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峰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仰峰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音樂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它也是音樂教育價值、功能的重要體現。為此,必須加強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學習和實踐中更全面的發展。本文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工作提高一些參考和幫助。

創新能力對音樂學習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學生音樂創作的基礎,同時也是評定學生音樂學習層次的重要指標。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入手,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落實到實際的音樂教育中。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創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實際的音樂教學工作中,徹底的拋棄教師是課堂主體的思想,以廣闊的胸懷去接納和尊重學生們的觀點和疑問,這樣可以有效的改善音樂教學課堂的氣氛,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造出最好的條件。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徹底的改變“填鴨式”的教學,幫助學生熟練的理解、掌握相關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技巧,以討論式、啟發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在《百鳥朝鳳》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先不對其音樂主題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來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音樂中的氛圍,并在欣賞結束后讓學生描述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畫面,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作畫的形式來將自己的感受更直觀的表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讓音樂教學的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融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興趣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動力,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所以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目前的高職音樂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絕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偏向傳統文化的名曲,通常情況下,這些優秀的名曲都是比較煩悶的,難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有時甚至還會讓學生產出一種恐懼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心去感受音樂中所包含的無窮魅力。所以,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應該改變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單一教唱的做法,適當的將一些通俗、流行的歌曲巧妙的結合在音樂教學的唱、賞、演中。例如:在進行演唱技巧的教學中,可以借助于類似與《真心英雄》、《隱形的翅膀》等這些比較膾炙人口的歌曲進行解析,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游戲互動、舞蹈動作來配合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活躍度,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音樂演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不是要求學生被動的理解和掌握音樂,也不是被動體驗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情懷,而是學生在音樂上的一種創造性的審美行為,它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審美經驗、心理特點以及思維習慣來解讀出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作可以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欣賞音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應該讓學生對從不同的角度上去理解音樂,其中包括了作者的政治觀點、創造背景等。并通過對作品創造提綱、文字說明、樂譜解讀去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最后再結合學習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審美觀念去體會作品的意境。
表現音樂。表現音樂指的是音樂的二次創作,在學生多音樂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再現原作品的藝術美,并創造性的賦以音樂一個新的神韻和意境。例如: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演節奏、表演速度來對音樂作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作音樂。創作音樂指的是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即興的編歌詞、曲普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欣賞《沂蒙山好風光》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歌曲的曲調來將贊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填入曲調中,并在課堂上演繹出來。《沂蒙山好風光》的悅耳曲調和地方特色都很容易激發了學生創造的興趣和心理,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創造行為給予肯定,切不可打擊學生對創造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和學生一同進行即興創作,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還可以讓師生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互相學習能力,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保障。學生之間的相互接觸時間遠遠大于師生所接觸的時間,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生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音樂造詣。合作學習可以將不同學生的創新能力凝聚在一起,充分的發揮出群體的力量,讓大家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知識、能力、性格上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從而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不僅如此,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們還應該給學生們足夠的自我學生和互相學習的空間,不要讓“先入為主”觀念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一個勢在必行的教學改革,它要求教師以創新的教學理念進行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主體歸還于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也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