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梅


摘要:對金山湖公園一期的植物造景進行實地調查,認為其是因地制宜地構建不同主題的植物景觀,并富有時空變化,體現了園林的意境美。結合相關植物造景理論對其獨特的植物景觀進行分析,指出了公園在植物配置和養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地改造對策,為日后的公園植物造景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造景;公園景觀;植物配置;季相景觀;惠州市 文章編號:1671—2641(2016)01—0033—04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A
1項目概況
金山湖公園是惠州市區現代城市軸線上的重要景觀節點,是以金山湖為依托的環狀公園,由金山片區環湖一路、二路和環島路、西枝江南岸路圍合而成,規劃總面積約363.8hm2,其中水域面積180.35hm2、陸地面積183.45 hm2,分五期實施,總投資約10.33億元。金山湖公園一期,即公園規劃的金色河口景區,總面積37.14hm2,其中水域面積17.96 hm2、陸地面積19.18 hm2。景區景觀點設置有:園、亭、橋、親水臺、停車場、服務區和主廣場等,立項投資約8500萬元,于2011年4月開工,2012年9月竣工開放,現已成為金山湖片區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2金山湖公園一期植物造景特色
金山湖公園是景致獨特的環狀開放式濱水型公園,其中一期除了園林建筑和金山湖以外,植物造景是其主要亮點。植物造景,顧名思義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金山湖公園一期植物造景特色如下。
2.1主題突出,意境獨特,創造觀賞景點
園林植物是組成園林景觀的主要材料,利用其自身獨特的姿態、色彩和風韻可組成不同主題的觀賞景點。金山湖公園一期充分利用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組成變化多樣的園林空間,創造特定的園林意境,共分為椰風葵影區、疏林草地區、榕蔭密林區、金色杉林區4個區。
椰風葵影區是公園主入口,以棕櫚科植物頭狀樹冠較稀疏的銀海棗Phoenix sytvestris為主調樹種列植在樹池里,樹下配植硬骨凌霄Teeoma eapensis豐滿樹池,形成整齊的、雄偉壯觀氣勢的樹陣廣場。在廣場的兩邊草坪上鋪有大面積臺灣草Zoysia pacifica,并三五成群地種植有“白馬王子”之稱的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配以葉形闊腎狀扇形的蒲葵Livistona ehinensis豐富林下空間,散點置石,形成高低錯落、顧盼生情、富有南亞熱帶風情的植物風景區。此外,還零星栽植有霸王棕Bismarekia nobilis、軟葉針葵Phoenix roebelenii、輻葉鵝掌柴(大葉傘)Sehefflera actinophylla、旅人蕉Ravenalamadagaseariensis、金嘴蝎尾蕉Helieonia rostrata、黃紋萬年麻Fureraea foetida‘Striata、棕竹Rhapis exeelsa、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亮葉朱蕉Cordyline frutieosa‘Aichiaka、韭蓮Zephyranthes earinata、蔥蓮Zephyranthes candida、龍吐珠Clerodendrum thomsonae等。
疏林草地區上層以糖膠樹Alstonia scholar&、南洋楹Faleataria molueeana、秋楓Bisehofia javaniea等喬木稀疏地散植于空曠的草地上,下層以草本植物為主體,形成景觀層次分明、通透開敞、宜玩宜憩的疏林草地。該區的植物配置遵循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花草點綴的原則。在有限的綠地上將喬木、灌木、地被、草坪、藤本植物進行科學搭配,提高了綠地的綠量和生態效益,為人們提供了開闊的游憩活動場地,將傳統植物配置風格與現代草坪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景觀。草坪的應用使綠地虛實相間,達到了步移景異的效果。人們在此可欣賞到接近天空弧線自然完美的樹冠天際線,而空曠的草坪也能使人頓時心境自然、豁達。疏林草地區代表植物有糖膠樹、榕樹Ficus microcarpa、南洋楹、秋楓、四季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Evemlloms、紅雞蛋花Plumeria rubra、雞蛋花Plumeria rubra‘Acutifolia、黃槐Senna surattensis、黃葉榕Fieus mieroearpa‘Golden Leaves、金鳳花Caesalpinia puleherrima、錦繡杜鵑Rhododendron×pulehrum、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金葉假連翹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蜘蛛蘭Hymenoeallis littoralis、臺灣草等(圖1)。
榕蔭密林區以冠大蔭濃、隔離效果較好的榕屬植物為主,榕屬植物是最具熱帶、亞熱帶特色的植物之一,是嶺南園林中最富有人文、自然和生態景觀特色的植物,也是惠州各大小公園重要樹種之一。其中榕樹、印度橡膠榕Fieus elastiea和高山榕Fieus altissima等榕屬植物在華南地區生長迅速、枝葉茂盛、四季常綠。它們具有發達的氣生根,初長時細如絲線,經過引導和養護,可長成粗壯的支柱根。粗細不一的支柱根在園林空間環境的處理上可充分利用其形態特點,營造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強化嶺南園林的地域性及視覺效果p]。結合其他常綠鄉土樹種及藤本植物,營造出綠意盎然、景觀自然的生態隔離林帶,代表植物有榕樹、印度橡膠榕、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四季桂花、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eata、endprint
紅檵木Loropetalum ehinense var.rubrum、紫花筋杜鵑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蜘蛛蘭、鵝掌藤Schefftera arborieola等。
金色杉林區以南方的代表性植物濕生喬木落羽杉Taxodium distiehum、池杉Taxodiuma distichum var.imbrieatum、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為主題植物,種植于沼澤地或岸邊,并少量選用池杉、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混植于岸上,迎風婆娑,配上碧水藍天,落霞孤騖,濕地園林景色十分迷人。該區主要的觀賞點為落羽杉、池杉、水松的膨大膝狀呼吸根,以及入冬時節葉色轉紅的季相變化景觀。
2.2色相豐富,季相分明,表現時空變化
園林空間是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空間。這個空間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相應地發生變化的,這主要表現在植物的季相演變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蒼勁”的不同景象,由此構造出“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境與人同”的意境。金山湖公園一期園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相應變化,四季皆有景可賞,如春天黃花風鈴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a、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錦繡杜鵑、含笑Michelia figo等繁花盛開,夏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糖膠樹、小葉欖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榕樹、鳳凰木Delonix regia、大葉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等綠樹成蔭,秋天有色葉植物烏桕Sapiumsebiferum和香味濃郁的桂花,冬季有落羽杉、池杉、水松等葉色變紅的樹種。因此,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將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是公園的一大特色,如湖邊亭子旁種植以花期在3-4月的黃花風鈴木為主的組團,搭配花期在5-10月的雞蛋花、花期在4-5月的紅椹木和四季常綠的合果芋,形成四季有花、四季常綠、層次分明且符合植物生長規律的特有景觀,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季節變化和視覺沖擊。而群植在湖邊的落羽杉、池杉、水松與周邊環境相配合,也因季相的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效果。
2.3結合地形,合理搭配,構造多元空間
植物造景空間是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而營建的滿足園林功能的各種空間環境。金山湖公園一期建設結合地理特征,利用植物材料將公園綠地劃分為各種空間。通向公園下沉式廣場的幽靜竹林小徑巧妙地將下沉式廣場與外圍的停車場分隔開來,采用竹桿四季金黃色的黃金間碧竹Bambusa vulgaris‘Vittata,下層栽種蔥蓮、韭蓮,花色鮮艷,葉片油綠可愛。兩者搭配使單調、空曠的園路頓時活潑生動(圖2)。疏林草地四周選用榕樹、南洋楹、秋楓等冠大蔭濃的高大喬木,圍合成一個“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的圍墻,中間是通透開闊的大草坪,可供游客活動和眺望(圖1)。花架(圖3)周邊植物疏密錯落,花架朝湖方向的植物種植稀疏,樹冠高于或低于視線以保持透視線,便于人們欣賞開闊的湖面空間。花架背面和視線雜亂的地方則選用樹形漂亮的樹木如榕樹、黃槐、鳳凰木等加以遮擋,圍合成一個郁閉的空間。以亮葉朱蕉密集種植來分隔空間是最常見的綠地方式(圖4),因其能減弱噪音,并構成半封閉、相對安靜的小草坪環境,為過往游人提供小憩場所。
2.4科學配置,手法藝術,體現特色造景
植物造景時樹種的選擇,以及如何根據設計意圖進行配植均涉及到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等科學性問題,也涉及到美學中有關意境、季相、色彩、對比、統一、韻律、線條、輪廓等藝術問題。完美的植物造景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在公園的植物景觀中,在湖邊沿著湖岸線等距離栽植垂柳Salix babylonica,柔軟的垂枝柔化了生硬的湖岸線,而湖面上的倒影,延伸了景觀的深度,構成或虛或實、搖曳生姿的湖上春景圖。湖岸邊大草坪上組團式種植常綠大喬木南洋楹和秋楓作為背景樹種,并搭配大葉紫薇、黃槐和黃花風鈴木,樹叢下種植錦繡杜鵑、蜘蛛蘭、合果芋、棕竹、含笑等耐蔭植物,形成一個穩定、層次過渡自然、符合生物學特性的復層式植物群落;在湖邊觀景亭的旁邊群植的黃金間碧竹和香蕉Musa acuminata形成統一、線條舒緩、別致的竹風蕉雨夏景圖;根據路境的變化,在主園路的兩旁整齊地列植香樟、四季桂花,形成協調統一、有韻律的樟桂飄香之景。在次園路則選用一些花色鮮艷或者常綠的地被植物,如韭蓮、巴西鳶尾Neomarica gracilis、大葉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和亮葉朱蕉等,沿著園路或成片群植,或小叢栽種。通過將不同花色、花期、葉形的地被植物修剪成各種幾何圖形或柔和的曲線來搭配形成高低錯落、色彩繽紛的花徑或花境;在金色杉林區中,根據植物生態習性要求,選用耐水性強的水松種植于淺水中,將耐水及耐旱性都不強的落羽杉、池杉種植于沼澤地或岸邊,同時少量選用半常綠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墨西哥落羽杉混植于岸上,形成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濕地植物景觀。這些樹種樹形統一,色相隨著季相迥異,達到統一又有變化的藝術效果。落羽杉、池杉、水松的膨大膝狀呼吸根,狀如小石林,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3對公園一期植物造景的建議
惠州市金山湖公園一期園林綠地的植物種類不到100種,基本都是市各公園常見的應用種類,因此,應進一步豐富公園植物種類。綠地園林樹種、灌木等比較單一,草本觀賞植物貧乏,常用色帶植物只有紫雪茄花Cuphea artieulata、爆仗竹Russelia equisetiformis、硬骨凌霄、金鳳花、亮葉朱蕉等,且都是大面積使用,而觀花的草本植物十分缺乏。鄉土樹種使用頻率較低,木棉Bombax ceiba、紅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鳳凰木等優質的鄉土樹種只見綠化點綴,應作為基調樹種來運用。
在公園的后期完善中,建議多栽種觀花草本植物和蕨類植物,如在公園主入口和花池內增加矮牽牛Petunia×hybrida、萬壽菊Tagetes erecta、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一串紅Salvia splendens、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等,既可增添觀賞情趣,又能為游人拍照提供優美的景點。鄉土樹種最能反映園林景觀的地方特色,在公園主景點增植木棉、紅花羊蹄甲、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等鄉土樹種,突出地方特色。
此外,目前養護管理人員對綠化養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采取的養護措施方法簡單、技術含量低。他們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業務素質普遍較低,養護工作缺乏創新,效率較低,導致公園景觀效果未能達到規劃設計的預期效果。
園林美離不開生命美,園林的生命美體現在園林植物的外形及生長狀況,這是使公園植物造景達到規劃設計預期效果的關鍵,故應加強養護知識培訓,提高公園養護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技術水平。在綠化養護管理上,要了解種植類型和各種樹木、花草種類的特征與特性,重點抓好肥、水、病、蟲、剪五個方面的養護管理工作。
4結語
植物造景的意義在于為人們創建生態良好、景觀優美、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總的來說,惠州市金山湖公園植物造景是成功的,而且在滿足游人觀賞游玩的同時,也能體現一定的地方特色。希望本文能為日后的公園植物造景提供參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