、平面大循環)、往復對拉(又分單線往復、雙線往復對拉)形式[3]。對于本工程,將“雙線往復式”和“平面小循環方式”進行了對比分析,見表1。
根據表1,從技術性角度,往復式同步性較差,牽引力不穩定,易出現拉力增加和減少現象,從而造成主纜散絲等問題。從經濟上比較,往復式對主纜架設的效率提高并不明顯,但往復式多投入2臺卷揚機且耗電量大。
為此,本工程主纜架設采用平面小循環系統牽引方式。該系統上、下游設置25 t摩擦式卷揚機2臺。貓道繩架設完成后,將拽拉器移動至25 t卷揚機附近,將貓道索架設的φ36牽引索的南北錨繩頭臨時打梢錨固,解開拽拉器,將25 t卷揚機內的φ36牽引索繩頭,順著貓道通道,采用人工牽引和塔頂卷揚機輔助牽引,將其從漢陽側(武昌側)牽引至武昌側(漢陽側),最后將φ36牽引索的兩個繩頭連接成平面小循環,形成主纜索股牽引系統。
(2)索股制造、架設及緊纜
a.索股制造
首先按要求制作標準長度絲(便于長度控制)、定位標志絲(便于觀察扭轉)。然后將127根平行鋼絲索股編成六角形截面形狀的主纜鋼絲索股。鋼絲索股成盤后,最后澆鑄錨頭并按要求進行頂壓。索股批量制造前,要進行3根試驗索制造,并進行靜載試驗,以確定制造工藝是否滿足要求,并提供索股彈性模量,以便監控單位計算主纜無應力下料長度。
b.索股架設
主纜是懸索橋的“生命線”,索股架設質量是確保主纜質量的重要環節[4]。主纜的架設采用預制平行鋼絲索股即PPWS工法。首先將索盤安裝在南(北)錨碇錨后的支架上,利用北(南)錨錨碇后的25t卷揚機,從南(北)錨碇沿貓道向北(南)錨碇用循環牽引索牽引,牽引過程中索股落于順橋向布置的滾輪上。牽引到位后,檢查索股扭轉情況并調整后,將兩端錨頭臨時與錨桿固定,各鞍座處對索股進行橫移、整形、入鞍。
對于三塔懸索橋而言,主纜索股牽引需要穿過三個塔,為掌握索股牽引力變化情況,對前期7根索股索引過程中的牽引力進行實時監測(卷揚機可自動顯示牽引速度、牽引力等)。根據數據統計:索股平均牽引速度為27 m/min,索股依次經過北錨碇、1#、2#、3#塔時,牽引力呈增漲趨勢,且經過第3個塔時卷揚機的牽引力最大(為122 kN)。隨后,牽引力略為降低。7根索股經過2個錨碇和3個塔時的牽引力曲線見圖4。

表1 主纜牽引方式(往復對拉與循環式)分析比較表

圖4 不同位置索股牽引力曲線圖(單位:kN)
主纜架設時索股垂度調整是保證主纜線形的關鍵,基準索股(即1#、28#索股)采用絕對高程法調整,以后的一般索股采用相對垂度調整法(與基準索股處于若即若離狀態),使其達到設計精度的要求。
為保證主纜索股架設后的形狀,當28#索股待架設完成后,開始安裝V型保持器,將和保持器接觸的索股用鐵絲固定在一起;架設28#以后的索股開始安裝豎向保持器,確保索股和索股之間平行。
c.緊纜
索股架設完成后,對主纜進行緊纜作業。緊纜作業分為預緊纜、正式緊纜作業。預緊纜時主纜空隙率控制在26%~28%,正式緊纜時索夾處主纜空隙率控制在18%±3%,索夾外主纜空隙率控制在20%±3%。
(3)索夾、吊索安裝
安裝前先將索夾(索夾左右兩半先連成整體)汽運至邊塔位置,后經塔吊吊裝,對塔吊吊重范圍內的索夾直接吊裝,其余索夾用塔吊吊放至移動吊架上,利用移動吊架運送索夾至相應的安裝位置,拆分索夾為左右兩部分,利用移動吊架及手拉葫蘆同時吊升左右兩半索夾,待左右兩側索夾達到同一高度時穿入螺桿,人工預緊后,精確調整索夾位置,利用拉伸器張拉到位。
吊索安裝時,對塔吊吊重范圍內的吊索直接吊裝;對跨中長度較小的吊索,可在門架支承索上安裝滑鉤,將吊索下滑到安裝位置安裝;其余吊索可先水運至安裝位置下方,在其對應索夾上安裝轉向滑輪,用卷揚機鋼絲繩通過轉向滑輪吊裝。
(1)主纜索股混編問題
由于主纜索股鋼絲直徑、彈模對其線形影響較大,對于上、下游主纜索股采用不同的鋼絲廠家時,一般需要通過“混編”解決上、下游兩根主纜直徑和變形差異問題。目前已建成懸索橋主纜索股混編”情況見表2。

表2 已建成懸索橋主纜“混編”情況一覽表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上、下游兩根主纜鋼絲制造和索股編制均為2家,前期初步考慮主纜線形對彈性模量等參數影響比較敏感,為保證成橋后主纜線形和受力,并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條件,擬將兩家鋼絲廠的鋼絲在同一根主纜內進行混編處理。后經兩個鋼絲廠家對鋼絲直徑、彈模進行檢測,發現兩家差異很少,故最終未采用混編措施。
(2)索股成束中扭轉問題
由于高強鋼絲制作后放置時間過長,導致索股成束中易出現扭轉現象。解決方法是采用人工方式將主纜索股起始端和尾端的扭曲進行復原,即在主纜起始端和尾端索股制作時,采取增加人力資源利用專用索股成型夾具,將已扭曲的主纜索股起始端和尾端在外力作用下調整到正確位置,從而使主纜索股標準絲、標志絲在正確位置下入盤。
(3)索股架設時纏包帶破損問題[5]
在首根索股架設過程中,發現下游側索股易出現纏包帶破損問題,經專題討論,發現廠家使用的纏包帶為國產,相比國外進口產品質量上有差異,主要表現在國產纏包帶延伸率小(國產產品僅4.3%,而進口產品至少為20%)易碎斷,且耐磨性差,不能滿足本橋長距離、三次跨越主塔的使用要求。另外,主纜纏包帶間距規范要求1.5 m,實測間距偏大,纏包帶層數也偏少。
后經改進,嚴格控制纏包帶間距和層數,且纏包帶改為進口產品后,索股架設過程中纏包帶破損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4)索股架設時扭轉、散絲問題
在首根主纜索股架設中,發現索股容易扭轉、散絲。解決扭轉措施是隔一定距離安裝“魚雷夾”,并在索股架設中每隔一定距離安排專人監護索股的運行情況,隨時檢查和及時處理扭轉、散絲等問題。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上部結構自2013年1月13日先導索過江后,于2013年4月10日至6月24日完成全部114根主纜索股架設(其中一般索股架設僅用55 d,平均每天架設2.1根)。在上部結構纜索系統施工中,采用了兩階段導索過江、四跨連續式貓道、平面小循環牽引系統架設主纜索股等技術,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1]李陸平.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中塔基礎施工關鍵技術[J].橋梁建設,2015,45(4):7-12.
[2]楊學祥,張明卓,朱艷,等.大跨度懸索橋施工貓道若干問題綜述[J].世界橋梁,2007(2):61-64.
[3]常大寶.泰州長江公路大橋主纜架設施工關鍵技術[J].公路,2012(3):62-65.
[4]葉覺明.三塔懸索橋主纜系施工應用技術問題分析和探討[J].橋梁建設,2008(1):69-72.
[5]王紅霞,朱治寶.懸索橋主纜索股架設常見問題分析及處理措施[J].世界橋梁,2007(2):22-24.
U445.4
B
1009-7716(2016)06-0198-04
2016-02-15
李陸平(1978-),男,湖北建始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橋梁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