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業喬國預朱 鋒
西安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韓建業1喬國預2朱 鋒1
(1.西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陜西西安 710061;2.高陵區動物衛生監督所,陜西西安 710061)
近年來,隨著現代養殖業的迅猛發展,規模化養殖方興未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規模化動物養殖場不斷擴大,飼養量逐年增加,受飼養管理、營養水平、疫病防治技術及免疫應激反應等因素影響,畜禽的死亡率較高,因而產生了大量病死動物尸體。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對于病害畜禽尤其是一些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己成為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我市的養殖業發展涉及到千家萬戶,這種傳統的養殖方式由于規模小,養殖技術水平不高,飼養管理不善,防疫意識不強等原因,極易造成動物患疫病死亡。筆者對西安市近年來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措施以及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無害化處理體系機制建設方面的建議,供決策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參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報告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全市下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km2。我市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萬,其中城鎮人口626.44萬。農業主要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截止2015年末西安市畜牧業及出(存)欄情況統計表(詳細見附表1、附表2)
附表1 2015年年末西安市畜牧業產量統計表 單位:T
全市農業總產值380.76億元,畜牧業產值88.7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3%
附表2 2015年年末西安市畜禽出(存)欄情況統計表單位:萬、頭、只
從我們以上統計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畜牧業養殖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村經濟繁榮。而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養密度大,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等問題已顯得越來越突出,給防疫工作增加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據統計,2015年全市畜禽無害化處理生豬0.748萬頭、牛羊0.041萬頭(只)、禽類3.54萬羽;肉類(含三腺)52.15t。因此,盡快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和機制刻不容緩。
中小型養殖場及家庭養殖戶由于沒有專門的病死動物尸體處理設施,將動物尸體隨意拋棄在路旁河溝,甚至有的養殖戶為了減少損失,低價拋售病死動物。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我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去年已處理多起此類事件,同時這種處理病死動物尸體的方式不僅影響環境衛生,污染土壤水源空氣,還會隨著病死動物尸體的腐敗腐爛,病毒細茵的擴散甚至由于環境的影響發生變異,造成新的動物疫源,給我市的畜牧業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隱患,并且會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病死動物尸體己成為人畜共患病的播種機,成了疫情的火種。
何謂無害化處理?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焚毀、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法將病害動物尸體和病害動物產品或附屬物進行處理,以徹底消滅其所攜帶的病原體,達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按照《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補助相關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11]163號)及2012年按照陜西省農業廳、陜西省財政廳《關于做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補助工作的通知》(陜農業計財〔2012〕8號)和《關于做好2012年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經費補助工作的通知》(陜農業計財〔2012〕46號)的精神和要求,2012年以來西安市對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工作中發現了以下的問題:
1.1養殖業從業者法律意識淡漠
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養殖者為節省費用,加之其法律意識的淡漠,對社會責任感缺失,大量病死有害動物被屠宰、拋棄、出售。特別是農村地區在動物病死后不按規定向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不按規定處置病死動物,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監督。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相關資料顯示,一般來說,豬的死亡率為5~10%,禽類的死亡率為5~8%,牛羊死亡率為3%,如果按照上述數據來進行計算,西安市每年在正常養殖環節發生死亡的動物數量應該很大。經統計,2015年3月~2016年2月全市共無害化處理規模養殖場死豬共4875頭,而個別區縣年上報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只有2頭、8頭。有的區縣甚至月報為零。難道我們的飼養方式先進,豬不生病,不會病死?還是大多病死豬養殖戶沒有進行上報?由于養殖戶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意識薄弱、國家補貼政策落實不及時等因素,使養殖戶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參與積極性不高,基層動物衛生機構開展工作較為困難。
1.2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地的落實難上加難
選擇無害化處理場地的要求高,處理地點要科學選址,既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又便于畜禽尸體的運輸、處置。要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m以上,并處于下風向。同時禁止在生態功能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核心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長期以來,對一般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的無害化處理,缺乏資金的投入,只能簡單采用挖坑、掩埋的方法進行銷毀。如果場地選擇不符合要求,就會導致無害化處理不徹底,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也給動物疫病防控留下隱患,甚至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危害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對動物疫情造成了極大的隱患。
據統計,市區周邊各縣區只有三個區縣由市級財政共投入150萬元建設的不具規模的無害化處理場所,大部分區縣沒有專門獨立的無害化處理場地和處理設施,加之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沒有專業的無害化動物尸體運輸車。由于場地和設備的限制,無害化處理工作很難落實到位,更談不上科學選址。給區縣動物疫病防控留下了很大的隱患,威脅到全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對病死動物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過程中,易遭到當地群眾的阻撓,沒有市政府的政策,特別是我市城三區由于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原因無害化處理的場地根本無法落實。
1.3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經費欠缺
目前,雖然陜西省政府已經明確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相關補貼政策,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相關補貼資金,不能及時到位,例如我市2015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相關補貼資金遲遲沒能到位,這為下一步我市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穩定開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礙。特別是對于其它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除了豬)國家仍沒有相應補助政策,因此,其它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在全國還是空白,沒有相關政策,拿不到補助,使基層監督工作更加困難。同時,部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苦于無無害化處理經費支撐,疲于“圍追堵截”,使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舉步維艱。
1.4基層動物衛生機構,行政執法力量的薄弱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動物、動物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機構,對病死動物流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有其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是西安市官方獸醫730人(含市級25人),承擔著全市全部的產地、屠宰檢疫及養殖場的監管等工作,官方獸醫人員嚴重不足,這與散布在城市郊區和農村的大量散養、小規模養殖場數量不協調,難以面面俱到;二是運輸環節監管治理與公路“ 三亂” 存在沖突,病死動物大多就是通過客車、小貨車等流通的,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查小貨車,客車卻是違規行為。
1.5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不力
我們還應該清楚的記得2013年3月,發生在黃浦江流域上演了一幕現實版“二師兄的奇幻漂流”。數千頭病死豬順流而下,漂浮在黃浦江水面上,其數量之大、情形之惡令人觸目驚心。然而,如蝴蝶效應一般,在黃浦江病死豬事件發生后,四川、湖南、河南、福建等地陸續有媒體曝出當地河道、溝渠內有漂浮大量死豬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死豬集體跳水”的悲劇?這些事件又折射出哪些問題?答案或許莫衷一是,但不容置疑的是,雖然在此之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來約束和懲處亂丟病死畜禽的行為,個別地方政府不重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相關政策、規定不夠細化,無害化場地、無害化處理專項補助不能及時落實到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力不從心、監管不力已經成為畜牧行業行政管理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
通過這些事件的曝光,國內養殖業畜禽尸體處理的薄弱與無力進一步暴露在公眾面前。各級政府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更是難逃其責!
2.1政府要重視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關系到整個畜牧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如果這些動物尸體得不到科學、及時、妥善的處理,將會引起擴散、傳播疫病,如果病死畜禽患有人畜共患病后果更是不堪設想;未經處理的動物尸體腐爛變質,產生惡臭,污染空氣,污染其接觸的水源等,再經農作物進入食物鏈,產生循環往復的生態危害,對于人類健康和環境將是巨大的潛在威脅。
各級政府應提高對無害化處理工作的認識,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納入到當地畜牧業經濟發展及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的工作當中,加大政策傾斜度、財政扶持力度。把畜牧業的科學發展觀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統籌好,謀劃好畜牧業經濟的發展。
2.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市公眾素質
病死動物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認識到。食品衛生安全,疫病知識,需要通過電視等傳聞媒介進行大力宣傳、普及。引導人們理智認清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危害,在公眾中樹立加強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管理意識。早早行動起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動物尸體管理機制,多培訓一些基層人員,從源頭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尤其是要加強對動物及其產品加工、經營人員的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其危害性和違法應負的法律責任。
2.3西安市應盡快建立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場
西安市應該急待籌劃建設全市第一個規范化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廠的建設。無害化處理場的建立,將大大利于凈化西安市畜牧業生產環境,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和西安市國際化大都市的生態環境,促進我市的畜牧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目標應該是將病死動物的價值以另一種方式體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這無疑讓地方政府不僅僅停留在感性上認識的提高,而要真正從行動上認識到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無害化處理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續、不間斷穩固推進的。下一步應該在西安市或者每個區縣都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地,配備專業的密封運輸車輛和專業的無害化處理設備,無償為養殖場(戶)處理病死動物。
2.4建立健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承諾制度
對農民養殖戶、規模養殖場實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承諾制度,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納入對養殖戶、規模養殖場母豬保險、母豬補貼以及生豬養殖扶持的發放條件之一。每個規模養殖場制定《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制度》裝框上墻,設立舉報監督電話,違反將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罰。做到既要國家扶持,也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
2.5建立動物尸體管理的激勵補償機制
結合當前我國國情,目前政府對病死生豬的補助只能采用低水平激勵補償,政府補助額度偏低、現行的政策是對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死亡的生豬每頭補償80元,對養殖戶的誘惑不夠大,給動物尸體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難度。筆者認為,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動物尸體的管理,給予養殖戶更高額度的經濟補助是做好基層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關鍵。在這方面,江蘇省如皋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由如皋縣政府引導,人保財經公司在如皋開通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育肥豬保險,每頭豬只需要投入4元保費,豬出險后,除了可以得到國家給予的補助外,還可以得到2元/斤的賠付。一頭56kg的豬,交給政府,一個月后就能得到260多元的補貼,讓農戶舍不得扔。策略的轉變,使如皋縣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變“主動”為“被動”,從“一家一戶收集,圍追堵截”轉變為“農戶主動上交”。“走下去”變為“引上來”的模式,讓我們基層的病死豬處理有了新思路。
2.6科學推進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
隨著我國畜牧業發展日益規模化、標準化,環保理念日益受到重視,如何更加科學、環保、節能地處理病死動物尸體成為眾多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話題。
很多畜牧業主產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據報道,香港、廣州、珠海、哈爾濱等地都已建設免費的區域性無害化處理中心,并探索出了更加科學、更加環保的無害化處理新模式、新思路:福建沙縣的閩臺農業機械合作園,采用有機廢棄物處理機,可直接在養殖場環保處理病死動物,做成有機肥,真正做到“源頭減廢”;江蘇省如皋市購置廠房設備,將“尸體”變成無害的油脂、廢渣,而這些油脂殘渣又成為了化工廠的化工原料;中國畜牧業協會發布的《關于建設公益性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廠的建議》中,指出可利用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的產品生產建筑材料。然而,對于西安市來說,如何更好的做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依然任重道遠。
我們知道發展是硬道理,然而這個發展乃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乃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乃是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等的協調發展。西安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應是這樣的發展,也必然是這樣的發展。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是我市畜牧業健康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動物衛生監督人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全面推進全市畜牧業健康發展,為我市的經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1] 王興平.病死動物尸體處理的技術與政策探討[J].甘肅畜牧獸醫,2011,(6):26-27.
[2] 孫華.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要點[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8(11):129.
韓建業(1961-),男,山西省五臺人,本科,獸醫師,一直從事動物防疫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