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學習的設計者、搜集信息的指導者、解決困難的幫助者。同時,也是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
——8月26日,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在2016中國首屆校園CIO(首席信息官)教育峰會現場發表演講,他認為互聯網把人類的智慧聯系了起來,延展了我們的大腦。
不管是在線教師還是“獨立教師”,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都對教師深層次發展提供了開放的場景和機會。
——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網絡在線教師”這個新興職業也漸漸進入公眾視線。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紀大海認為“互聯網+”助推著新型教育方式的改革,給教師群體帶來新氣象。
核心素養落地需要學校表達。
——9月19日,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在《中國教育報》發表《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一文,他認為,學校應當有自己的核心素養表達,以核心素養統領、引領、深領學校課程改革與建設,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以學習時長衡量一個人刻苦與否是一個不太明智、甚至有點愚蠢的方法。
——網絡上曾經十分流行的“哈佛大學凌晨4點半圖書館仍燈火通明”的故事被證實是教育“假雞湯”。哈佛大學學生李柘遠實地調查完后如此總結。
好奇心并非破壞。
——八張1952年的兒童教育海報在網絡上悄然走紅。其中一張海報指出兒童并非有意破壞物品,只是好奇心使然,建議父母給孩子替代物以滿足其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