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辛鵬
文章闡釋了裝備搶修的概念,總歸納了戰時裝備維修保障的主要特點:任務繁重;時間緊迫;環境惡劣;對象復雜。在此基礎上分析提高戰場裝備戰場搶修能力的途徑,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建議。
現代戰爭是高強度、多維度的立體戰爭,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面對敵人陸、海、空、天、電、磁等多方面,眾多高效能武器的精準打擊,戰場上裝備損傷將會異常嚴重,搶修任務將會更加繁重和嚴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大勢,運籌帷幄,科學謀劃富國與強軍兩大戰略性任務,強調要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軍民融合,核心是融出戰斗力,方向瞄準戰場聚焦打仗,資源為戰所用保為勝仗。戰場搶修是保持與恢復部隊戰斗力的“倍增器”,如何通過軍民融合的方式提高裝備戰場搶修能力,對恢復戰時裝備的戰斗力尤為重要。
戰場搶修的概念
戰場搶修是指在戰場上運用應急診斷和修復的技術,迅速恢復裝備戰斗力的一系列活動,它包括對裝備戰場損傷的評估和對損傷的修復,外軍將其稱為“戰場損傷評估和修復”(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BDAR)其根本目的是使部隊能在戰場上繼續戰斗并取得勝利。裝備戰場搶修是一個包含裝備、人員、物質、信息、管理等因素的復雜系統。裝備戰場搶修過程是當裝備在可用狀態出現故障或發生戰損時進入戰場搶修系統的一個完整過程。
戰場搶修的特點
隨著武器裝備技術含量大大增加,武器裝備系統更為復雜,戰爭進程將大大加快,留給戰場搶修的時間也更為緊迫,這些都對未來的戰場搶修提出了挑戰。
任務繁重。面對敵精確打擊武器的威脅和超常規、高強度使用,我軍武器裝備損傷比例將明顯增大,加之戰損和故障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裝備戰場搶修任務必將極為繁重和嚴峻。
時間緊迫。瞬息萬變的戰場要求裝備戰場搶修必定分秒必爭,每一級維修機構規定了具體的搶修時限。一般來說,戰損的裝備如果不能在24小時內被修復,就不大可能再投入本次戰斗。
環境惡劣。戰時在極端天氣和敵火力威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使得裝備搶修大多在野外條件下作業,維修人員的心里壓力比較大,容易造成維修中的差錯增多。
對象復雜。在同一地域內會有多支參戰部隊,同一部隊的裝備也分為工程裝備和車輛裝備,裝備由于生產廠家和列裝時間不同,裝備型號也品種眾多,這使裝備戰場搶修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提高裝備戰場搶修能力途徑
創新裝備搶修保障方式,構建戰場搶修的保障體系。我軍現行戰場搶修力量主要是由陣地搶修分隊、伴隨修理分隊和支援修理分隊組成。隨著我軍裝備信息化和軍隊改革的逐步深入,勢必建立更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戰場搶修體系。形成在現行三級維修保障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大力推進承制單位全壽命保障、軍民深度合作保障、非核心業務外包等商業運作方式,整體優化軍民融合維修保障模式。
優化維修器材儲供格局,實現配件供應一體化。戰時按照“以修定供、以供定儲”的原則,統一測算維修保障需求,分類配置器材保障網點,就近就便確立保障關系提高維修器材配件供應時效。要由長期不變的“靜態”儲備向戰場的實時“動態”供應轉變。以軍民融合的維修信息網絡為支撐,構建軍地聯動的網絡化儲供系統,進一步簡化供應流程,實現從廠家到部隊精確配送保障。
運用多元化保障模式,提高裝備戰場搶修的保障能力。裝備戰場搶修保障力量建設必須朝著多元、合成方向發展,建立以軍為主、軍民融合、適度開放的保障系統,逐步實現由軍隊單一的建制自我保障模式向多元化保障模式轉換,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力量、依托市場經濟實現裝備維修保障的多元化,是適應當前形勢、解決裝備保障戰時與平時的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徑。
加快對現有搶修裝備的改進和新型戰場搶修裝備的研發。戰場搶修裝備的發展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應該加快傳統的輪式修理工程車、修理方倉、修理掛車、半掛車、履帶式修理工程車、戰場搶修工具箱等整備進行改進。增加與信息戰相關的設備,如集成電路、光纖、新型傳感器、光學成像等硬件及軟件修理程序的研發。
平時利用好軍地資源,共同培養戰時裝備搶修保障人才。要通過軍地雙方統籌人才培養規劃,切實完善裝備研制階段和后續使用階段的長效培訓機制,充分利用軍地教育培訓資源和科研、生產、維修基地,開展有計劃、多層次的培訓,健全院校、廠家、部隊相結合的維修保障人才培養體系。
措施建議
戰場裝備搶修應該從裝備的全壽命出發,在裝備的設計、制造階段就把適于可維修性作為裝備的質量特性來加以考慮。在裝備研制初期同其它性能一并考慮,從設計階段開始就重視戰場搶修工作,通過仿真、實驗等手段提高裝備的戰場適用能力。
建設戰場搶修實驗中心,完善信息系統建設。戰場損傷及修復技術是裝備戰場搶修的基礎和依據、尤其戰場損傷模式研究是關鍵。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和平時期,以及新裝備的不斷涌現,對于新裝備、新材料的損傷數據了解很少,因此有必要建立戰場搶修試驗中心,部隊裝備的新型武器裝備越多,其戰場搶修與維護就越困難,對技術指導的依賴就越大。
注重裝備戰場搶修方案的研究,提高裝備戰場搶修的效率。實施裝備的戰場搶修主要應堅持先急后緩、先主后次、優先保障重點的思想。在維修對象上 ,要先保障主要作戰部隊,搶修主要的作戰整備和保障裝備。在維修力量的運用上,要先集中主要維修力量保障重要作戰階段和關鍵作戰行動的裝備修理的需要。從而有的放矢地提高戰場裝備搶修的效率。
加強維修人才培訓,建設過硬的裝備技術保障隊伍。一是強化訓練,合理編配。要注重“一專多能”訓練,培養一批過硬的技術人才。同時,注重發現人才、保留人才,確保落實編制,做到專業對口、新老交替平穩,始終保持一支相對穩定的維修保障隊伍。二是修訓結合,以修促訓。充分利用國防動員的優勢,借助民兵、預備役整組的時機,注重預編好各專業、各工種的修理力量,通過在崗自訓和集中集訓的方式來建設過硬的裝備技術保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