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林楊 禮劉 嵐胡陳明宋小燕熊 霞李晴云楊朝武蔣小松
雞球蟲病概論及放養雞球蟲病的綜合防制
余春林1,3楊 禮1劉 嵐2胡陳明2宋小燕1熊 霞3李晴云2楊朝武1蔣小松1,3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大恒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6;3.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6)
雞球蟲病是養禽生產中一種重要而常見的疾病。本文就雞球蟲病及其防制予以論述。同時結合放養模式的特點提出對放養模式下雞球蟲病的綜合防制措施。
雞球蟲病;放養雞;防制措施
1.1病原學
球蟲為單細胞寄生蟲,屬于球蟲目,有數百種,對雞有重要性的有9種,均為艾美耳屬,每個卵囊含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內含2個子孢子。卵囊多呈卵圓形、橢圓形或近似球形,長度11~48μm,寬度9~35μm,具有堅韌的外殼,對外界環境和常用消毒劑有較強抵抗力,可在土壤和墊料中存活數月之久。3%燒堿熱溶液和酒精噴燈有殺滅作用。卵囊對高溫及干燥條件抵抗力較弱,干燥或40℃環境可影響卵囊孢子化,65℃作用幾秒鐘可殺死全部卵囊。雞糞發酵產生的氨氣和真菌細菌作用下卵囊可存活幾天。不同雞球蟲病特征見表1。卵囊經糞便排出后,在空氣、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經2~4d而孢子化,進而進入雞腸道,寄生于腸黏膜上皮細胞分裂增殖,破壞腸黏膜,從而引起發病。卵囊數量越多,破壞程度越嚴重。
1.2致病機理
球蟲病的發生是球蟲與雞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雞體為球蟲提供營養物質,球蟲在雞體內進行生命活動的同時對雞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雞體對球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球蟲作用,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同時出現局部和全身性病理變化。
1.3流行病學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放養條件下常爆發于春夏季,而舍內飼養則任何季節均可爆發。雞是這9種艾美爾球蟲唯一的自然宿主。各品種的雞均有易感性,發病率50~70%,死亡率20~30%,嚴重的可達80%。1日齡雛雞對球蟲病是最易感的,但由于源自親本的免疫力而得到部分保護,加上雛雞腸道內缺乏膽汁和胰凝乳蛋白酶溶解孢子囊,因此11日齡前的雛雞很少發生而常爆發在4~6周齡。球蟲病唯一的天然傳播方式是雞攝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病雞、帶蟲雞為主要感染源,雞感染后4~7d即可隨糞便排出卵囊,耐過雞可持續排出球蟲卵囊達7.5個月之久。卵囊通過糞便直接傳播,或衣物鞋子、料車、犬貓、嚙齒類以及移動設備進行傳播。影響球蟲致病和流行的因素包括球蟲的種類和致病力,卵囊感染量,卵囊的毒力和活力,球蟲寄生部位,雞的年齡性別,雞的營養和免疫狀況,溫濕度,球蟲之間、球蟲與腸道細菌之間的協同作用等。飼養管理水平低,雞舍擁擠潮濕,溫度在20~30℃和雨水較多的季節最為流行。
1.4癥狀和病變
雞球蟲在腸道內繁殖,引起組織損傷,導致攝食、消化和營養吸收紊亂、脫水、失血以及對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等癥狀。常見典型癥狀為拉稀及血便。病雞精神不振,逐漸消瘦,足和翅膀多發生輕癱,產蛋雞產蛋量減少。病變常局限于腸道,各種球蟲病特征性變化見表1。剖檢可見盲腸顯著腫大,呈紫紅色,腸腔充滿凝固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盲腸壁變厚,并伴有嚴重的糜爛。小腸外觀淡紅色或褐色,擴張增厚,有嚴重壞死,腸壁深部和腸腔積存凝血,腸壁有明顯的淡白色斑點,腸黏膜有小出血點。
1.5診斷
根據外觀癥狀及腸道病變在多數情況下即可以作出診斷。實驗室檢查包括飽和鹽水漂浮法、糞便涂片檢查有無卵囊、腸黏膜圖片檢查有無裂殖體、裂殖子或配子體。應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病學調查、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定。注意與壞死性腸炎和組織滴蟲病的鑒別診斷。
1.6防制
1.6.1綜合防制措施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馬立克氏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傳染性貧血病病毒、網狀內皮增生癥病毒等感染可大大加劇球蟲病的發病率,影響雞抗球蟲免疫力的產生并影響藥物治療效果,而這些病毒往往經蛋傳播,同時正規育種公司提供的雞苗質量保障,母源抗體水平整齊,因此有必要從正規公司購苗。球蟲卵囊廣泛存在于外界環境中,一旦條件適合就會發生孢子化,進入雞體造成球蟲病爆發,因此要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執行嚴格的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章程。空舍期對環境和飼養設備進行嚴格消毒,撒生石灰或3%燒堿熱熔液進行噴灑。飼養期加強飼養管理,尤其注意保持舍內通風干燥,嚴格控制飼養密度。認真觀察雞群狀況,尤其關注精神、采食、糞便等是否正常。
表1 各種球蟲病的特征
1.6.2藥物的行
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能抑制或打斷球蟲生活史的藥物治療是目前球蟲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已報道的抗球蟲藥達50余種,有的由于毒性太大或療效不佳而被淘汰,常用的抗球蟲藥見表2。由于侵害雞的球蟲主要有9種,各種球蟲之間無交叉免疫的刺激作用,因此同一雞群可感染不同的蟲種,有些藥物對某種艾美耳球蟲有特效,但對其他種球蟲作用很小,因此往往用一種藥抑制某種球蟲時,另一種球蟲卻引起爆發,造成了抗球蟲藥使用困難。在使用藥物一定時間后,球蟲都會產生耐藥性,因此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藥物防治球蟲病的主要障礙,有必要2~3種抗球蟲藥輪換使用。球蟲藥名目繁多,質量不齊,在決定選用哪種抗球蟲藥時,需把握以下幾個要求:廣譜,低劑量,不影響生長性能和繁殖性能,不影響肉質和蛋品質,無毒,適口,穩定,價格低廉,重視預防,把握好最佳使用時機,避免盲目用藥和過度用藥。添加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K可加速病后康復。
1.6.3疫苗免疫
雞體接觸球蟲卵囊后,能迅速產生免疫力,并能產生對再次感染的抵抗力,同時使用球蟲疫苗能有效解決藥物殘留問題,能有效控制雞群生長后期球蟲,提高飼料報酬,提高整齊度,是今后球蟲病防制的主要手段。由于感染雞的球蟲種類較多,有條件的雞場可根據雞場中流行的球蟲種,選擇或定制相應的球蟲苗。
(1)傳統活苗雞球蟲多價疫苗是目前國內能在臨床應用的第一個寄生蟲疫苗,其原理是利用雞球蟲在低水平感染時不會導致雞發病,但同時卵囊能在雞體內繁殖并排出,使雞可以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并經多次循環逐步產生較強的免疫力,因此也稱為“帶蟲免疫”。球蟲疫苗本身為弱化后的多種活球蟲卵囊,通過滴口、飲水或拌料后進入雞體內繁殖并使雞只產生免疫力。目前市售強毒活苗如Coccivac(USA),含8種球蟲,Immucox(Canada)含4種球蟲;弱毒苗如PBN+PZJ+HB株三價苗,PBN+PSHX+PZJ+HB株四價苗等。活苗的主要不足體現在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上,尤其是雞群狀況不好時,可導致球蟲病發生。
(2)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商品化的配子體抗原疫苗CoxAbic是由從E.maxima分離到的親和純化的配子母細胞抗原組成,其抗球蟲作用能通過產蛋種雞傳給子代,可用于控制生產中的球蟲病。
(3)DNA疫苗能誘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免疫時間長,成本低、穩定、便于儲存和運輸,不存在毒力返強或散毒危險等。其缺點在于可能誘導腫瘤形成,可引起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和過敏反應等。目前已構建四價球蟲DNA疫苗。
在多極化的畜產品消費市場,現代生態型放養雞產品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在廣大農村地區已具有相當的規模,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然而,放養雞生產無疑是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過渡的一種養殖方式。一方面盡管已有規模較大的公司作為龍頭,但放養雞養殖仍以散在農戶飼養為主,缺乏專業性較強的技術人員;另一方面盡管已有科學規范的飼養管理和衛生保健等操作規程,但落實現狀欠佳,放養生產水平仍然低下。加上放養模式雞只與糞便直接接觸,放養環境不利于控制,容易滋生寄生蟲,影響雞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嚴重影響養殖效益。放養模式下球蟲病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防制。
2.1科學選址,合理布局
放養雞生產,既要建設雞舍,又要有適宜雞放牧的場地。結合球蟲病的發病特點,首先從雞場選址入手進行防制,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選擇在地勢高燥 、背風向陽、排水方便的地方。場區布局應科學合理,滿足生產和防疫需要,嚴格區分生產區和隔離區,隔離區設在下風向及地勢較低處,防止相互污染。凈道臟道嚴格分開。雞舍建設合理實用。
2.2正規途徑引種
在考慮消費市場需要及生產效率的前提下,選用適應性強、抗病力佳的品種,雛雞應來自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動物防疫合格證》的健康無污染的雞場,經產地檢疫,持有有效檢疫合格證明,符合畜禽產地檢疫規范的標準要求。
表2 常見的抗球蟲藥
2.3科學飼養,精細化管理
育雛期是球蟲病高發期,保持雞舍干燥通風,糞便及時清除,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定期消毒。尤其注意觀察雞群及糞便狀況,予以預防性投藥或及時確診及時治療。
放養期一方面雞群受外界環境影響大,須堅持全進全出和輪換放養的基本原則,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合理選擇放養時間,加強營養提高雞只抗應激能力;加強飼養管理,尤其強化清潔衛生工作,及時清除糞便,排干積水,定期消毒。另一方面由于球蟲卵囊廣泛散播,且對外界和消毒藥抵抗力強,放養環境潮濕,有利于卵囊發育,加之雞只與糞便直接接觸,極易感染并不斷排毒,往往造成球蟲長期性爆發。因此需仔細觀察雞群狀況,定期檢查糞便,為預防和治療性用藥提供參考。
2.4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球蟲病主要危害雛雞,且病愈后雛雞生長滯后,抵抗力低,易患其他疾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實際生產中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預防為主包括通過疫苗免疫使雞只獲得抗球蟲免疫力,也包括根據球蟲病流行特點,在特定時期予以預防性用藥。發生球蟲病時須把握時機迅速處理。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球蟲藥往往能迅速控制病情,緩解或消除癥狀。同時,配合維生素A和K幫助止血促進康復。由于發病期間病雞采食減少,因此藥物添加應采用飲水的方式進行。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
[1] 繆得年,樊生超,錄慧娟,等.雞球蟲病防治策略[J].中國禽業導刊,1998,14(2):48-49.
[2] 連慧香,王俊峰.雞球蟲病發病機理及營養[J].養禽與禽病防治,2008,(1):2-4.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5BAD03B03);四川省十三五畜禽育種攻關項目;四川省基本科研業務專項(SASA2014A06)
余春林(1984-),女,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家禽育種及家禽生產。
蔣小松(1962-),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