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李勇
項目管理的“領路人”——記兗礦集團三十七處項目經理李海冬
□張帆李勇

李海冬,國家一級建造師,兗礦集團三十七處項目經理,曾榮獲三十七處“十佳”員工和兗礦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技術人才、先進個人等殊榮,2013年取得全國煤炭行業中級職業經理人資格。自擔任項目經理以來,李海冬帶領項目團隊先后負責兩項重點工程,一個樓層最高,一個單體最大,開創了三十七處民建項目的“先河”。也正是這兩個項目,給了他施展才能的空間,使他逐步成長為兗礦集團項目管理方面的“領路人”。
一
2011年9月,兗礦集團三十七處日照分公司成立,主要負責日照市四季圣園4號商業辦公樓、公寓樓工程,33歲的李海冬走馬上任,擔任分公司項目經理。
當時,整個項目管理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歲,這讓甲方心存疑慮。疑慮來源于該建筑作為日照市地標建筑,辦公樓主樓建筑高達139米,這在三十七處民建施工歷史上尚屬首次,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甲方的擔心和疑慮并沒有給李海冬帶來很多壓力,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要打個漂亮仗的決心。憑著年輕人的沖勁和干技術負責人時積累的施工經驗,他帶領項目團隊提前制訂項目創優計劃,圍繞安全優、質量優、工期優的“三優”目標,項目一開工就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熱潮。考慮到樓層高、施工場地小、交叉作業頻繁、海邊風大潮濕等困難因素,他們優化施工方案,按照規范要求精細化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根據總進度計劃倒排工期,主體結構施工進度創下每月7層的佳績,比業主的要求提前60天完成總工期任務。項目建設期間,日照市安監站、質監站、環保局等部門經常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均給予高度評價。2013年,該工程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杯”獎。
二
嶄露頭角的李海冬得到了領導和工友的認可,更艱巨的施工任務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他的肩膀上。2014年7月,三十七處成立青島西海岸項目部,李海冬經理、書記一肩挑,負責青島九龍社區(兩河安置社區)三標段工程建設。該工程造價4.78億元,是三十七處迄今承接的最大民建單體項目。
這期間,在三十七處全面進行的經營改革推動下,標準化項目部管理模式試點選定了青島西海岸項目部。東華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兼三十七處黨委書記、處長孟磊曾與李海冬就推行標準化項目部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探討,他認為標準化項目部主要體現在對項目全過程的把控上,落腳在項目成本目標的控制上,這讓李海冬深受啟發。
挑戰是學習的原動力,也給提升帶來了無限可能。為做好前期工作,項目部及時成立標準化項目部工作推進小組,李海冬帶著大家學習理論知識,去中建、青建等先進企業的施工現場觀摩學習,從管理人員配置標準化、設施標準化,到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再到施工程序標準化,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推行模板,在青島片區打響了“兗礦建設”品牌。2015年,該工程被評為山東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小區”。
標準化項目部試點過程中,李海冬帶領青島西海岸項目部增強成本意識,同步推行成本目標責任制,由“干完算”變成“算著干”,把項目部成本管理貫穿于整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將事前測定、事中控制、日常控制和過程考核緊密聯系,從而形成多方位、全員參與的成本管控體系。這期間,李海冬帶著大家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圍繞人工、材料、設備等費用,從源頭上節流降本;強化項目預算和工程畫線工作,以收定支,并經常開展成本分析,設立預警線,有針對性地糾正成本偏差;對于用在施工上的每一筆支出都詳細記錄,并進行嚴格考核,確保整個項目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目前,該項目成本控制實現了預期目標,效益可觀。
由于項目主要用于安置附近村民,屬于青島市重點民生工程,要求工期非常緊。李海冬生怕哪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在較快推進施工速度的同時,強化安全、質量控制,加強施工人員安全培訓,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競賽活動,為防止冬季混凝土受凍影響澆筑強度,甚至采用棉被覆蓋、在樓板下層點火升溫等非常規辦法。此外,他們加大工期節點考核,促進了整個項目工期有序推進,受到業主的一致好評。

工作中的李海冬
三
對于畢業于河北建筑科技學院的李海冬來說,項目管理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在工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可在他的骨子里面還有一項“興趣使然”的事,那就是熱衷搞項目科研,熱衷建筑施工技術和工藝創新。
從基礎筏板使用抗浮錨桿技術到地下車庫頂板BDF技術,再到主體施工導軌式電動附著升降腳手架,一項項技術難題被突破,提高了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增強了施工的安全性,改善了施工現場的環境。其中《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和《超高層建筑綜合施工技術工藝研究》被列為兗礦集團科研項目,目前均已通過驗收。
在2015年全國煤炭行業建設工程QC小組成果發布會上,青島西海岸項目部的QC課題《提高STP超薄絕熱板外墻保溫質量》,憑借新穎的選題、高難度的目標值、透徹的原因分析、正確的對策實施以及真實高效的活動效果,被評為一等獎,小組同時榮獲“優秀QC小組”稱號。
“如今的李海冬早已褪去了當技術員時的青澀和靦腆,多年的實踐打磨和錘煉,給了他更加堅毅的性格和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帶領項目管理團隊不斷迎接挑戰、戰勝挑戰,在年輕的項目管理團隊中發揮了‘領路人’的作用,并且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單位的同行這樣評價他。
(作者單位:兗礦集團三十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