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錚,龍朝暉,梁克奎
(1.廣西橫縣蔗糖辦,廣西 南寧 530300;2.廣西橫縣農業局,廣西 南寧 530300;3.廣西農墾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317)
“雙高”基地甘蔗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比較試驗的探討
馬錦錚1,龍朝暉2,梁克奎3
(1.廣西橫縣蔗糖辦,廣西南寧530300;2.廣西橫縣農業局,廣西南寧530300;3.廣西農墾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廣西南寧530317)
“雙高”基地;機械化種植;人工種植
為促進糖業可持續發展,廣西在2015~2020年實施500萬畝“雙高”基地建設,逐步實現糖料蔗基地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降低糖料蔗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單產、糖分和經濟效益。可見生產機械化是實現“雙高”基地建設中重要任務和標準。本試驗韋探索甘蔗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的效益和效率,為實現“雙高”基地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1參試機械
整地機械:江蘇1804,迪爾904;種植機械:2CZ-1;
培土施肥機械:3ZFP-2;
除草殺蟲機械:佳和保豐自連式噴桿噴霧機;
收獲機械:科利亞4GZ-91型切段式收獲機。
1.2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對比試驗,大區設計,各處理20畝。

表1 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對比試驗表
1.3種植與管理
1.3.1地點
試驗地點設在橫縣六景鎮紅花村,土壤肥力中上,連作甘蔗。
1.3.2品種和下種量
品種為桂糖42號,半徑種苗。人工下種砍成雙芽段,每米下種14個芽,折畝7778個芽;機械種植調節雙行下種量,每米約14個芽。
1.3.3種植與管理
于2015年2月3日種植,下種時每畝施基肥為長興旺生物有機肥100kg,蔗樂樂農藥10kg。機械種植下種、施肥、施藥、蓋土、蓋地膜同時完成;人工種植的人工擺種、施肥、蓋土,后用牛工拉蓋膜器蓋地膜。于3月10日和6月12日分別噴施除草劑化學除草。于5 月29日中耕施肥大培土,追肥畝用量為:28%復合肥100kg,尿素30kg,鉀肥15kg,蔗樂樂10kg。機械化處理用施肥培土機一次完成;傳統人工處理為人工施肥,用牛工大培土。于8月9日噴“康寬”防治甘蔗螟蟲。
1.4田間調查項目
調查項目為:萌芽率、分蘗率、生長速農藝性狀和產量。
2.1萌芽和分蘗情況
于甘蔗齊苗期和分蘗末期調查不同處理三個點,每個點4行長10米的出苗數和分蘗數,計算平均萌芽率和分蘗率,結果見表2。

表2 機械化與傳統人工種植萌芽率和分蘗率調查結果表
由表2可見,機械化處理用種植機種植甘蔗比傳統人工種植萌芽率低8.8%,但分蘗率高25.2%,畝基本苗多84條。
2.2甘蔗生長速度
于5月~10月每月30日定點調查各處理的株高,并計算其生長速度,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種植方式甘蔗生長速度調查結果表
從表3可見,機械化處理5月30日苗期株高比傳統人工處理矮,但隨后生長加快,6~10月生長速均比傳統人工處理快,6~10月總生長量多31cm。特別是到6月中旬至7月中旬遇到干旱時,機械化處理甘蔗還能正常生長,傳統人工處理的甘蔗因受旱生長減慢。說明大馬力機車深耕結合碎葉還田起到抗旱保水及有利甘蔗根系生長發育,增強抗旱能力的作用。
2.3甘蔗農藝性狀和產量情況
在甘蔗收獲前調查各處理株高,莖徑和畝有效莖,計算三個點的平均值。于2016年1月25日實產驗收,每個處理砍收三個點,每點0.1畝,計算平均產量,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機械化處理比傳統人工處理甘蔗株高高27.8cm,莖徑大0.03cm,畝有效莖多184條,畝增產1.18噸,增幅18.6%。
2.4經濟效益分析
不同處理的產值、成本調查結果如表5。

表4 機械化與與傳統人工種植甘蔗農藝性狀和產量調查結果表

表5 不同種植方式收入和成本調查結果表
由表5可見,機械化處理畝產值3619元,畝成本2012元,畝純收入1607元,分別比傳統人工處理增加566元,減少249元和增加815。
2.5生產效率
根據目前良圻蔗區使用甘蔗機械化種植及人工種植用工情況,不同種植模式每畝用工天數調查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種植種植模式用工情況表
由表6可見,機械化處理比傳統人工處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機械化的工效是傳統人工的33.8倍。
從本“雙高”基地開展的甘蔗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的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機械化種植比傳統人工種植可提高甘蔗分蘗率。提高保水抗旱能力、促甘蔗生長發育,使甘蔗株高、莖徑和畝有效莖增加,畝增產1.18噸,增幅為18.6%,畝增收815元。同時機械化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效是傳統人工種植的33.8倍,是有利于蔗糖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建議大力推廣應用。
S566.104
B
2095-820X(2016)02-03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