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宏
假如到了2050年,所有人都成了素食主義者,那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和部分癌癥將會減少,由此全球死亡率將降低6%到10%
熱鬧了整年的美國大選已經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誰能當選還很難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倘若希拉里入主白宮,起碼她會改變白宮的廚房,因為她和家人傾向于素食主義。
希拉里對于素食的偏好,要從她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的身體講起。克林頓在2004年因心臟動脈阻塞動了血管手術,之后為了健康全家轉向合理搭配的素食。
克林頓一家算是素食的活廣告。
雖然重新認識食物、改為以素食為主的飲食習慣,并以豆類代替肉、奶、蛋等動物性蛋白并不容易。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新的飲食習慣,變化的其實不只是自己的身體,也包括身邊的世界。
素食是否讓人更健康
對于成群的吃貨來說,活著是為了更好地吃飯,但大部分人的目標卻是:吃飯是為了更好地活著。不過,后者在路徑上產生了一些分歧:是吃肉活得好,還是吃素活得好?
答案因人而異。那些每天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自然需要多攝入一些水果和蔬菜。麥當勞和肯德基等被貼上“垃圾食品”標簽的快餐,也想方設法在菜譜里添加一些綠色食材,畢竟大家普遍認為多吃些素食對身體有好處。但是,這一邏輯卻不能照搬給那些成天吃糠咽菜的人。吃的關鍵不在于是素食還是肉食,而在于飲食是否全面,以及日常生活習慣是否健康。
道理雖然如此,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大部分人卻都處于營養過剩或者肉食攝取過多的狀態。作為世界上頭號食肉國度,美國人年均吃肉123公斤,看到這個數字,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克林頓當年會患上心血管疾病了。隨著經濟發展,一些原來吃不起肉或不舍得吃肉的人也開始大口吃肉。比如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年人均吃肉10公斤,而到現在已經增加了四倍多,達到近60公斤。
國際上人均肉類消費量已經超過健康水平,并預計到2050年還會再上升76%。這對于全球人口健康以及地球環境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紅肉是充滿風險的活動。
單純的素食也不一定能讓人更健康,因為從相關研究結果來看,健康往往與抽煙更少、運動更多有關。當然,在目前肉食攝取普遍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多吃一些素食無疑可以平衡飲食。
有數據顯示,假如到了2050年,所有人都成了素食主義者,那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和部分癌癥將會減少,由此全球死亡率將降低6%到10%。其中有一半的功勞當屬豬肉、牛肉以及羊肉等紅肉的退場,而剩下的則是因為人們攝入的熱量減少,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卻有所增多。
哭泣的牧業與減排紅利
素食可以減少一些病患,節省醫療開支,據估計節省下來的成本相當于全球GDP的2%至3%。
然而,如果更多的人轉向素食,畜牧業無疑會受到直接的打擊。
畜牧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為了更好地填飽肚子就開始飼養一些一時吃不掉的獵物。從上萬年前的小規模圈養,到如今現代化的大型養殖場,畜牧業一直在滿足人們對肉類的不斷需求。
目前全球養殖著超過35億頭牛等反芻牲畜,每年還蓄養數百億只雞。養殖這些家畜和家禽需要大量的植物,比如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大約10 公斤的糧食和蔬菜植物。全世界的農業用地約為50億公頃,而飼養家畜已經占據了全球可耕地面積的67%。
在理想情況下,素食主義會讓80%的牧場變回草原和森林,植物將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進一步減緩氣候變化。此前為了養殖牲畜,人們曾驅逐過很多大型食草動物,比如野牛。此外為了保護牲畜,人們還殺死了一些狼之類的食肉動物。因此,把牧場變為天然棲息地,還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
剩下的10%到20%的牧場可以用來種更多的莊稼,填補食物供應的空缺。農業用地相對來說只增加了很少一部分,但這對補足膳食來說綽綽有余。因為目前用來種莊稼的土地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種植牲畜食用的飼料的,而非人類需要的糧食。
吃素熱潮可能擠壓畜牧業的市場空間,但卻可以給環境帶來積極影響。也就是說,吃素有利于抑制氣候變化。
在全球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品生產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了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來自畜牧業。毀壞森林植被為牛羊開辟啃食的草場、種植大豆等牲畜飼料需要的化肥生產、肉類生產加工運輸等等,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了總排放量的9%。
人們還常常低估飲食習慣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美國為例,一個四口之家由于吃肉排放的溫室氣體比開兩輛車排放的還要多。鑒于此,有預測認為人們不再食用紅肉,食物生產相關的排放量會減少約60%。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了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70%。
食素并非萬能藥
多吃些素食能羅列出不少好處,因此吃素已經成為一股風潮,甚至出現了不少“素食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吃素是解決一切困難的萬能藥。然而,有很多問題并非吃素就能解決的。
比如,食素雖然有利于減排,但是目前一些小生態卻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養殖基礎上的。
實際上,如果沒有了牲畜,目前有些環境就可能不適宜人類居住了,而這對一些傳統的游牧民族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改變。一旦他們沒有了牲畜,就只能在城鎮中定居下來,那么很可能就此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
即使是那些不完全靠牲畜為生的人,日子也會變得很難熬。無論是在歷史上、傳統上還是文化認同中,肉食都是一個重要部分。全世界有很多種族都會在婚禮上和節慶日送上牲畜作為禮物。
無肉不成席的不僅是中國人,西方圣誕節的核心也是熱氣騰騰的火雞或烤牛肉。因此如果完全摒棄了肉食,這將對文化造成巨大的沖擊,這也是很多試圖減少肉類食用量的努力都遭遇失敗的原因之一。
在素食主義者看來,溫室氣體排放是肉食者的原罪,但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現在似乎可能通過“黑科技”來解決。比如,建立谷歌的億萬富翁謝爾蓋·布林就以項目贊助商的身份,支持一個有“肉類未來”之稱的項目——在實驗室培植牛肉。這一項目的目的就是大量“培植”零排放的肉食。
吃太多肉并不好,吃素也不是萬能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來自雜食動物發自生物本能的抵觸——不妨折中一下,先少吃點肉,多吃點菜,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比利時的根特市規定每星期有一天為無肉日。無肉日的這一天,要是外出就餐的話,只能吃到素菜。要想健康生活的人,可以試著將這種方案套用到自己身上,每周嘗試吃一天素食,也許這會讓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都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