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抓住了家庭農場,誰就抓住了養豬業的未來
農業產業要升級,應從兩方面入手,第一養殖環境可控;第二,做好人的管理。
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總產量6億t,按照1t糧食2,000元計算,糧食產值1.2萬億。中國出欄豬7億頭,每頭豬2,500元,養豬業的產值1.75萬億元。
中國的養殖場年出欄10萬頭以上的企業數量并不多,但是這些企業的年出欄量占中國商品豬年出欄量(按7億頭計算)比重不超過7%,即5,000萬頭左右(除了溫氏出欄的豬稍微多一些)。

第二個群體是年出欄1~10萬頭(即大概就是600~6,000頭基礎母豬的企業)的企業,整體年出欄量1億頭左右,占全國年出欄生豬數的15%。
第三個是年出欄500~10,000頭的群體,年出欄量占中國商品豬年出欄量比重大約25%。這些群體被農業部認定為規模豬場。農業部定義規模豬場是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豬場,我國規模豬場的比重已經達到45%,事實上這些數據是通過母豬補貼報上來的。實際的規模化程度并沒有這么樂觀。
第四個群體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養殖場和專業戶。目前,他們正在快速退出。
點 評
養殖結構主體的變化有助于包括飼料企業在內的企業把握未來方向。如果未來生豬年出欄量還是7億頭,大集團年出欄5,000萬頭,這些集團企業用自己的飼料加工體系,市場化的飼料企業無法和他們真正對接,因為集團企業在飼料方面雖然有需求,但是并沒有市場需求。
我們應該知道家庭農場最需要的是什么?飼料企業在內的豬場上下游企業如果不知道家庭農場的真實需求,肯定不能服務好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的定義是以家庭成員為主體,而且它還有個名字叫家庭作坊,家庭作坊一定是落后生產力的代表,是低效率組織……
所以,誰幫家庭農場從低效率的生產組織變成高效率的生產組織,誰將是未來的老大。
30年前新希望抓住了一群客戶有了今天的新希望,20年前大北農抓住了一群客戶有了今天的大北農。如今,誰抓住了家庭農場,誰就抓住了養豬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