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目前高職院校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就高職院校如何在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一體化教學進行研究,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考核評價進行設計和重構,探討高職電路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高職 電路分析基礎 項目式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066-03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是高職電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電路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提高全面素質、形成綜合職業技能打下基礎。課程一般在高職第一學期開設,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主要是采用傳統的理論+實驗的授課模式,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突出問題:第一,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學生不能學以致用,不利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和專業興趣的培養。第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傳統,教學內容理論講授居多,實踐環節多為驗證性實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受到壓制。第三,考核評價內容、方法單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能力和素質,不利于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促進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對現有的電路分析基礎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真正發揮專業基礎課對學習后續專業課和培養職業技能的促進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改革的目的和意義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指出:“將工學結合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相應的動手和實踐課程,并根據培養目標同步深化文化、技術和技能學習與訓練,逐步實現就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對電路分析基礎課程采取項目式一體化教學,將電路基本知識融入具體項目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學習和實踐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項目學習和實踐中培養專業興趣,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專業技能,實現“教、學、做”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項目式一體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教學目標設計。電路分析基礎項目式一體化教學的課程目標分為三個方面:職業知識目標、職業技能目標和職業道德與情感目標。職業知識目標是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本專業職業工種必需的電工通用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基分析本方法。職業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電工儀器儀表操作,電路的設計、制作、測試和調制等基本能力,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提高全面素質、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打下基礎。職業道德與情感目標是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安全操作意識、質量和效益意識,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團結協作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二)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傳統的電路分析基礎教學內容以知識章節來開展教學(如表1所示),強調知識點的銜接和學習內容的循序漸進,但高職學生基礎較弱,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枯燥和抽象,無法把所學內容與實際電路聯系起來,更不能把電路知識與專業及職業崗位需求結合起來,并且,教學內容以理論講授居多,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內容較少。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容易造成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項目式一體化教學以項目為載體,以項目的學習實踐為主線,根據專業所需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來選擇和重組教學內容,打破學科課程按章節內容展開的授課方式,選取有代表性的項目將傳統電路分析基礎課程中的直流電路、交流電路、三相電路、互感耦合電路、瞬態過程等章節的知識、能力和技能融入項目教學中(如表2所示)。讓抽象的電路知識變得具體實物化,把理論知識與實際電路應用結合起來,增強了課程內容與專業及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相關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讓學習變得更具意義和樂趣,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選擇和使用電路儀表測量電路參數和檢測電路元件的方法,鍛煉了運用所學的電路分析方法處理分析實際電路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傳統的電路分析基礎教學過程按照“設問引入—看書思考—理論講授—課堂練習—布置作業”這幾個環節來開展教學,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課堂較為沉悶,教學效果不佳。
項目式一體化教學改變了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傳遞給學生,整個課程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做、思”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分析項目任務—相關知識導入—分組討論實施—師生共同探究—項目成果展示—項目成果評價—總結交流經驗”這幾個環節來開展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自主地進行知識構建,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四)考核評價。傳統的電路分析基礎課程學生成績評價采用“學生期評成績=70%期末成績+20%期中成績+10%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和期中成績均采用筆試考核,分別占題型為填空、判斷、選擇、計算,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平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出勤、課堂表現等。這種考核方式只注重對學生理論學習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對學生動手技能和實踐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能力、素質和學習效果。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提高自身知識、能力、素質的動力不足,學習以應付為主,考試前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項目式一體化教學根據學生對各階段項目的完成情況,從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進行考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作技能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采用的考核方式為“學生期評成績=60%過程性考核成績+20%實作考核成績+20%期末成績”。過程過程性考核是指:在6個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態度情感。實作考核是指:在學期末,教師從6個教學項目中分別選出一個實驗任務單元,學生在實驗室中隨機抽取一個來作為實作考試題目,在規定時間完成考核,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分(評分標準如表4所示),主要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期末成績是指:在學期末筆試閉卷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的特色和效果
(一)項目牽引,提升興趣。解決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中知識點多、內容抽象、教學過程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通過項目的引入,讓電路知識變得具體,通過“教、學、做、思”一體化教學的有機結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二)理實結合,鍛煉能力。解決學生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使學生具備從事本專業職業工種必需的電工通用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讓學生能把抽象的電路知識和具體實物電路、電子產品相聯系,在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遵循知識來源于實踐,并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針對訓練,強化技能。解決學生電子元器件識別檢測、電工儀器儀表使用操作、實際電路的分析等方面技能和素質欠缺的問題,加大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力度。
【參考文獻】
[1]李傳珊,劉永軍.電工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梁毅娟.高職計算機網頁編程類課程項目化改革探究[J].廣西教育,2015(6)
[3]劉芬,李雅靜.“電路分析基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
[4]張天瑜.《電路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作者簡介】王艷華(1983— ),女,云南彌勒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教學。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