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岫
【摘 要】從詞匯語用學的視角探討科技翻譯中的信息模糊現象,考察科技翻譯中如何通過科技語篇中的詞匯去觸發信息程度、辨別模糊信息、確定詞匯信息,從而實現科技翻譯的科技信息再現與詞匯語碼對等轉換。
【關鍵詞】科技翻譯 語用充實 信息模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134-02
近年來,隨著各種技術的革新,科技翻譯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無法否認的是,市場對于科技翻譯的需求日漸旺盛,而發展的迅速也凸顯出了關于科技翻譯各方面的空白,以及其直接從文學翻譯沿襲而來的策略尷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從事科技翻譯往往需要一定的科技知識,這就使得原本從事文學翻譯的譯者們望而卻步。由于科技翻譯中某一詞語、結構等的出現可能給所在語篇的科技信息解讀帶來不同程度的空缺,這就需要科技翻譯不僅強調對科技信息的正確理解,而且強調信息傳遞方式的適宜性與得體性,考察科技信息詞匯在科技語境下的模糊性與多義性。基于此,本文擬從詞匯語用學(lexical pragmatics)的視角探討科技翻譯中的信息模糊現象,考察科技翻譯中如何通過科技語篇中的詞匯去觸發信息程度、辨別模糊信息、確定詞匯信息,從而實現科技翻譯的科技信息再現與詞匯語碼對等轉換。
一、詞匯語用學簡介
詞匯語用學主要關注語言使用中不確定性詞義的語用處理,包括詞義的語用收縮和語用擴充等信息加工,特別是話語理解中特定詞匯信息的語用處理。從科技翻譯的角度來說,科技翻譯更需要關注科技語篇中不確定詞義的語用處理,包括科技語篇中多義詞、上義詞、模糊詞等的信息加工處理。科技翻譯中的信息加工處理是對科技信息的流變性、模糊性、多義性進行認知處理與語用處理,使其在源語中的信息空缺在目標語中得到充實。在科技翻譯中,詞匯的流變性、模糊性與多義性都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科技信息的空缺。可以說,科技翻譯要考慮的是如何為譯語讀者創造一個既嚴肅又不枯燥的氛圍,這是科技翻譯的價值所在。同時,科技翻譯必然涉及國與國之間不同的文化,那么,科技翻譯中的概念需要清晰明了,不可混淆,這就涉及科技翻譯中的詞匯翻譯問題。由于科技語境的動態性與跨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科技翻譯中就會出現信息模糊現象。信息模糊現象是科技翻譯中需要考慮的極其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語際轉換,牽涉著兩種語言環境的交融,深層語言對表層語言的支撐就在于此。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于科技語篇中。由于我們大腦和世界兩方面的動態特征,每一個語言符號都具有潛在的模糊性。正如Labov所提到詞的模糊性,“有些思維清晰的思想者旨在以更精確的方式使用詞匯。但是盡管就專業術語而言這是絕佳的、必要的步驟,而當應用于日常詞匯之時,這便是一個自己擊敗自己的項目”。如此看,模糊性是詞義的本質屬性。
二、科技翻譯中的信息模糊現象
作為兩種語言交匯的紐帶,翻譯的本質屬性之一就是語言的模糊性。如果科技語篇中信息具有不可分離的意義,那么其翻譯所呈現的信息是精確的;如果詞匯具有流變性、模糊性、多義性,那么其表征方式是松散空缺的,此時翻譯就需要對其進行信息加工處理及語義調變,其翻譯所再現的信息才是對等的。例如,“inhibition”在不同的科技語境下的詞義是流變的、模糊的,包括生物學意義上的“抑制”、醫學意義上的“抑菌”、動力學意義上的“阻抑”、化學意義上的“阻垢”等。這就需要對其所處的語境下進行語境補缺,才能充實其詞匯的真實意義。在嚴謹的科技翻譯中,數字的精確度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譯者在原語的基礎上進行擴充,以表面的不對等實現意義上的對等。正如趙彥春所說,對于詞匯空缺而言,所謂的詞匯對等實際上只是不對等的對等。這樣,譯語讀者閱讀科技類語篇時,才能在頭腦中形成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數字概念。
Integration can get rid of the static error in closed-loop system.
a.積分可以消除閉環系統的靜差。
b.積分作用可以消除閉環系統中的靜差現象。
這句原語十分簡潔明了,因為英文詞匯的涵蓋層面非常之廣,從具象到現象,不一而足。前者的翻譯從漢語中可以看出流暢度不足,積分和靜差這樣相對學術性的詞語是無法滿足譯文讀者的認知期待的。譯者運用了語用擴充,通過漢語把原語中的含義做了補充。把積分擴展為積分作用,靜差擴展成靜差現象。分析科技翻譯,我們會明白語用語言信息指交際中語言形式所傳遞的、以語境為基礎的、字面語義以外的隱含信息,多涉及語境條件下語言形式的語用功能。科技翻譯的分類十分廣泛,因此受文化語境的深遠影響。很多情況下,與其說詞語受人們賦予的意義控制,倒不如說受深層的文化背景控制。英語科技文本中的詞匯往往看似簡單,但在不同語境中就具有不同意義,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于一些名詞。而名詞是科技翻譯中頻率很高的詞類。而對于科技文本中的形容詞,經常是不需要名詞的搭配而單一出現的,這時需要譯者從詞匯語用充實層面對譯語文本進行補充。
三、基于詞匯語用學的翻譯策略
由于信息的模糊性,信息的空缺就必然存在于科技翻譯過程之中。從本質上說,科技翻譯是科技信息的正確理解,該科技信息的語碼轉換,自然包括科技信息的科技特征與形式。出于科技翻譯的嚴謹性考量及其科技信息的模糊性考量,譯者需要謹慎的處理信息空缺現象。從科技翻譯的角度來說,科技翻譯中存在兩種不同程度的“信息空缺”:(1)不同科技語言之間的差異致使源語與目標語之間出現不對等甚至不存在的科技詞匯或結構,從而出現“形式空缺”;(2)受制于科技語篇信息的模糊性、指稱不確定的詞匯或結構,從而出現需要充實的“松散信息”。因此,信息空缺的存在說明科技翻譯信息與科技語言形式之間出現了“斷點”。這就需要在科技翻譯過程中對信息空缺現象進行認知處理,通過語義調變、語義重構、信息補充等方式對其所涉及的詞匯進行詞匯充實,從而實現源語與目標語之間科技信息的對等。
從語用詞匯學的角度來說,科技翻譯等信息處理不是一個簡單的科技信息編碼與解碼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需要根據科技語境對源語進行不同程度的認知加工過程。這個認知加工過程最主要的是對科技語篇中的詞匯信息進行認知加工,亦稱為詞匯充實(lexical enrichment),包括科技信息形式充實與科技松散信息充實。
(一)科技信息形式充實
不同科技語言之間的差異致使源語與目標語之間出現不對等甚至不存在的科技詞匯或結構,從而出現“形式空缺”。這涉及中英語篇中文本的側重點不同。科技語篇中涉及許多復雜工序的介紹或陳述,因此對于信息傳遞中順序的放置要求很高。英語讀者往往適應科技語篇文法結構的特點,在閱讀中大腦會自動生成適應理解的文本。而對于中文讀者來說,譯文的順序性是必要的。
Taking the dimmer switch to a souped up new level,the LIFX bulb is controlled through a smartphone app and you can then set it to any color on the spectrum.
a.把變光開關改裝到一個新的境界,來控制lifx燈泡,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你設置光譜上的任何顏色。
b.你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設置光譜上的任何顏色,把變光開關改裝到一個新的境界,來控制lifx燈泡。
在此例中,原語文本的順序需要譯者在腦中經過細致的分析厘清,才能在譯文文本中進行正確的傳遞。對原語文本進行形式上的加工,此為科技信息上的形式充實。
(二)科技松散信息充實
在特定語境下,一些英語國家科技語篇中所特指的名詞結構,譯者與讀者在詞典無法得到明確的解答。此為其文化背景中獨有的,多涵蓋了其文化背景下特殊的現象。這些現象在原語文本中,原語作者通常無須多加解釋,原語讀者就能心領神會。因此,對此種語境下的語用缺失進行譯語松散信息的補充就是譯者獨自承擔的責任。
It's almost like they are using this locker-room logic - counting which technologies 'score' the most.
a.在衡量哪個技術更為重要時,人們往往采取更衣室邏輯。
b.在衡量哪個技術更為重要時,人們往往采取人云亦云的方式。
在此例中,locker-room logic 表達的含義十分隱晦。a翻譯無法傳達其表達的信息,實際上,locker-room logic指的是一種現象,人們在做決策時會習慣性地擁簇到一起。這種現象在中文語境里其實很普遍。但若直譯會讓譯語讀者產生意義模糊,因其占據原語信息的最主要部分,也無法采取隱去不譯的方式。譯者需要精確理解原語信息中表述的意思后,再與譯語語境中相似的用法對應。對原語信息傳遞后產生的空洞進行彌補,即對松散信息的語用充實。因此b翻譯較為妥當。
語境共同存在于譯者、讀者和作者之間,存在平行空間與延伸空間,還充當了科技翻譯賴以約束的工具。因此,譯者在實際翻譯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語境。在翻譯科技文本之前,譯者作為原語讀者,在原語語境的幫助下獲得意義,而在翻譯的過程中原語語境會被打破,如果把原語語境依樣畫葫蘆套用進譯語中,會顯得不倫不類,在重塑譯語語境的過程中,譯語文本的含義才能更好地凸顯出來,符合譯語讀者的關聯期待。
四、結語
語用充實作為新崛起的一個理論,與科技翻譯這一新興領域的結合十分有必要。譯者需要從語用學角度出發,從原語中發掘與譯語環境所缺失的部分,根據詞匯語用學研究信息和詞匯的模糊性。從各方各面對語用充實形式進行完善,朝譯文讀者的關聯期待方向發展。在科技翻譯中,中英詞匯差異愈發凸顯,許多英文中一個單詞就能解決的,中文里無法有對應的詞解釋,譯者能做的,就是用盡可能精簡的詞匯去彌補這一差距。松散信息充實和語用形式充實是兩種基本的科技翻譯方式,也需要引起譯者的重視。科技翻譯尤其需要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若仍保留原語文本模糊,只會在傳遞信息中造成更大的科技信息缺失,無法達到科技翻譯的目的。因此,要把握讀者的文化環境不同,采用適合譯語讀者的形式翻譯。松散信息語用充實更需要譯者對原語文本的理解,才能發現其中難以讓譯語讀者理解的部分,并充分利用語境讓譯語讀者得到與原語讀者盡可能一致的感受。
【參考文獻】
[1]陳吉榮.試論翻譯中的語用充實[J].外語研究,2015(4)
[2]冉永平.詞匯語用學及其語用充實[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3]冉永平.翻譯中的信息空缺、語境補缺及語用充實[J].外國語,2006(6)
[4]曾利沙.論文本的缺省性、增生性與闡釋性——兼論描寫翻譯學理論研究方法論[J].外語學刊,2004(5)
[5]趙彥春.認知詞典學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趙彥春.翻譯學歸結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景 岫(1993— ),女,浙江紹興人,廣西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翻譯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譯。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