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管黨治黨的重要黨內“法規”。全會高度評價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
輿論普遍認為,以此次全會為標志,中共全面從嚴治黨將進一步邁上新臺階、走向新高度。
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分別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部署,此次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著眼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的整體設計,構建起“四個全面”戰略的最后一根也是最為關鍵的“支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深度推進。
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一個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執政黨,黨的建設牽動全局。六中全會通過的《準則》與《條例》,全面提高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督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制度、關鍵環節和關鍵舉措完成了頂層設計。
“治世而無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六中全會制定《準則》、修訂《條例》,兩個文件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既深入總結了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了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并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直面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實現了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準則》與《條例》內在統一、相輔相成,它們的通過將使黨內法規體系更加完備,使管黨治黨有了金規鐵律,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法規保障。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此次通過的《準則》既是黨章規定的具體化,也是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形成的一系列舉措的系統化;既指出了病癥,也開出了藥方。《準則》將黨內政治生活作出明確規定,提出明確要求,充分體現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
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黨內監督沒有禁區,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目的就是形成科學管用的防錯糾錯機制,既使已經發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決,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復發。
《準則》、《條例》究竟能否管用,關鍵還在于執行是否到位。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起來、認真起來,黨內監督嚴格起來、規范起來,全面從嚴治黨才有根基和保證。“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以《準則》為遵循、以《條例》為規矩,迎著矛盾改、對準問題抓,共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就能在新的高度上實現標本兼治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