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特生
死在槍下
□ 葉特生

獲獎最佳影片《美國狙擊手》的宣傳短片:一群美國大兵正進入伊拉克街頭,狙擊手凱爾手持長程射擊配備,伏在伊拉克一個屋頂向外探視,他的任務是監(jiān)視和通報可疑人物,并把敵人清除。
忽然街上出現(xiàn)一個年輕母親,穿著黑袍,帶著七八歲大男孩,看似安全,但狙擊手從遠視鏡中看到母親在黑袍遮掩下,給了孩子一個手榴彈,吩咐他跑到美國大兵那邊。
觀景器瞄準男孩,然后是狙擊手開槍前的天人交戰(zhàn)鏡頭。
宣傳短片就停在這里,究竟那可愛男孩的命運如何,要看片子才知道。
這片子是根據(jù)神槍手凱爾的自傳而拍成,書中描述他在海軍海豹部隊服役前后發(fā)生的故事。
最近才看這影片,最后是男孩被槍殺,然后他母親沖上前撿起手榴彈拋向美軍,當然亦被槍殺。不到三分鐘,兩母子橫尸街頭。
電影以此作宣傳片,可見婦孺成為恐怖分子,最吸引觀眾眼球。弱勢人物以死相搏,殺抑或不殺?
我在想:以狙擊手精準的槍法,是否應有其他選擇,譬如只射擊男孩持手榴彈的手,或射腿部讓他仆跌之類。
美國警方的訓練是:面對持槍兇徒,先勸他放下武器,若不聽,立即當場格殺,不會射傷手腳來制服之。就是怕兇徒受傷后會發(fā)狂,傷及警員。
平常如此,戰(zhàn)場上當然更為殘酷。
自從有了槍械,人命就變得輕賤。因為人一旦擁有軍火,即使婦孺,也能在一瞬間化弱勢為強勢,成為危險分子。
不要以擁有刀槍為榮。《圣經(jīng)》說的: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摘自《大公報》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