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王麗艷孫洪梅吳立君張雁清
哈爾濱地區部分豬場藍耳病血清學調查
李冬梅1王麗艷1孫洪梅1吳立君1張雁清2
(1.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2.黑龍江省哈爾濱贏科動物保健品(默沙東動保)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豬一旦感染該病,就會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腹瀉等癥狀,懷孕母豬染病后易流產、早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因為有時病豬的耳朵會發紺變藍,故又被稱作“豬藍耳病”。本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豬,各種品種、不同年齡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患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為了解近年哈爾濱地區豬藍耳病的感染和流行情況,我們選擇哈爾濱周邊中小規模豬場采集血清進行抗體檢測,為制定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豬藍耳病;血清樣品;調查
1.1血清樣品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對哈爾濱周邊的中小規模化豬場和散養戶進行血清樣品采集。共計784份血清樣品。
1.2檢測儀器與試劑
豬藍耳病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科前動物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儀器有酶標儀、洗板機、微量移液器等。
1.3檢測方法
試劑盒采用間接ELISA檢測方法。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應用間接ELISA檢測方法,對784份血清樣品進行抗體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784份血清樣品中,PRRSV抗體陽性數為473份,平均陽性率為60%(473/784)。其中陽性率最高為79.6%,最低為32.7%。

表1 哈爾濱地區豬場血清PRRSV抗體檢測結果
血清檢測結果顯示哈爾濱地區豬藍耳病感染普遍存在,且感染率偏高,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臨床調查結果,規模較大,飼養管理規范,自繁自養,有專業的畜牧師和獸醫師,防疫全面,這樣的豬場藍耳病的發病和感染率相對要低。相反,家庭小規模養殖,管理混亂,環境差,防疫不合理等,這樣的豬場感染情況比較嚴重,病死率也很高。由此可見,傳染病的感染情況與豬場的管理和免疫是分不開的。
1995年初,我國從北京郊區開始流行藍耳病,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1996年分離了藍耳病病毒,在之后的十多年間,藍耳病幾乎遍布全國絕大部分豬場,對養豬業的危害非常大。2006年,我國從南方開始流行所謂的“豬高熱病”,豬無論營養狀況好壞,都會突然發病,且高燒不退,死亡率極高。藍耳病另一個主要的危害是藍耳病病毒感染可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誘導感染細胞的凋亡,造成豬體免疫抑制,產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引起豬體免疫功能下降,極易導致豬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出現高死亡率。目前,藍耳病的防控以疫苗免疫為主,但是由于豬藍耳病病毒具有易變異、抗體依賴(感染)增強作用、免疫抑制等特點,導致疫苗免疫效果有限。
哈爾濱地區豬存欄數量大,但是豬場規模不大,分散的養殖戶比較多,養殖技術和能力參差不齊,不能綜合有效的防控疫病。結合上述調查結果,建議預防和消滅豬藍耳病必須做好防疫和保健措施。第一,豬場飼養方式和管理規范化,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必須引種時一定做好檢疫工作。進出廠房的人員物品等嚴格管理并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廠區的殺蟲滅鼠工作,保持良好的廠區環境。第二,豬群做好合理的免疫工作。藍耳病疫苗雖然不能完全解決藍耳病的持續帶毒和隱性感染問題,但是可以有效的提高仔豬成活率和出欄率,同時其他傳染病如豬瘟、圓環病毒等都要一并做好防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加重疫情。第三,制定豬群保健方案。飼料營養全面,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做好驅蟲工作。
[1] 王麗艷,李冬梅,孫洪梅.哈爾濱市部分豬場藍耳病的流行調查及原因分析[J].飼料博覽,2014,(12):45-46.
李冬梅(1978-),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動物傳染病的教學和臨床診療工作。
項目來源:黑龍江職業學院院級課題“哈爾濱地區部分豬場藍耳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措施的研究“(項目編號YJ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