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女碩士的驚人之舉
出生在沂蒙老區一偏僻山村的郁倩文,與大多數農村女孩一樣從小就心懷成才夢,靠著自己的努力,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然后一路讀到了研究生。
2015年6月,在畢業典禮上,同學們意外得知郁倩文早在兩年前就在家鄉承包荒山創辦了養雞場。堂堂研究生竟然回鄉養雞,不少同學在驚訝的同時也有些為她惋惜。
在同學們一片意外的目光中,郁倩文淡然一笑向同學們解釋:“人各有志,我不喜歡鋼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樓大廈,不喜歡“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喜歡農村,一回到農村就感覺很幸福。現在這種狀態我很喜歡,很享受,很自由。”
郁倩文的老家本來山清水秀生態很好,但后來建了不少養雞場,養雞場里排出的污水流進附近的水庫,使原本清澈的水流變得骯臟而渾濁,嚴重污染了環境。由于飼料喂養的雞產的蛋含有激素,人吃了影響健康,而且口感也不好,所以郁倩文家都是吃自家養的雞下的蛋,從不買養雞場的雞蛋吃。而超市里所售的各種各樣的山雞蛋、笨雞蛋,不僅價高,還給人真假難辨的感覺。
郁倩文看到了山雞蛋中所包含的商機。如今不僅城里人,而且農村人也講究食品健康,純正的山雞蛋不僅城里有市場,農村也有市場,如果自己回鄉承包荒山創辦個養雞場是不是可行呢?有了這個念頭后,研一那年,她就開始進行市場考察,并不停地思考這個計劃的可行性。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和籌備,研二那年,郁倩文終于下定決心包山養雞,她回到老家包了200畝山坡,開始了自我創業之旅。
郁倩文一開始創業便遇到了來自家里人的阻力。當父母得知自己含辛茹苦供出來的研究生女兒要回家鄉養雞,與他們一樣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時,淳樸的他們堅決不同意女兒的創業想法。他們認為,為了供女兒讀書,他們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將女兒培養成研究生,為的就是她能成為一個城里人,不再讓她過父輩們的苦日子,好不容易讀出來了,女兒卻執意要回鄉養雞,這讓他們備感失望。親戚們也認為她的決定不可思議。在郁倩文的耐心說服下,她的父母和親戚、朋友還是同意了,并為她籌集了養雞的啟動資金。
有了家人的支持,沒了后顧之憂的郁倩文便甩開膀子干上了。
原生態贏得回頭客
剛開始包山養雞時,由于還沒畢業,郁倩文經常在濟南和臨沂之間奔波。一開始只有她一個人,每個環節都要親力親為。由于技術上的欠缺,她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由于防疫沒跟上,雞苗大部分死亡,好不容易請來專家解決了問題,蛋雞長大開始產蛋的時候,由于缺乏銷售渠道,雞蛋滯銷。沒辦法,郁倩文只得帶著雞蛋到處去推銷,最忙的時候她早晨6點起床送雞蛋,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只吃一頓簡單的午飯。
隨著養雞場的發展,郁倩文一個人忙不過來,通過同學介紹她聯系到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是山東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的畢業生,其中兩名本科生、三名研究生。
為了讓公司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讓大家各盡其責,郁倩文對每個人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有人負責生產,有人負責疾病控制,有人負責送貨,有人負責客服。雖然幾個人不常見面,但大家都配合得很默契,每個人都在為農場努力。農場實行股份制,大家都擁有股份,這樣,每個人都會把做大做強農場當成自己的事業與追求。為了追求山雞蛋的綠色,他們從不給雞喂合成飼料,而是在山坡林下放養的同時,在山坡上劃出一片地種糧喂雞,以保證雞蛋的純綠色及山雞蛋特有的口感。在蛋雞的管理上,他們遵從蛋雞的自然規律,從不利用科技手段強制它們產雞蛋。郁倩文說,除了遵從自然規律,她還嚴把食物關,郁倩文在山下開了一片地,自己種玉米和黃豆,力求讓蛋雞吃上最純凈的食物,產最綠色的蛋。
很快,第一批雞就產蛋了。然而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郁倩文在喜悅的同時,心里卻有著隱隱的擔憂,因為當時他們的銷售渠道還沒打開,好東西鮮有人問津也不行啊。為了搞好銷售,郁倩文和她的團隊只能用上門推銷的笨辦法到濟南一些小區挨家挨戶敲門推銷,每次給人送上名片時都不忘叮囑一句:“吃著好再聯系我們!”
網絡時代,網絡營銷很重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網絡營銷這個陣地他們當然不會忽略。他們的事業剛起步,創業資金有限,大部分資金用在了生產上,因此沒有能力再開實體店或進超市銷售。經過探索,郁倩文決定發展網絡營銷。為了搞好網絡營銷,他們把農場的照片、資料傳到網上,除了通過論壇、微博、豆瓣網、微信、QQ群進行傳播大打原生態牌外,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開了淘寶店進行營銷,通過口碑相傳發展VIP會員。會員們購買他們的雞蛋,會提前在他們的網站或者淘寶店預定,而他們總會用最快捷的方式將最新鮮的雞蛋配送到會員們手里。
靠著優質而過硬的原生態產品和優質而用心的服務,他們贏得了會員的心,通過會員們的口口相傳,他們的會員隊伍一日比一日發展壯大。在他們的顧客群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回頭客,因為原生態的東西,口感就是好,消費者吃過一次就會再來消費。
靠誠信獲得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這種農村養雞、城市發展會員的“私人訂制”模式,他們的銷售渠道終于打開了。網絡銷售局面打開了,線下銷售也得緊跟其后。為了搞好線下銷售,郁倩文長住濟南負責在濟南市區域內配送雞蛋。目前,濟南供貨最多,東營、石家莊、上海也有人下訂單購買。每天,郁倩文都是早晨6點多鐘起床,先看會員訂單,逐個包裝好,再聯系快遞發貨,到下午5點左右到物流中心接貨,一直忙到晚上10點左右。
經過幾年的發展,郁倩文的養雞場終于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他們從單純的養殖,發展到養殖和種植相結合的生態立體種養,再到產品的深加工。幾年的時間,她的“誠品”農場面積從200畝擴大到500畝,除了散養山雞,還種了花生、玉米、小麥、黃豆,產品除了雞蛋,又增加了土法壓榨花生油、石磨全麥面粉、冷鮮雞等綠色純天然產品。山上散養的雞已發展到5000只,每天能產1000多枚蛋。
為了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郁倩文和她的團隊又承包了一片400畝的青山,她說:“擴大承包規模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維持農場的生態平衡,原來的山坡養了兩年雞后,生態不如以前好了,我想兩個基地輪換使用,這樣能維持兩邊的生態平衡,不至于過度使用,導致山林荒禿。”
談到自己農場名字的由來,郁倩文說之所以要把自己的農場命名為“誠品”,就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經營思路和經營風格。一是作為自己的經營名片,二是為了鞭策自己做最好的企業,生產最優質最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一直以來,郁倩文都推崇誠實守信的品質,而食品行業更是個良心行業,要憑著良心去做才能做大做強。
“每個人成功的標準不一樣。養殖這行投資大,周期長,未來的事情不好說,走一步看一步吧。干自己喜歡的事,為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這是我的理想。至于能不能做大做強,得看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我想,只要方向正確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我們農場現在有固定會員6000多人,會員配送都是固定時間固定產品數量。有了這些會員,我們的產品就不愁銷路了。”
談到未來公司的發展規劃,郁倩文說:“未來的日子一方面會逐步增多產品品種,用品種的多樣化來消減市場風險,另一方面會進一步擴大銷售區域,因為電商的配套服務越來越健全,即使生鮮食品受地域的限制也會越來越小。這樣的電商銷售環境,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努力發展,假以時日,‘誠品會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