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玉霞
強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因 (續)
◎鄭玉霞
注:《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年第25期總第652期第129頁發表鄭玉霞《強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因》一文。因為排版校對在付印前調整版面原因遺漏下列文字,現補發刊登:
他覺得,不管是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很少有自覺地驅散暴戾之氣的陰霾的主動性,這不僅影響人們對社會事物的同情與敬畏的感知,而且也使得人們無形之中就在與社會之間建立起一道屏障,不通透而且缺少信任,更不利于社會生存安全感的建立與維護。
所以,全社會都需要這種充滿正能量的核心價值觀的強力傳播,以便驅散這種暴戾之氣,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也使得民眾在核心價值觀的籠罩之下深入思考,追本溯源,思考當下社會為何如此不公;更能夠植入人心,構建優良的心性秩序,重建人類的生存安全感。
按照著名社會學家孫立平的見解:所謂“斷裂社會”,不管是在社會等級上,還是在地區之間,更或是在文化與社會之間,究其本質,主要是指存在“斷裂帶”的社會,即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也就是缺少有機聯系和整合機制。○2此處的“斷裂帶”主要還是立足于中國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而提出的。筆者認為,中國當下的斷裂除了經濟方面的貧富鴻溝之外,還有更為深刻的病癥體現,就是經濟的增長與社會的發展似乎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國民優良心靈秩序的養成。國民的心靈作為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統籌之魂,它關乎社會秩序的形成與個體存在狀態的展現,一直也是現代個體獲得幸福性生存的內在向度。
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豐富的自然資源、強大的科技力量和雄厚的人才儲備等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但是,一個民族的長遠發展,更為重要的還是要依靠本民族整體的精神氣節。一個民族的精神氣節來自于國民的善良、誠信和人道等正面精神的持有,而一切與欺詐、背叛、見利忘義、逐利投機等相連的言行,都會被一個民族鄙視。從文化與價值觀內在演進的角度著眼,人類社會的發展,從遠古洪荒時代以至迄今,先后經歷了從“以力服人”、到“以法服人”、“以財誘人”,以及“以德服人”的歷程,現在到了“以價值觀服人”的新的歷史時期。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廣泛傳播的關鍵性所在,且其強力傳播不僅能夠向社會發出充分的正能量的輻射作用,還能在診斷“社會斷裂”病癥方面做出救治性努力,更能促進國民優良心性秩序的養成。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提出與確立之初,對其進行宣傳的媒介主要集中于電視、報紙和廣播等傳統方式。傳統媒體對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無疑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公信力和權威性,但是隨著網絡新興媒體的日新月異,傳統媒體的局限性也日漸顯露,最為突出的就是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單一、傳播內容有限、傳播過程受限等。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異軍突起,不僅相對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足,打破了其傳播方向的單向性,使得傳播主體與受眾能夠進行良性的雙向互動,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對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速度、效率以及受眾面等方面,使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具有更強的實時性。
然而,隨著新媒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的創新融合,網絡媒體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也顯現出了其本身固有的弊端,即開放和自由的網絡環境也催生了雜亂無序的傳播語境,如最為典型的自動彈出的不健康的對話框鏈接和網絡直播平臺的野蠻生長等。在網絡世界如此開放的境況之下,公民的言論自由在有權利保障的前提之下顯得更為囂張,似乎人人都能夠發聲也勇于發聲,甚至有人總是主觀先行地盲目發聲,這無疑使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規范和指引作用的發揮更加迫切。
對于網絡媒體運營加強監管,既是網絡市場本身的發展需要,而且也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所在。但是,筆者認為,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其核心精髓在民眾心中的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它關乎民眾基本道德風習的養成和網絡整體道德風尚的培育,同時肩負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匡扶時弊和整治人心的道德使命。所以要在健全網絡媒體對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機制的同時,不斷豐富與拓展相關的傳播渠道,使得新媒體勇于肩負起黨和政府的喉舌重任,積極搭建微博、微信等輿論互動平臺,敢于承擔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而效力的社會組織角色,積極發出紅色聲音,驅除陰霾,傳遞正能量,切實增強民眾的精神獲得感。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政治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