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業者應該從你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著手,而不是從你決定要創業這件事情開始。而且,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志想要帶來一些社會影響和變化的,而不是那些想要賺大錢的或者就是因為有人手所以隨便開家公司的。
在硅谷,人們總是先決定要創業再決定要做什么,這是非常本末倒置的。對于真正創過業的人來說,他們知道創業本身是件非常難的事情,而真正讓你能夠堅持下去的是相信你在做的事情并且知道你在做的事情是在創造價值。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偉大公司的由來。”
——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
“選什么專業、選什么公司、選什么職業、選什么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比如以前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并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點而有判斷力的人不是特別多?!?/p>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
“精益創業會讓創業者有一個感知上的誤區,是什么呢?那就是產品最重要,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產品做好,銷售隨之而來。
營銷也好,銷售也好,都很重要。無論是市場宣傳,還是未來融資,無論是做2B生意還是做2C的生意,發出聲音來,都有很大的價值,現在早就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p>
——迅雷創始人程浩。
“公司就怕老板架子大,為什么大公司會犯很多毛病,大公司為什么沒有創新力,創新力為什么都在小公司?其實有很多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我覺得還是一把手是不是在干活,而且干的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活。一把手領導全面沒問題,但是也得干當時關鍵點的工作,而且要親自干,否則的話,這個一把手不稱職。”
——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
“今天,不管你是做什么行業,不管你是2C還是2B,如果你的品牌不能面向消費者形成內容,如果你的內容不能夠形成卷入感,形成轉發、分享、點贊和評論,我們就要重估它的價值。我們發現,即便是Intel、高通、聯發科,這些芯片公司也要去做面對消費者的營銷。原因就在于,只有能夠形成真正被消費者去感知到的商業價值才能夠擁有倒逼整個商業鏈條的能力。共同面對消費者是我們所有企業必備的一個姿態。所有行業都應該成為內容行業?!?/p>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
“隨著70后慢慢老去,90后、00后崛起,代際更替,社交產品發生革命是必然的事情。對下一代而言,太多東西是上一代難以理解的。Snapchat的用戶會覺得我的父母在用Facebook,我要是也用,那就簡直太low了,所以我一定要選擇一個不一樣的平臺。這當然不是Snapchat成功的全部原因,但肯定是重要因素。這已經足以表明下一代人愿意有自己的新平臺?!?/p>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
“多樣性喪失會導致兩大現象:‘鎖定和‘路徑依賴。換句話說就是大公司病。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主流,討厭異端,久而久之企業內部進化的素材不夠了,企業僵化,這是大公司死亡的根本原因。保留少數變異的用處在哪里?在于災禍性選擇。當企業面臨一個新的緊急變化時,標準屬性的人都死了,只有變異的少數人能活下來。”
——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
“創業的時候,你要評估一下有沒有開創一個新品類、一個新特性。如果說,打廣告的時候,你都找不到那個擊中消費者的點,不如不要創業。因為這已經不是做不做廣告的問題,而是要不要做這件事的問題。當你真正地開創了新品類,一定要飽和攻擊,市場不會給你太多的實驗時間,等你試完了,競爭對手已經過來了,所以沒有時間窗口。世界上沒有事半功倍的事情,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的回報。”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
“過去20年,通過資本和技術的驅動,中國供應側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產業端效率明顯提升,銷售渠道變寬了。從最開始的線下轉變到線上,從線上的集中轉變成分散場景。無論從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還是從用戶群體的迭代,還是供應側,都有一個共同的信號:消費升級大時代的來臨。”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
“良好的溝通是一個團隊保持健康運作最核心的要素。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應能夠放心大膽地表達觀點,即使這些觀點相互對立。多樣的觀點能讓你獲得最佳結果。因此,不要害怕表達你的看法,如果你不確定人們是否接受或理解,不要害怕重復它們。此外,要努力確保他人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觀點?!?/p>
——Facebook 產品設計總監Julie Zhuo。
“在中國市場上,成熟的職業經理人還比較欠缺,所有的事都要創始人親力親為,你沒有人可以依靠。能力比你強的人不愿意跟你干,找個能力比你弱的人,你成功的幾率就小,所以這就非常考驗一個創業者的快速學習的能力。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有時候不是因為錢,而是創始人的學習能力。所以創始人的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怎么判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比如一個人不論做什么工作都能在短期內做到比較優秀,這樣的人就算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p>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之一鄧鋒。
“我給聯合辦公做了一個四角坐標,即體驗、鏈接、數據、社群。體驗是現在商業里面最基本的原則,也會多維度、非常深且長時期的來重塑和改造專業場景。鏈接是基于移動互聯、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東西,也是在真正改變和重構著我們社交的環境和社交的根本價值。社群是復雜的,帶來大量的用戶的參與和卷入。數據是量化的,也是促進商業模式變革的底層引擎和媒介因素?!?/p>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
“這一年半,中國的創業浪潮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從高潮到低谷,從低谷到高潮,從冬天到夏天,夏天到冬天的一個完整的閉環。最近我感受到一天比一天寒冷的氣息,從投資人到創業者都需要冷一冷,靜一靜。不過,市場上并不缺錢,錢太多了。”
——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盛希泰。
“未來三十年,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都會成為基本的公共服務,各行各業都會經受巨大的變化。今天零售業的變革,只是一個浪潮的開始,這個浪潮不是電子商務代替零售,而是未來沒有電子商務,一切零售都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未來三十年,物流業、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教育,所有的行業,在這場技術革命之下改變是不可避免的?!?/p>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