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堯
現在特效電影越來越多,甭管是大手筆還是小制作,好像沒有特效,都不好意思排片上檔。但是盡管不少電影用了特效技術,還是會被觀眾冠以爛片之名,如果影院大屏幕上有彈幕的話,這些電影的口土槽彈幕一定會溢出屏幕。不過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或許只能從視覺上感受一下特效電影的好壞,也只會將特效師(比如我)罵得狗血淋頭。但是一部特效電影變成爛片,可是有許多大家不了解的N種因素。
因素01:CG技術過硬——可是綠幕摳圖那么簡單
說到特效電影,就必須得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CG(Computer Graphics)特效。相信很多人腦海里能想到的就只是綠幕,認為特效就是單純的摳像,甚至許多電影團隊也這樣認為。雖然CG特效有很多官方解釋,不過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理解為把P圖升級成了P視頻,如果你可以把視頻每一幀畫面都連貫地PS成你想要的樣子,那你就算會做特效了。聽起來很簡單,但這中間的復雜程度是難以想象的。對于單張的照片來說都很容易找出PS的痕跡,更別說序列了,這也就是為什么特效這么貴的原因。
聽說前段時間國內某導演表示為了能夠駕馭某科幻大片的特效制作,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綠幕技術,這讓在下虎軀一震。其實綠幕摳像就是把綠色的部分去除,替換成CG制作的素材。雖然這項技術為電影特效帶來了革命,但只是特效工業流程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而CG制作才是特效最核心的部分,因為這一部分涉及到了概念設計、攝影機跟蹤、模型、材質、動畫、角色特效、物理特效、數字繪景、燈光渲染、合成等眾多流程。而CG特效更是聚集了一大幫各有所長的人,模型師懂得解剖結構,動畫師觀察運動規律,繪景師要去荒郊野外旅行,特效師要對大自然的力學、光學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些都不是簡單的綠幕摳像就可以完成的。
不過摳像雖然是基礎,但也是最容易被看出破綻的環節之一。在處理顏色不平整的綠幕以及頭發絲邊緣、煙塵等細節時,ROTO師要一遍一遍地檢查每一個像素,最后替換綠幕的內容之后還要還原這些細節。所以在觀影時,如果發現一些特效鏡頭的人物周圍有很多生硬的摳像邊緣,那觀眾就可以猛烈吐槽了。
為了保證質量,一些有經驗有良心的特效公司每天都會進行看片會(Dailies),其實也就是把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制作的CG素材的預覽效果都收集起來,總監和特效師們在大屏幕上討論制作的方向和反饋,這可以理解為先對自己的作品挑刺兒,以便盡可能地讓觀眾看到更完美的結果。每一個預覽的版本,特效公司都會有工具記錄和歸檔,方便以后查找和修改。
因素02:不懂特效的導演不是好導演
特效的意義是為了劇情而服務,目的是為了讓觀眾看到生活中難以看到的畫面。所以要拍出部好的特效片,導演必須對特效有很深入的了解才行。而現在很多影視作品卻是打著特效的旗號,但只是通過炫技來賺足眼球,這樣不僅特效浮夸粗制濫造,劇情也一塌糊涂。很多導演對于自己所要制作的特效并不是十分清楚,只是讓特效師制作出多個效果,再從中挑選自己最滿意的。更有甚者只是聘請了幾個國外有名的特效指導掛上名字來作為噱頭,可謂掛著羊頭賣狗肉。
說到特效大片的標桿,那必須是大師詹姆斯·卡梅隆。他是少數能夠對特效師描繪出自己腦中清晰畫面的導演之一。但做到這點并不簡單,首先需要的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了更好地呈現《泰坦尼克號》的場景,卡梅隆在50歲時獨自下潛至地球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體驗。這些切身的體會和對世界的觀察成就了他偉大的作品。
另外,創新能力也是導演不可缺少的技能。詹姆斯·卡梅隆是特技設計出身,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特技制作是極其重要而且具有革命性的。一部《阿凡達》重新定義了特效,3D立體技術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了突破,甚至因為這部影片,全世界的院線迅速增加了難以計數的3D熒幕。在CG替身演員身上安裝的特殊攝像頭也實時地完成了角色的面部表情捕捉。一個導演弄得跟科學家一樣,還能拍不出好看的特效大片么。
因素03:國內影視圈關于特效的那些套路
先談談錢的套路:中國市場投資方都喜歡認人買賬,認為只要請到了知名的導演和演員,一部電影的收益就得到了保障,只需要一兩百字的故事梗概和一張海報,就能拉到上億的投資。然后號稱一個億的電影也許只有7000萬是制作費用,3000萬都用到宣發上了,演員和導演拿走了4000萬,器材場地幕后工作人員等劇務用掉了2000萬,最后只剩下1000萬留給了后期制作。
當然還有時間的套路:當投資方找到導演和制片洽談新片的時候,可能連劇本都沒有定下來,就開始問這個電影年底能不能上。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商業模式,投資者關心的是如何快速地獲得資金的回流和豐厚的利益。所以在后期制作時,時間被壓縮得很厲害。原本特效師可以去實地考察拍攝素材的時間變成了只能在網上搜索參考素材。為了節約時間,放棄了大量的細節制作,每天都在加班,但連自己這一關都沒有過就到了Deadline。
后期變成了“背鍋俠”:很多導演由于不了解后期制作的要求,在拍片的時候不論拍成什么樣子,都會說“沒事,后期處理就行了。”于是直接導致了很多拍攝的素材都不能用,就算用了也很難做到理想的效果。而許多具體的問題,例如綠幕搭設的不合理,顏色不均勻等,都會導致后期制作非常麻煩。要知道特效并不是萬能的,這需要前期和后期無縫配合。
以上就是會。出寺效電影變成爛片的N種因素。但是不管怎么樣,身為一名專業的電影特效師,我們還是在努力為觀眾奉獻奇思妙想和不可能的畫面。所以當下次看到沒有讓你滿意的特效時,對我們可要輕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