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博
山東省臨清市搶抓國家水利投入的機遇,連續完成了6個年度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任務,通過采取系列強有力的措施,走出一條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的路子,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共享水利改革發展的成果。本文總結臨清市的經驗與做法,以期對各地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臨清市水利基本概況
臨清市地處魯西北、冀魯交界處,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版圖面積950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現轄12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600個村居。近年來,在上級市委、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臨清市搶抓國家水利投入的大好機遇,以建設“現代生態民生”水利為目標,堅持科學管水、治水、用水,全面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水利事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排水體系暢通。臨清市境內共有3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排水河道17條,按照干、支、斗、農四級工程標準對田間排澇工程進行了全面規劃,逐步健全了與河道相配套的各級排水溝網。
灌溉體系完善。當地發展引黃灌溉有40年歷史,境內有引黃干渠一條,形成了中部以引黃灌溉為主、東西部以井渠結合為主的較為完善的灌溉體系。
民生水利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十二五”期間,臨清市完成水利工程總投入12.8億元,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城鄉供水、河道治理等一大批項目相繼實施。新打配套機井2000余眼,治理河道159公里,建設規范化揚水站23 處、平原水庫1座,解決了177個村18.4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基本情況
臨清市是山東省傳統農業大縣,農業用水量約占全社會用水量的65%,為此建立并發展節水型農業至關重要,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是實現農業節水的根本出路。
臨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通過積極爭取,臨清市于2011年成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規劃設計著眼于以往原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現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了井、河灌區管道輸水工程。先后完成了2個批次6個年度的工程建設任務,累計投入資金1.96億元,共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9.34萬畝,約占全市耕地面積的1/4,形成了良田管道輸水自流灌溉的新模式。六年來,共新建改建泵站22處,埋設輸水管道1320公里,新打配套機井2000余眼,并安裝了射頻卡控制系統,小農水項目區機井實現了“一刷卡就出水”,讓高新技術服務于農村水利變成現實,工程效益凸顯,由于“省時、省工、省力、省地”,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喜愛。
項目建設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組織保障。從項目申報初期,臨清市就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財政、水務、發改、審計等部門及鎮辦一把手為成員的建設領導小組,一級對一級負責,把責任落到實處。市政府與部門、鎮辦簽訂目標責任書,把此項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考核之中。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科學組織施工,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確保了項目建設的有序推進。
科技創新,突出實效,做好技術支撐。項目建設之中,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強化科技對項目建設的支撐和引領,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機井全部配套射頻卡控制系統,群眾只需按規程刷卡,即可開機灌溉,省錢省工省時省力。二是泵站變頻恒壓供水加自動化信息平臺控制技術,實時對泵站運行、管道流量等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分析,實現了灌溉自動化控制和科學用水。三是推廣采用自主研發專利--360°自閉閥給水栓,外形美、耐老化、易安裝,灌溉時只需帶引水彎頭可實現全方位灌溉,方便群眾操作。
嚴把質量,強化監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臨清市精心組織、科學調度,采取多種措施抓好項目建設,傾力打造精品惠民工程。一是嚴格施工程序關。落實“四制”管理并建立了由監理公司、水務局技術員、農民監督員組成的三級工程質量監督體制。二是嚴把施工隊伍選擇關。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優良隊伍進行施工,定期公示工程投資、建設進度。三是嚴把資金使用關。制定《臨清市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抽調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組成項目資金管理小組,嚴格資金監管,確保使用規范。
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為工程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搞規劃,因地制宜定項目,立項之初,臨清市水務局組織人員進行實地勘察,充分征求當地群眾意見,與山東水利科學研究院聯合對設計方案進行多次補充完善,確保了項目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按照集中連片建設、規模化推進的原則,充分利用項目區原有機井、泵站工程,規劃了井、河灌區管道輸水工程,因地制宜輕松實現了萬畝良田的自流灌溉。
群眾參與,協會管理,保障工程良性運行。為讓農民群眾真正體會到自己既是項目實施的受益者也是項目的當家人,項目建設啟動“一事一議”制度,無償遷占、義務出工等行為積極踴躍,實現了群眾全程參項目建設,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在管理模式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確立了“三位一體”建管機制,保障項目發揮長效作用。
加大宣傳,深入人心,獲得全方位支持。借助媒體宣傳報道力量,全力營造濃厚的建設氛圍,先后利用宣傳車、電視臺和網站專欄、宣傳手冊等形式,開展多方位宣傳活動。為擴大項目示范作用,在項目區安裝了大幅項目規劃圖和公示牌,對項目基本情況及意義進行介紹。一系列的宣傳措施,提高了群眾對項目建設的認知度和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臨清市依靠科技創新,積極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6個年度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順利完工,臨清市農田水利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也為項目區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項目實施后年節水1352萬m3,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58萬噸,農民年人均增收近300元,年新增經濟作物產值2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