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流水潺潺,時光飛逝。距離2015年的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已有一年時間。上一次在福建省成功召開的珠江水系“遵義會議”,這次又緊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會議步伐,移師到江西省。場地雖變,但是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及四省區領導們關心珠江水運發展的迫切的心沒變。這一年來,各方力量動作頻頻,為珠江水運注入了一股股新的發展活力。為此,本刊采訪了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辦公室主任、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局長王建華,談談這一年來珠江水運的蛻變。
高層協調機制成立一年
《珠江水運》: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受到四省區高層充分肯定,能否介紹一下該機制產生的具體背景?
王建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珠江水運發展新要求,加強水運發展協調,加快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珠江水運體系,更高層次統籌推進水運規劃與管理,珠江航務管理局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借鑒長江水運發展經驗,提出了依托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會議建立珠江水運發展協調機制的建議,并得到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積極支持。
2015年12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的第一屆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會議一致同意依托泛珠合作平臺建立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并在泛珠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期間召開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會議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2016年的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為第二屆,會議主題為“凝聚共識,合力建設珠江黃金水道”。根據《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工作規則》,高層協調會議由珠江水系相關省(自治區)行政領導輪流主持,今年輪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負責主持。
若沒有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這個平臺,無論是哪個省區單獨牽頭去解決珠江水運發展的問題都很難。珠江水域四省區利益相牽,珠江水運要發展就離不開大家的合力推動。
一年來·機制成效顯著
《珠江水運》:一年來,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取得了什么成果,為珠江流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王建華:在交通運輸部和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省(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建立一年來成效顯著。珠江水系各方深入貫徹落實首次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解決制約珠江水運發展的突出問題為導向,推進珠江黃金水道建設,使珠江水運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
江河水運這種大運輸對沿江流域經濟的支撐作用是無可比擬的。雖然珠江水運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問題也很突出,諸如上下游水運發展不均衡,中上游斷航等等,都成為了珠江水運下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也說明,成立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第一屆珠江水運發展協調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機制,四省區政府領導形成了推動珠江水運發展的共識,其共識逐步轉化為推進珠江水運發展的實際行動,如省(區)政府分管副省長對接商討解決龍灘、百色通航設施建設問題,同時還取得了初步成果,如出臺了《珠江水運科學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行動計劃的核心在于,攻難點——打通大西南,解決珠江上游不通的難題;抓關鍵——加大水運基礎設施投入,補齊珠江水運發展的短板,充分發揮水運的比較優勢;強協調——建立不同層面的協調協商機制,加強省部、政企協調,解放水運生產力;對標桿——加強對標長江和國際先進河流的研究,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走出一條珠江特色的新路子。現在《行動計劃》通過了,我們會加強協調,省部聯動,掛牌督辦,定期通報。
此外,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成立一年來,四省(區)發展水運的積極性顯著加強。為積極解決珠江水運發展難題,四省(區)政府領導加強調研和加強對接。珠江水運發展重點問題、重大難題,現在已經上升到政府省一級領導的層面去關注,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推動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年來·珠航局動作頻頻
《珠江水運》:珠江水運發展離不開珠航局的協調管理,這一年來,珠航局采取了什么具體措施?
王建華:承擔著珠江水系航運行政管理職責的珠江航務管理局,在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成立前后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尤其在2015年首屆珠江水運高層協調會議召開后的一年來,珠航局積極發揮穿針引線作用,促使各項保障珠江水運騰飛的政策落地。
一年來,珠航局按照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關于“認識、了解、治理和發展珠江”,“使珠江成為我國第二黃金水道”的指示,凝聚水系各方力量,開展交流研討,積極參與《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珠江水運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起草制定工作,將四省區發展水運的迫切愿望和各位省長、主席的真知灼見,融入意見。《若干意見》提出利用十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暢通、安全、綠色、高效的珠江黃金水道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建成干支銜接區域成網的高等級航道體系、江海聯動功能互補的港口服務體系、功能完善優質高效的現代航運體系、生態優先示范帶動的綠色發展體系、責任清晰保障有力的安全預控體系、協調有力運轉有效的水運治理體系等“六大體系”,為新形勢下珠江水運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同時,珠航局結合珠江水運發展實際和“十三五”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全國水運“十三五”規劃、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啟動了《珠江水運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規劃綱要》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珠江水運轉型升級發展需要,以2030年為目標水平年,詳細規劃珠江水運改革發展路線圖,為構建暢通、平安、綠色、高效的珠江水路運輸體系提供建設指導和政策建議。目前,《規劃綱要》已初步成型,預計在年內發布。
加快紅水河龍灘、右江百色樞紐礙航問題解決的步伐也是一年來珠航局的重點工作。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帶隊,專程調研右江百色水利樞紐,并在南寧召開座談會推進龍灘、百色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對加快兩大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工作提出了要求。按照國家有關部委要求,珠江航務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紅水河通航1000噸級船舶論證研究和紅水河過閘船舶主尺度研究,為過船設施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針對珠江水運綠色發展,開放市場管理等方面,珠航局都開展了大量工作。
一年來·四省區齊齊發力
《珠江水運》:一年來,珠江流域四省區也在積極加強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取得什么成果?
王建華:在2015年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建立以來,交通運輸部和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省(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凝聚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切實加快珠江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珠江水系流經水域的硬件和軟件一步步得到完善,也為珠江建設黃金水道奠定了基礎。
一年來,廣東省抓緊實施珠江門戶戰略,以自貿區建設為平臺,積極推進廣州航運中心建設,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適時發布珠江航運指數。完善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和多式聯運,開通了覆蓋珠三角及廣西、海南等地的水上駁船支線近150條,建立東莞石龍公鐵海河多式聯運中心,形成了珠三角地區通往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的主要物流通道。
而廣西壯族自治區則積極推進“一干七支”內河骨干航道建設,氣勢宏偉。實施西江航運干線、西南水運出海三線航道建設,使西江干線南寧至梧州段全面升級為2000噸級,西南水運出海“三通道”基本實現規劃目標,長洲樞紐船閘通過能力超過1.3億噸,是全球目前通過能力最大的內河船閘。同時內河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1.1億噸,實現了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建設目標。
貴州省在“十二五”期取得突出成績的基礎上,深入推進貴州“北入長江、南下珠江”水運通道建設,全部建成國家在貴州規劃的烏江、紅水河四級高等級航道795公里,改寫了貴州沒有高等級航道的歷史。同步建設都柳江、清水江6個航電樞紐,實現貴州航電一體化開發建設零的突破。
云南省則按“三出境、兩出省”目標推進水路運輸發展,組織實施了《云南省水路交通發展規劃(2014-2030年)》,設立水路交通建設專項資金,以期建設北進長江、南下珠江、溝通兩洋(太平洋、印度洋)、連接三亞(東亞、東南亞、南亞),與其它交通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協調發展的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并加快推進右江—珠江通道建設,爭取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盡早建成,為實現從珠江通達海洋作出了不懈努力。
下一步·更好地發揮高層協調機制作用
《珠江水運》:回首過去一年,珠江水運發展成績斐然,接下來這一年,珠航局將會有何動作?
王建華:接下來我們將會根據行動計劃,協調四省(區)開工具體任務。在“十三五”期內,力爭打通貴州、云南出海通道,按照1000噸級通航標準建設龍灘、百色樞紐通航建筑物,改擴建金雞灘船閘,加快推進巖灘、大化、百龍灘等樞紐通航建筑物升級擴能改造。
我們將會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門,切實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在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框架下,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入研究珠江水運發展的重大問題,謀劃高層協調事項和重點工作。切實使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在推進珠江水運科學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合力建設珠江黃金水道,讓黃金水道發揮黃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