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斌



摘要:隨著城市生態環境日益嚴峻,踐行節約型園林綠地設計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為了客觀評價節約型住宅區園林綠化工程的綜合效能,促進相關規劃設計注重節約、節能技術和材料的應用,以南方住宅區園林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資源節約、資金節約這兩個層面的研究,初步提出節約型居住區綠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成,分析了各個測度指標的選取意義和分析途徑。指標體系將為下層次的評價測度指標細化研究提供指引。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生態園林;附屬綠地;居住綠地 文章編號:1671—2641(2016)01—0004—04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我國當前由于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正面臨著土地、水資源和能源等方面的供給壓力。節約型城市綠地是生態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大課題。在城市綠地中,量大面廣且最接近市民生活的是居住區綠地,居住區綠地的生態質量,關系到城市人居環境的質量基礎;居住區綠地的景觀質量,成為眾多樓盤對外銷售的賣點。無論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還是開發商成本控制的訴求,節約型居住區綠地的建設在當前都具有深遠意義。本文試圖針對節約型居住區綠地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進行初步研究,探討以合理投入最大化獲取居住區綠地建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途徑。
1節約型綠地與節約型居住區綠地
1.1節約型綠地
節約型綠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財政撥款、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綠化模式”。建設節約型綠地,一方面與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基本國策相呼應;另一方面,傳統的綠化指標體系包括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已經不能完全衡量城市綠化水平。片面追求建設層面的高大上,既耗費過量的財政資金,使社會資源公平化原則受到侵害,又耗費過量的自然資源,使城市生態系統失衡;同時,也給建設后期的綠地管養帶來沉重負擔。綠地是“三分建、七分養”的事業,只有在項目建設初期牢牢樹立“節約”的概念,才能使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真正行進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
1.2節約型居住區綠地
對居住區綠地而言,最少的財政撥款等同于最少的成本造價。而最少的用地,通常可以理解為在滿足規定的小區綠地率規劃指標的同時,在有限的綠地投影面積之外,通過各種手段有效延伸綠化空間,包括盡量提高綠化覆蓋率、增加垂直綠化、建立生態停車場等。而“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綠化模式”中,“周圍生態環境”可以理解為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節約型居住區通過生態化的豎向和排水設計不會增加周邊市政道路的雨水徑流,不會造成周邊山體地形的水土流失,綠化布置不會遮擋低層住戶的采光通風等。
綜上所述,節約型居住區綠地應當是以最低量的資源消耗、最適量的資金投入,營造出良好宜居環境的生態空間。
2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減量,這也是節約最狹義的定義,表示盡可能減少包括能源、土地、水及生物資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因此,節約型居住區綠地首先應當立足于對投放資源和物料的控制。依據節約型綠地的構建要意,結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地產景觀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初步擬定指標體系由三個層次組成一級層次為資源節約層面和資金節約層面;二級層面分別對應能源、土地及水資源耗費,以及建造成本、園林管養成本等因子加以分解;三級層面即是各層面的具體指標值(表1)。
綠地評價還應滿足經濟要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發揮綠地資源優勢。本評價體系采用定量的方式,既涵蓋項目規劃層面需要解決的宏觀性問題,如節地、節財與節材等二級指標,主要為住宅區修建的詳細規劃和總平面設計的制定和審批提供指引;指標體系又涉及到工程設計的微觀層面,節能、節水目標主要通過園林設備設計實現,節材、節土和節力等目標的實現則與園建、綠化設計等多工種相互協調和配合有關,相關指標的制定主要為工程設計提供技術指引。
3效益評價測度指標的選取
3.1資源節約層面
3.1.1節能指標層面
節能技術在園林設備中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景觀照明方面,關于太陽能光伏系統的材料和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但由于設備的初始投資較大,應用阻力更多的是來自開發商的成本壓力,這點與公共園林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為后者往往推崇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因此對于先進節能設施推廣應用的阻力較小。節能設備要在住宅區得到廣泛應用有兩個解決途徑:一是光伏技術更加成熟使設備成本不斷降低;二是政府從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的層面鼓勵開發企業加大節能設備投資。
3.1.2節地指標層面
節地指標方面,在于提高立體綠化率和生態停車場推廣率,是為了在住宅區法定指標綠地以外增加更多綠化覆蓋面積。其中立體綠化率包括垂直綠化和天臺綠化面積占本區可綠化垂直面積和天臺面積的比率。而喬冠比中喬木所占比率這項指標則是鼓勵多種植大冠幅喬木,從而達到在不占用更多綠化用地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住宅區的綠化覆蓋率(如圖1所示,分析了兩種不同的綠化模式,在達到相同綠化覆蓋效果的前提下,多喬木種植比少喬木種植更能節約土地)。必須要指出的是,住宅區實現了理想的節地指標,并不意味著允許相應地減少法定綠地率所規定的綠地面積,只是鼓勵住宅區全方位提高綠化覆蓋面積,使園林綠化工程達到生態效益最大化。當然,我們也呼吁城市規劃主管部門考慮通過實施一些獎勵辦法,如適量獎勵容積率,鼓勵住宅區額外提高綠化覆蓋率。
3.1.3節水指標層面
節水指標層面設置了4項指標,其中的節水灌溉推廣率是最能直接體現節水精神的指標,但是節水灌溉設備,包括噴淋、滴灌等設備在公共園林中應用普遍,在住宅園林中則少有應用,因而不會是大權重指標。目前一些高端生態小區已在嘗試使用雨水回收利用,包括收集屋面集水和住戶空調機冷凝水作為綠化灌溉用水,相關技術值得在各地,特別是在北方干旱城市推廣應用。
透水鋪裝率、木本植物指數這2項指標都是描述從不同的角度,用較少的用水量保障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需求。透水鋪裝率較高的場地,雨水更能滲透到周邊土壤中供植物根系吸取,從而相應降低住宅區內植物生長對人工灌溉的依賴性。endprint
木本植物相對于草本植物更能節省灌溉用水,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前者的根系比后者發達,能獲取土壤深層的水分,后者大多只能吸取表土水分,而表土30 cm厚度內的水分最易被蒸發掉;二是木本植物由于生理構造的原因更能保持水分。項目組曾經在某居住區內作過一項調查,在該樓盤里,首期工程(A組團)的綠化設計注重植物群落搭配,配置了大量的喬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圖2);而到了二期工程(B組團)由于受到投資額度影響,綠化設計轉而走向疏林草地風格,大片陽光草坪代替了茂密的木本植物群落(圖3)。姑且勿論這兩種植物搭配方式所產生的生態和景觀效果,單論對灌溉用水的需求量,兩者就有著明顯區別,據統計,在夏天,A組團的每平方米平均綠化耗水量比B組團節省約12%~15%,冬季差距縮小為6%-8%。可見以木本植物為主的綠地比以草本植物為主的綠地更能節約用水。因此,應當鼓勵住宅區綠化多種植木本植物,盡量提高木本植物指數。
3.2資金節約層面
3.2.1節財指標層面
節財的最重要影響因子是硬景與軟景的面積比率。在住宅區景觀空間中,硬質景觀包括園路鋪裝、園林景觀建構筑物、水景和雕塑等;軟質景觀主要由綠化植物組成,近年興起的室外軟裝也是其中組成部分。總體來說,同一住宅區內,硬景造價大于軟景造價。目前有一種不良的傾向,在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更重視對硬質景觀的設計,往往忽視了植物景觀的重要性。而從住戶的欣賞角度,并不是所有以硬景為主的空間效果都優于軟景為主的景觀空間,雖然在某些重點標志性區域,硬景在表面上能彰顯樓盤品質,但植物景觀不像硬景那樣使人審美疲勞,且住戶普遍反映更喜愛植物群落在四時更替的生長過程中所傳達的生命信息。可見無論從生態優先的角度,還是從住戶長久的喜愛程度來看,軟景都應當在住宅區景觀設計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指標制定應當鼓勵盡量提高軟景面積占綠地總面積比率,有效控制硬質景觀占地面積,以更好地體現生態和節財意義。實際上,通過以上手段,能夠有效控制住宅區景觀總體造價。
以華南地區某住宅項目景觀概念設計方案為例(圖4),該項目園林景觀占地面積56 700 m2,單方造價總體控制在343元/m2,造價比較低,規劃設計將造價控制的重點區域置于占地面積較大的二期工程的外圍道路與停車場這兩個區域,它們的規劃軟景面積均遠高于硬景面積,從而使本區園林造價控制在250-300元/m2,明顯低于總控成本343元/m2,從而保證了需要較大面積鋪裝和突出硬景效果的其他區域的成本開支,而其他區域占地面積較小,即便造價高達400-600元/m2,在整體上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造價壓力(表2)。
可見,提高軟景面積占綠地總面積比率,是有效降低造價的重要手段。
3.2.2節材指標層面
節材指標是為鼓勵提高地方環保材料使用率。首先,提倡使用環保材料具有廣泛的生態意義,如使用陶土類環保磚作地面鋪砌可以減少對天然石材的開采,有些材料還取自工業廢渣再生利用,而這類環保砌塊的造價一般都低于天然石材。在華南地區,各種花崗巖的造價一般在192.4~283.4元/m2,而各種磚塊的造價一般在135.2~197.6元/m2,雖然后者的抗壓強度在整體上不如前者,但環保砌塊還是完全能夠用于人行道、小面積活動廣場鋪裝的。其次,強調所采購材料的本地化也可以降低材料的運輸成本。
3.2.3節土指標層面
節土,在于節省因為土方外運造成的成本開支。節土指標主要通過表土回填率和土方平衡解決率衡量。提倡回填表土,是因為表層土壤中,含有供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以及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鈣錳鐵銅鋇等微量元素。在土方開挖工程完成后,應當篩選適合園林植物生長的表土進行回填。同時,科學合理的場地整理建立在精確的土方平衡設計計算的基礎上,對于住宅區內因為地下車庫建造,或者開挖湖池產生的剩余土方,應盡量通過堆山景觀、綠化微地形堆坡等手段進行就地消化,減少外運。
3.2.4節力指標層面
節力指標,是衡量住宅區綠化常規管養成本高低的重要指標。園林養護最大的工作支出在于綠化修剪養護費,通常是修剪綠籬、草坪,以及清除草坪雜草等日常工作開支。因此,在綠化設計中應當合理配置植物品種,適當控制灌木、草坪在綠化總面積中的占有量,盡量減少修剪綠籬的布置。
景觀常態化更替率是指需要經常更新、更換的硬景設施所占比率,這些設施包括由非活水水池組成的、必須定期全部換水或清洗的水景景觀,包括一年生草本花卉花池、花壇等設施,以及類似需要定期更換的木平臺鋪裝等硬質景觀。這些設施大大增加了物業管理成本,應該控制布局規模。對于大型水景的水質維護,如果要避免頻繁地進行人工清洗換水,應提倡推廣使用水體生態凈化技術,相關技術通常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包括種植具凈化、過濾功能的水生植物,在種植土中植入凈水菌劑,以及適量施放光合細菌等微生物等措施。
4討論和建議
由于居住區綠地的成本控制基本上是各樓盤開發商的個體行為,還沒有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足夠重視,而節約型居住區綠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也處于初步探索研究階段,本文僅在理論層面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初步的框架式構建,對于后續的工作特作出以下建議:
4.1研究要突出生態、節約的意義
節約型居住區綠地建設的首要意義,是對社會和自然資源的節約,社會生態意義明顯。節約的不一定生態,但生態的自然會節約。只有突出生態環保的意義,才能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而節約的結果又是和發展商的利益緊密相連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商的益損也和市民消費者的利益相關聯,因此,項目研究可聯合大型地產企業展開調研,這樣研究成果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4.2細化指標體系,把測度指標數據化
相關研究涵蓋經濟、生態環境、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等學科,指標體系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確定廣泛適用的指標體系。而測度指標的權重比例確定、具體數值比率的分析都需要進行科學的、客觀的研究。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甚至可以在指標體系中適當增加主觀性數據,例如客戶滿意度等指標。
4.3宣傳和應用
首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也許是漫長的工作過程,但建設節約型住宅區綠地的觀念必須要在全社會盡早普及,在規劃設計行業從業者心中樹立明確目標。而這一切都需要媒體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另外,任何研究成果如果無法付諸推廣應用意義也就不大。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廣使用有兩個層面:一方面,它可以成為社會上舉行相關評優活動的依據,例如,可以在其指引下舉辦節約型模范居住區評選,可舉辦優秀節約型居住區綠地設計項目評選等活動,以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理念的普及;另一方面,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指導本行業一系列管理規定、設計導則等文件的制定和執行,從而體現其先進性價值。因此,節約型居住區綠地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值得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并為節約型社會的進步貢獻綿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