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輝 陳明建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再次強調:“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我們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對進一步加強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有以下認識和理解。
一、重慶教育智庫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習總書記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加強重慶教育智庫建設,首先要明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存在的問題。對比國內兄弟省市教育智庫,重慶的主要問題是研究力量散、研究視野窄、研究課題小。
(一)研究力量散。習總書記說,要統籌國家層面研究和地方層面研究,優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教育智庫建設涉及多層次、多行業、多類型教育研究單位的綜合研究,需要統籌安排、集中力量。重慶市目前教育研究單位間統籌力度弱,主要表現為:市、區縣專業教育科研機構與高校協同研究不多,專業教育科研機構與群眾性教育學術團體聯系不緊密,市級與區縣級教育科研機構之間研究統籌力度不大,各級教育科研機構與其他行業科研院所合作少。
(二)研究視野窄。習總書記指出:“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歷史中去看。”教育智庫的服務對象是“人”,人的成長規律非常復雜且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需要寬闊的學術視野,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社會學科參與,需要多學科間的融會貫通;也需要放到全國教育和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觀察分析,需要教育與其他行業協同作戰;也還需要借鑒其他地區、國家的先進經驗。重慶市目前教育研究者的學科結構單一,與其他學科學者的合作研究少,多數是“就教育談教育”的研究;教育科研缺少其他行業科研力量的參與,很少或很難“跳出教育看教育”;重慶教育科研機構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相對較少,視野比較窄。
(三)研究課題小。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教育既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智庫理應深入研究教育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大課題。重慶目前的教育研究課題基本上局限于微觀或中觀問題,關涉重慶教育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熱點、難點較少。盡管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先后參與開展了多項重大教育決策的研究,但與黨和政府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
簡言之,重慶教育智庫尚未充分發揮“戰略決策,政策建言,人才培養,輿論引導”功能,還不能完全滿足重慶教育科學發展的需求。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迫切需要大力加強和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
二、重慶教育智庫建設的可能基礎
我們的調研發現,建設重慶教育智庫的可能基礎主要有三。
(一)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直屬的教研科研機構。市級的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各區縣的教科院所或教學研究室,共有教研科研人員1400余人。研究涉及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個領域,教育技術到教育決策的各個方面,從微觀到中宏觀的各個層次。
(二)在渝各高校所轄教育科研機構。現有重慶市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等3個重點研究機構和教育學(含心理學)1個重點學科。有近600名既從事專業教學又兼做教育科研的高校教師,側重學科研究,涉及教育中、宏觀問題。
(三)群眾性教育學術團體。主要有重慶市教育學會、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等。側重于相關領域的群眾性學術研究活動,服務基層會員。
上述主體的智庫作用發揮主要有三種形式,即接受上級部門委托的研究項目,直接參與公共教育政策的前期設計;通過申報教育科研課題,以課題成果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定期發布自主研究成果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參考。
三、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的思考
當前,要針對重慶教育智庫的現實問題,以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導,深入落實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
(一)創新智庫發展思路。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一要突出時代性,聆聽重慶教育發展的時代聲音,回應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呼喚,圍繞重慶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強市建設及重慶教育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二要突出本土性,聚焦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重慶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國際化等重大問題,關注重慶人民對教育發展的急切期盼。三要把握住重慶教育發展歷史脈絡,找到重慶教育發展規律,提出能夠體現重慶立場、重慶智慧、重慶價值的創新性理念、主張、路徑、方案,為制定和調整重慶教育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統籌協調發展格局。習總書記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加強和創新重慶教育智庫建設,一是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將重慶教育智庫作為重慶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領導,統籌各方力量協同推進。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具體指導,以市級教育科研機構為基礎,搭建重慶教育智庫協同推進平臺。二是需要抓好三個方面的人力統籌:統籌教育系統內部各類研究力量,明確各自定位和重點研究方向;推動政府教育科研機構與高校智庫、民間智庫之間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統籌教育行業與經濟、社會其他行業研究力量,加強不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要優化教育研究布局,合理配置教育研究資源,整合各種教育研究力量,形成教育研究的合力。
(三)構建綠色支撐體系。教育智庫建設需要長期、持續、深入地學習、研究教育重大問題。相關政府部門一要鼓勵開展基礎性“長線研究”,從經費、人力、物力和制度環境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支持相關研究機構立足長遠開展“冷研究”,支持重慶教育研究者從國家教育發展和重慶經濟社會改革中發現重慶教育新問題,挖掘新材料,做出獨創性的理論成果和原創性精品成果,為重慶教育智庫建設提供可持續的理論支撐,提升重慶教育智庫的話語權,形成中國教育智庫的巴渝特色、巴渝氣派;二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重視重慶教育及經濟社會相關數據資源的持續積累和更新,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享的研究數據資源信息化平臺,讓教育研究人員能獲得更全面、更充分、更有效的研究信息,掌握實情,發現真問題,提高他們的咨詢服務能力和研究成果質量。
(四)解放思想開放建庫。教育智庫是隨著時代變化和教育實踐深入而不斷發展的開放體系,需要來自方方面面的智慧。重慶教育智庫建設,一要聚集相關學科、行業、領域、地區、國家的研究人才,搭建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跨國別的開放型研究團隊。二要在分析、鑒別的基礎上,吸收相關學科、行業、領域、地區、國家的優秀研究理念、思路、方法、數據、成果,開闊研究視野,錘煉高質量的智庫成果。
(五)完善互動共享平臺。習總書記指示:“要加強決策部門同智庫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把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同智庫對策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和推動智庫建設健康發展、更好發揮作用。”重慶教育智庫建設,一要將市內教育行政部門、決策部門的政策研究同教育智庫的對策研究結合起來,實現研究信息、研究成果共享與轉化;暢通教育行政、決策部門與教育智庫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讓研究者明白教育行政部門、決策部門的決策需求,知道決策者們在關注什么;讓教育行政部門和決策部門確信研究者能夠做什么。通過這種良性互動,引導和推動重慶教育智庫健康發展。二要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教育智庫成果評價體系,建立優秀教育智庫成果推介制度,把優秀教育智庫研究成果真正評出來、推廣開來,提升重慶教育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和在中國教育智庫中的話語權。
作者單位: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