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烙詩



潔柔衛生型濕巾殺菌劑——苯扎氯銨的含量超出歐盟標準的上限值0.1%,高達0.2216%。而強生和幫寶適兩品牌嬰兒濕巾的防腐劑——苯氧乙醇用量相對較高。
濕巾的出現給消費者日常清潔護理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為了避免濕巾大量水分引起細菌滋生,濕巾需要添加各種防腐劑。為了滿足清潔之外的殺菌等其他功效,產品往往還會加入殺菌成分等助劑。
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媽媽們,對濕巾中卡松、苯氧乙醇等防腐劑談之色變。《消費者報道》的調查問卷也顯示,消費者選擇濕巾時最關心的因素是濕巾是否添加酒精、香料及防腐劑,(如圖1)
防腐劑究竟該不該加?濕巾中風險物質的安全危害究竟有多高?
國標GB 27728-2011《濕巾》將人體用濕巾分為普通濕巾和衛生濕巾,兩者最核心的區別在于衛生型濕巾具有殺菌功效,而普通型則沒有。
2016年5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強生、貝親、好奇、幫寶適、全棉時代、清風等6品牌普通清潔型濕巾,其中除清風外,其余5款為嬰兒濕巾,以及維達、潔柔、心相印等3款具有殺菌功效的衛生型濕巾,對比測試常用殺菌劑——苯扎氯銨和存在一定安全風險的防腐劑——苯氧乙醇、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異噻唑啉酮(CMIT)的含量。
測試結果顯示,潔柔衛生型濕巾殺菌劑——苯扎氯銨的含量超出歐盟標準的上限值O.1%,高達0.2216%。而強生和幫寶適兩品牌嬰兒濕巾的防腐
濕巾標準亟待升級
本刊此次對潔柔、心相印、維達3款衛生型濕巾的殺菌功效測試結果顯示,3款產品對兩種代表性菌種的殺菌效果均表現較好,符合標準要求≥90%的要求,但維達略遜。(如圖2)
濕巾為了滿足一定的殺菌效果往往都會添加一定量的殺菌劑,苯扎氯銨即是其中一種,但苯扎氯銨的使用存在一定風險,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將其列入干擾內分泌的物質列表。
目前,歐盟將濕巾納入化妝品進行管理,歐盟化妝品法規(EC)1223/2009對苯扎氯銨的限量是≤O.1%。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對防腐劑苯扎氯銨的要求是,淋洗類發用產品用量≤3%,其它產品需≤0.1%。
而本刊測試結果顯示,潔柔濕巾的苯扎氯銨含量高達0.2216%,超過歐盟標準不止一倍。
由于中國內地是將濕巾作為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而不是化妝品進行實際監管,濕巾國家標準GB 27728-2011《濕巾》未對苯扎氯銨進行限量要求。
天祥集團毒理風險評估注冊毒理學家李鐘瑞表示,目前人體清潔用濕巾對使用的原料沒有“正面”和“負面”清單。從實踐來說,濕巾企業可以參考和遵循《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對禁用和限用物質的要求。
“中國現行《化妝品監督條例》對化妝品的定義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濕巾應屬于化妝品范圍,也應當按照化妝品來監管,但實際上濕巾并未納入化妝品進行管理。”李鐘瑞補充說。
他建議,可以考慮將人體用濕巾納入非特殊用途化妝品來監管,規范行業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目前,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均將人體用濕巾納入化妝品進行監管,加拿大還將消毒濕巾作為非處方藥管理。臺灣衛生福利部也發布公告,自2017年6月1日起,嬰兒專用濕巾將納入化妝品種類管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潔柔和心相印兩款濕巾均測出含有苯扎氯銨,其殺菌效果也高于不含苯扎氯銨的維達衛生濕巾。苯扎氯銨的殺菌效果是否更加理想?
陜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李程碑分析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苯扎氯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近年也已逐漸被雙鏈陽離子殺菌劑或胍類殺菌劑代替。
同時他提醒消費者,相比成人用濕巾,嬰兒衛生濕巾對殺菌劑的選擇更為嚴格,多選用刺激性小,毒理安全性高的殺菌劑,如胍類防腐殺菌劑,其成本也相應更高。
防腐劑苯氧乙醇用量強生較高
除了殺菌劑,防腐劑是濕巾安全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一些防腐劑存在不小的安全風險,MIT和CMIT即是其中一類。
濕巾在中國屬于一次性衛生用品,尚未納入化妝品監管范圍,現行濕巾標準未對防腐劑用量和種類進行規定。
不過,歐盟化妝品法規ECl223/2009規定,濕巾屬于駐留型化妝品,MIT濃度需≤100ppm,CMff不得檢出。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也規定,駐留類產品禁止使用cMrr。就在2016年7月23日,歐盟發布指令(EU)2016/1198,禁止M1T用于駐留類化妝品,僅限用于淋洗類化妝品。
2015年9月,上海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濕巾抽檢結果引發廣泛關注正是因為,21款產品檢出CMIT,2款產品MIT用量超過100ppm。
值得慶幸的是,本刊此次測試結果顯示,9款產品均未檢出防腐劑MIT和CMIT。
而另一種防腐劑苯氧乙醇的測試結果顯示,強生口手濕巾和幫寶適嬰兒濕巾的含量分別為0.4952%、0.2005%。(如圖3)
針對苯氧乙醇,各國法規與建議存在一定的差異。
歐盟化妝品法規EC 1223/2009和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規定,苯氧乙醇作為防腐劑在化妝品配方中的最大使用濃度為1%。但是,2012年9月,法國國家醫藥和保健產品安全局(ANSM)向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sCCS)提交的一份風險報告引起了對這一物質在化妝品中使用的擔憂。
ANSM指出,對于三歲以下的兒童化妝品,苯氧乙醇限量應從現行的1%降至0.4%,并且不得用于尿布區域的護理用品中。此外,歐盟其他成員國也向SCCS表達了對苯氧乙醇安全性(特別是用于兒童用品)同樣的擔憂。
2013年12月,作為回應,歐盟化妝品協會(Cosmics Europe)向SCCS提交數據報告表示,苯氧乙醇1%的最高使用濃度是安全的。
強生集團回復本刊采訪表示,2016年4月,SCCS起草了苯氧乙醇在所有類別產品(包括嬰兒用品)中的安全使用上限是1%。
德之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化妝品原料部一位工程師認為,苯氧乙醇作為一種防腐劑相對比較安全。但當含量超過0.4%時,皮膚可能會有刺痛、灼燒感,而嬰兒的皮膚比較薄,使用苯氧乙醇含量超過O.4%的濕巾是有一定風險的。現在濕紙巾中相對安全的防腐劑類型有多元醇、有機酸等。
“成人與嬰兒濕紙巾的防腐體系也會有所區別,主要是嬰兒皮膚嬌嫩,對防腐劑的耐受性低。嬰兒用濕巾要求刺激性更小,大都采用天然或多元醇等。萜類、生物堿、黃酮類、酚類、香精油類等天然防腐劑,由于成本和作用機理還不清晰等原因,目前應用極少。”李程碑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