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沈劍輝,湯連志,姜洪
黑龍江省醫院CT室,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雙源CT雙能量技術在尿路結石成分分析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劉志鵬,沈劍輝,湯連志,姜洪
黑龍江省醫院CT室,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目的 該文旨在探究雙源CT雙能量技術在尿路結石成分分析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間于該院檢查的疑似泌尿系統結石的腹部銳痛患者共86例。對患者實施雙源CT檢查,由掃描結果分析結石成分,并同結石術后體外紅外光譜分析結果相對照,作出雙源CT診斷價值分析。結果 雙源CT檢查后共發現70例患者的136顆結石,紅外光譜證實57例,98顆。其中草酸鈣結石86顆,占全部的87.76%(86/98);尿酸結石5例,7顆,占全部的7.14%(7/98);其它結石4例,5顆,占全部的5.10%(5/98)。結論 雙源CT在分析泌尿系統結石中的準確性較好,可有效地準確區分組成成分不同的結石,作出準確的判定,為臨床醫生接下來的診療提供準確地參考依據。
泌尿系結石;雙源CT;紅外光譜分析
泌尿結石是泌尿系的常見病。結石可見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1]。臨床由于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動、長途乘車等,突然出現一側腰部劇烈的絞痛,并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伴有腹脹、惡心、嘔吐、程度不同的血尿及排尿困難和排尿疼痛等[2]。然而泌尿系結石由于其構成成分十分復雜且種類較多,因此治療方法上多存在差異。常規超聲診斷能有效發現結石,但不能有效對結石成分作出分析,常規CT檢查同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時間較長,對于患者的痛苦較大。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出現了雙源CT系統,該方法用時短、效率高,且雙源CT對于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具有較高的優勢,該文特選2014年9月—2015年11月間于該院檢查的疑似泌尿系統結石的腹部銳痛患者86例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間于該院檢查的疑似泌尿系統結石的腹部銳痛患者共86例。其中男患者48例,女患者38例,年齡分布在26~81歲之間,平均年齡(54.42±9.76)歲。該研究得到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同意進行該研究。
1.2入組及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符合西醫診斷標準者;年齡在25~85歲之間者;無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及慢性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或精神疾病伴發者;除該研究中泌尿系統結石外無伴發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本人及家屬知情且同意入組觀察者。排除標準:患者伴發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及慢性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患者家屬或本人不知情或知情后反對入組觀察者。
1.3方法
1.3.1雙能CT掃描掃描儀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omatom Definition掃描機。切換至雙能掃描模式:兩球管均設置5 mm層厚、5 mm間距、2 mm×32 mm× 0.6 mm設定準直、pitch設定0.6、t=280 mm;重建層厚選擇0.5 mm、間距0.5 m。其中A管球設定120 kVp、105 mAs、掃描野直徑55 cm;A管球設定60 kVp、400 mAs、掃描野直徑22 cm。掃描結束后即獲得3組圖像:60 kVp、120 kVp、加權平均圖像。
1.3.2雙能結石分析將掃描后所得的數據全部輸入西門子系統工作站(Syngo Multi Workplace,VE32A,Siemens Medical Solution)進行后期運算處理,對雙能量CT掃描出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運用3類物質分解法,即草酸類、尿酸類、其他類。運用如下公式計算各物質的彩色覆蓋:Y=[(X60-U60)/(X120-U120)-r]x100 HU。選取120 kVp的CT值作為水平軸,60 kVp的CT值作為縱軸。二者缺省比值為1.2,斜線形態隨缺省比值改變而變化。斜線位于1.2,結石若顯示藍色為草酸類、紅色為尿酸類、其余則定義為其它類結石。本工作站不能提供結石成分的精準含量信息,故將結石均定義為含某成分的純結石。
1.3.3紅外光譜分析選用德國布魯克公司生產的TENSOR系列研究級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若分析結果顯示某結石中的單一成分≥90%,則認為此結石為該成分的純結石,該文中若第2種成分>10%則定義為其它類結石。
1.4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均經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對各組間數據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例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該文中所選患者體內的結石為自然排出、手術提出及體外碎石等方式排出,其中上尿路結石72顆,下尿路結石26顆。雙源CT檢查后共發現70例患者的136顆結石,紅外光譜證實57例,98顆。其中草酸鈣結石86顆,占全部的87.76%(86/98);尿酸結石5例,7顆,占全部的7.14%(7/98);其它結石4例,5顆,占全部的5.10%(5/98)。兩種方法的分析結果如下表1所示,所占百分比情況如下圖1、2所示,雙源CT探測結石圖像如圖3、4所示。

表1 結石性質分析
由表中數據可知,雙源CT掃描草酸鈣結石的準確性為82.69%(86/104),靈敏度100%,陰性預測值100%,特異度58.14%(50/86)。

圖1 雙源CT結石分型

圖2 紅外譜結石分型

圖3、4 雙源CT探測結石圖像
以往文獻研究中對于泌尿系統結石的報道多采用X線的方式,后來出現了有關CT診斷的報道,但由于以往的診斷方法存在較多的缺陷,因此未能作為日后的診斷主要手段[3]。該文中采用的雙能CT是在掃描的同時發射出兩類不同的X線,并同時完成兩種類型X線的數據采集,從而使待檢測的晶體數據得到豐富與完善[4]。有關文獻研究顯示[5],雙能CT的應用多為體外條件下應用,將其應用于體內的報道較為罕見。該文就針對雙源CT的特點,并收集一組病例對結石成分進行分析,并結合紅外光譜分析的最終結果比較其分析效果。
根據以往研究結果[6],普通CT可以通過體外掃描提取出的結石從而分析結石成分。然而在人體內結晶水成分的出現,導致各不同組分結石的CT值范圍出現了一定的交叉[7]。因此若要判定結石成分,就需要采取普通CT檢查方法進行兩次掃描,從而導致的二次掃描圖像的不匹配問題始終沒有良好的方案解決[8]。因此測量結果的可信度較低,同時兩次重復掃描對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大大增加,因此此種方法不為患者及家屬所接受。雙源CT同時使用不同能量的兩個球管掃描,由于不同物質的能量衰減不盡相同,因此將不同物質區分開。在雙源CT中,2個球管分別設置不同的管電壓、管電流,從而實現雙能X線的同時掃描與數據采集,通過兩種能量掃描將不同的結石成分表達出來[9]。
該文中所選患者體內的結石為自然排出、手術提出及體外碎石等方式排出,其中上尿路結石72顆,下尿路結石26顆。雙源CT檢查后共發現70例患者的136顆結石,紅外光譜證實57例,98顆。其中草酸鈣結石86顆,占全部的87.76%(86/98);尿酸結石5例,7顆,占全部的7.14%(7/98)。雙源CT掃描草酸鈣結石的準確性為82.69%(86/104),靈敏度100%,陰性預測值100%,特異度58.14%(50/86)。說明該研究表明雙源CT應用于草酸結石準確性及靈敏度均十分準確,但特異度并不高,因此有可能出現診斷結果的偏差。以往有學者對此方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雙源CT能量分析草酸鈣、尿酸及磷灰石準確率分別為92.9%、97.3%及38.1%,與該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0]。
該文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與該次研究納入樣本較少有關,日后可進增加樣本容量作進一步的對比觀察。
[1]馬海鴻,周應恩,趙波.雙源CT對泌尿系結石成分的定性診斷價值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5):122-124.
[2]范璐,郭君武,張慧.CT在尿路結石成分分析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2,27(4):429.
[3]史之敏.尿石成分分析概述[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0(5):257-260.
[4]馬智軍,張素娟,馮強.雙源CT雙能量技術對泌尿系結石成分的研究[J].中國工程醫學,2014,18(4):23-25.
[5]張挽時,楊琪放,孟利民,等.體內泌尿系結石的雙源CT雙能量成像[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9):17-63.
[6]袁立新,楊軍,龔承友,等.急性尿路梗阻性腎周炎的影像學特征和解剖基礎[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7(6):41-45.
[7]江杰,韓丹.CT對泌尿系統結石成分分析的研究進展[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31(4):595-596.
[8]曾憲春,江杰,吳莉,等.雙源CT雙能量成像體外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3(2):96-99.
[9]張挽時,楊琪放,孟利民,等.體內泌尿系結石的雙源CT雙能量成像[J].中國醫療設備,2013,8(9):83-85.
[10]凃備武,周潔,李惠民,等.泌尿系結石成分的體內雙源能量CT分析[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2(25):57-60.
The Value Study In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by Dual Source CT Dual Energy Technology
LIU Zhi-peng,SHEN Jian-hui,TANG Lian-zhi,JIANG Hong
Department of CT Room,Heilongjiang Province Hospital,Harbin,Heilongjiang Proivnce,150000 China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 energy CT technolog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selected.For patient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dual source CT examination and by scanning results analysis of stone composition,and with the stones after operation in vitro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results,make analysis of dual source CT diagnostic value.Results DUALSOURCE CT were found in 136 patients with stones in 70 cases,57 case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nfirmed that 98.Among them,calcium oxalate stones 86,accounting for all 87.76%(86/98);uric acid stones in 5 cases,7,accounting for 7.14%(7/98);other stones in 4 cases,5,accounting for 5.10%(5/98).Conclusion Dual source CT in urinary system stones with good accuracy,and can effectively accurately distinguish stone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composition,make accurate judgment,provide accurat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to the next treatment in the analysis.
Urinary calculi;Dual source CT;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R445.2
A
2096-1782(2016)10-0073-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10.073
劉志鵬(1984.11-),男,黑龍江雞西人,本科,主管技師,主要從事影像技術工作。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