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加強教育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是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層次合理、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教育法律制度體系,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辦學、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評價、支持和監督教育發展的教育法治實施機制和監督體系。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體系健全完備,教育部門領導干部、校長、教師法律素質與依法辦事能力顯著提升,在全社會尊法守法的進程中發揮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新修訂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已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總體上不能完全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近期,教育領域發生的校園欺凌、“毒跑道”等事件,更是引發各界對教育立法和修法的強烈呼吁。為此,本刊專訪了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教授。
《今日教育》:周教授,您好!當前,加強教育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您認為加強教育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體現在那些方面?
周洪宇:首先,加強教育法治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直接影響著綜合國力與軟實力競爭。而要保證教育健康有效發展,必須用好法律手段。依法治教,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加強黨的領導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和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基礎性工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只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法規體系,才能真正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其次,加強教育法治建設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正在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治化道路。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科教興國戰略需要以依法治教為保障,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加強教育法治,依法治教,才能確保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的貫徹實施,更好地保證按教育規律去辦學。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要的客觀條件才能有保障,才能有效協調教育領域內的各種關系,提高教育管理效能,保障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效。可以說,加強教育法治,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再次,加強教育法治建設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正進入深水區,教育發展的核心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比如,人口流動帶來教育格局變化、留守兒童教育權利亟待保障、高考制度改革等牽涉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要平衡這些利益,就必須更好地發揮法治在教育改革中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因此,法治對于教育改革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依法治教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基本經驗。世界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加強和完善教育法治體系,以此來保障國家對教育要求的實現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如英國早在1870年就已頒布《初等教育法》,之后又分別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初等教育的補充法律,使該國的義務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1889年頒布了《技術教育法》,涉及整個中等教育制度的改革。《1944年教育法》是一部較全面的法律,涉及英國教育的各個階段。1988年頒布《教育改革法》,對大學和國家的關系、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高等學校的撥款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規定。1992年頒布《繼續和高等教育法》,有效地保障了繼續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發展。
《今日教育》:近幾年,我國在教育法治建設領域有哪些新的舉措和成果?
周洪宇:這幾年,我們黨和政府日益重視教育法治建設的工作。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這既是引領國家發展的宏觀戰略,又是指導法治建設的行動綱領。這為教育領域的法治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5年8月底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經國務院第77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正案(草案)》首次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決定。兩法修正案于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新的《教育法》共有13處修訂,完善了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明確了國家及各級政府在促進教育公平,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職責,明確了多種教育領域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等。
例如,此次修訂將第五條教育方針修改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加了“為人民服務”“社會實踐”“美”的表述,突出了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人民性,強調了社會實踐和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將美育提升到與德智體相同的地位。同時將第六條修訂為“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兩條修改切中了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問題,進一步豐富和明確了教育方針,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修訂后的《教育法》明確,考生在國家教育考試中有非法獲取考試試題或者答案的;攜帶或者使用考試作弊器材、資料的;抄襲他人答案的;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其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考試成績的作弊行為。有上述行為之一的,由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工作人員在考試現場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終止其繼續參加考試;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可以取消其相關考試資格或者考試成績;情節嚴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修訂后的《教育法》規定,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生,退還所收費用;對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修訂后的《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設立學術委員會,履行審議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教學、科學研究計劃方案;評定教學、科學研究成果;調查、處理學術糾紛;調查、認定學術不端行為;按照章程審議、決定有關學術發展、學術評價、學術規范的其他事項。修訂后的《高等教育法》還明確,高等學校應當建立本學校辦學水平、教育質量的評價制度,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專家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效益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新修訂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兩部法律已經施行,這無疑是我國教育法治建設取得的新進展。但是,與目前建設法治中國、保障人民教育權利、全面依法治教的迫切需要相比,還有一定距離。面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必須進一步加快教育法治建設進程,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今日教育》:您剛才提到了我國在教育法治建設還存有不足,您認為這些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
周洪宇:我國教育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教育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從目前我國教育法律法規所覆蓋的狀況來看,教育法律法規的制定缺乏總體規劃和設計,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很多領域還是空白。大量的教育失范現象仍然存在,教育活動中很多教育關系和教育行為沒有法律規范予以調節,許多應由教育法律加以調整的社會關系卻無法可依。教育法律體系尚不完整,法域不寬廣,橫向結構內容不豐富,一些在教育實踐中急需的重要教育法律法規尚未出臺。我國至今尚缺少《學校法》《教育考試法》《學前教育法》《終身學習法》(或《終身教育法》)《家庭教育法》等重要教育法律。
二是教育立法與修法不及時。立法與修訂不及時,與新型社會管理體制、市場經濟體制嚴重脫節,影響了教育自身改革與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師待遇、學校安全、學生就近入學權利保障等問題非常突出,迫切需要《學校法》《學校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予以保障,但這些法律至今沒有制定。此外,1980年頒布的《學位條例》、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2002年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現行法律中許多規定早已過時,難以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但至今或者未修訂,或者修訂不徹底,還留有一些遺憾。此外,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教育法律救濟渠道不暢、教育管理缺乏法治思維、教育行政執法不得力、教育司法制度不完善、教育法律監督不到位、公民教育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亟待通過出臺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予以保障和完善。
《今日教育》:那么,您認為我國應該如何完善教育法治建設?
周洪宇:第一,建議全國人大“十三五”期間的立法計劃應與“十二五”期間的立法計劃有效對接,并加快推進這項工作。眾所周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全國人大“十二五”期間都確定了“六修五立”的教育立法計劃,即修訂《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學校法》《教育考試法》《學前教育法》《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等法律。但實際情況是,目前只修訂通過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議程中,《職業教育法》和《教師法》還在繼續修改中。原有的立法計劃尚未完成,而新的形勢發展又迫切需要制定新法。因此,建議全國人大“十三五”立法計劃應與“十二五”立法計劃有效對接,凡已納入“十二五”期間立法計劃又尚未完成的,原則上繼續保留下來,納入到全國人大新的“十三五”立法規劃中。同時,考慮到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應將《教育考試法》調整為《國家教育考試條例》,并新增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和制定《學校安全條例》。換句話說,建議全國人大“十三五”立法規劃應包括修訂《職業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學位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或《特殊教育法》),制定《學校法》《國家教育考試條例》《學前教育法》《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和《學校安全條例》, 即“五修六立”。
第二,建議教育部做好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上述《職業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學位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或《特殊教育法》)的修訂,以及《學校法》《國家教育考試條例》《學前教育法》《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和《學校安全條例》的制定,主要是由教育部負責具體起草與修訂完善的。因此,請教育部對已在修訂的繼續抓緊修訂,對需要起草的抓緊起草,對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法制辦以及其他部委支持的,積極爭取支持,以加快進度,爭取在“十三五”期間,教育法治建設取得比“十二五”期間更大的成就,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
第三,建議教育部盡快制訂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的有關文件,夯實教育法治體系。落實《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的有關要求,盡快制(修)訂發布《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規定》《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教師申訴辦法》等規章。設立依法治教示范區。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出臺《關于加強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意見》。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全面開展教育系統法治教育培訓。
郭偉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編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