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 蘇
看守張學良三十年的那個人
□ 薩蘇
張學良晚年說:“劉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我的恩人。仇人是他看管我,恩人是他救了我的命。”
1937年初,張學良由南京被秘密轉移到蔣介石的家鄉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竇寺。不久,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也來到溪口陪伴他。刺殺,就在此時發生。
行刺者,是蔣介石的堂侄媳袁靜枝,因為其夫蔣孝先是蔣介石身邊憲兵第三團團長,1936年西安事變中因曾指揮憲兵抵抗遭東北軍逮捕擊斃,故她一直將張學良視為仇人。然而袁靜枝畢竟是一未經軍事訓練的知識女性,故第一槍并未命中。就在她準備打第二槍的時候,負責看守張學良的劉乙光已經朝槍響處撲去,抓住了袁靜枝。后來蔣介石給了袁靜枝一筆錢,意在息事寧人,此事遂罷。
1941年5月,張學良在貴州桐梓龍崗山幽禁地感到腹痛,雖服藥而無效。當晚疼痛加劇,經隨行醫生檢驗確認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手術。此時的少帥早已風光不再,人人都知道蔣介石是深恨張學良,決心將他長期幽禁了,而且管束極其嚴格,無命令將其帶離幽禁地有掉腦袋的風險。但劉乙光承擔了責任,在不及向重慶請示的情況下,將張學良急送已遷到貴陽的中央醫院,由院長沈克飛親自主刀進行了手術。沈克飛回憶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入院時張學良的闌尾已經穿孔并引發腹膜膿腫(后張因此作了第二次手術,并在貴陽住院數月),手術進行了兩個小時,挽救了張學良的生命。因為這件事,張學良很感激劉乙光,曾對人說:“若劉乙光按部就班地請求待命,拖延了住院手術時間,那就不堪設想了。”

左起:劉乙光、張學良、蔣經國
劉乙光,他原名劉書之,字乙光,是湖南永興縣人,生于1903年,早年聰穎,考入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這里也是毛澤東在湖南最早展開革命工作的地方,幾位主要教員張秋人等都是早期共產黨員。其間,劉乙光受到左翼思想的熏陶,并在黃克誠(此時受黨組織安排入廣州中央政治培訓班學習)鼓勵下報考黃埔軍校,并在北伐戰爭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劉乙光在第八軍唐生智部參加了北伐戰爭。不過,唐生智與蔣介石矛盾重重,四·一二事變之后其部隊中的黃埔生便面臨清洗的命運。劉乙光棄職而走,另謀出路,此后失去了和共產黨組織的聯系。
1929年,黃克誠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遭到挫折,在經過長時間顛沛流離后才和黨組織取得聯系,奉命到武漢從事地下兵運工作,結果劉乙光給他幫了很大的忙,為他偽造了一份文憑和一份作了幾年小學教師的履歷,使黃克誠順利進入國民黨嫡系部隊第二師的政訓處,當了一名少尉科員。
劉乙光陪伴張學良度過了30年的幽禁歲月,時光的推移讓這對看守與囚徒間的關系變得極為微妙。
兩家的關系亦讓人意想不到的親密。劉乙光長子劉伯涵當時在海軍服役,這樣寫道:“我妹妹則與四小姐特別親,四小姐待她比母親還好,她一回來就與四小姐到房中喁喁私語。她常接到四小姐送的東西,恩情終生難忘。張先生幽默開朗,我們在西子灣的時候,他會在院中掛個大西瓜,叫我回家來吃。”
張學良將軍幽囚的三十年時光,劉乙光何嘗不是共同的囚人?
去臺灣后,蔣介石第一次見張學良,開口便是:“你的頭禿了。”
劉乙光現存照片上,也是和張學良將軍一樣謝頂的。
劉乙光死去的時候十分寂寥,蔣經國之外,只有張學良和趙四小姐來吊唁。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