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儉麗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多媒體渲染,再現情境;多元誦讀,體驗意境;讀寫結合,升華素養。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多媒體渲染;多元誦讀;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2-0060-01
提到古詩詞,不少同學會想到“枯燥”兩個字,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完全提不起興趣,學習被動,效率低,無法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這是因為傳統的古詩詞教學以背誦和默寫為主,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因此,改變古詩教學方式刻不容緩。
一、媒體渲染,再現情境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神貫注于課堂之上。借助優美的圖畫,配以適宜的音樂,可渲染出詩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誦讀古詩詞的熱情,從而體會古詩詞的“形美、音美、意美”。例如,教學《竹石》這首詩時,可采用多媒體播放小視頻、同時配有詩歌誦讀的形式。幻燈片展示出大片竹林挺拔地生長在巖石上,根緊緊地植進巖石的縫隙中,任憑風吹雨打,竹子仍堅強地屹立于風雨中。這樣的動畫情境,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如,教學《小池》一詩,先以潺潺溪流、蜻蜓點水、荷花綻放、搖曳倒影、蛙聲延綿一系列的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配以朗誦,讓學生感受初夏的美景,使靜的詩詞變成動態的風景,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的美景多么令人驚嘆。
運用多媒體教學,一改往日“朗讀——解釋——背誦”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多媒體圖文并茂地渲染出詩詞的意境,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詩詞中的潤物無聲和波瀾壯闊,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二、多元誦讀,體驗意境
古詩詞言簡意豐、自然流暢、音韻和諧。有的學生對詩歌平仄的韻律與意境完全體會不到,只是機械地閱讀與背誦。實際上,古詩詞創作講究韻律感,嚴格遵守詩歌的押韻、平仄規律,正確地誦讀古詩詞,能夠使學生領悟到詩詞的抑揚頓挫與節奏感,會得到音樂般的藝術享受。誦讀的方式有很多種:領讀、引讀、接龍讀、男女生對讀等等。多元的誦讀有助于學生真正品嘗到語言的精妙、詩詞的意境,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例如,在復習古詩詞時,教師可先以開場白的形式拉開帷幕:“春暖花開、驕陽似火、秋風送爽、寒冬臘月,四季的更替給我們帶來了絢麗的美景,今天讓我們感受詩人筆下的四季美景到底是怎樣的怡人、壯觀。下面我會播放不同季節的美景,請辨別出季節的小朋友大聲地、有感情地誦讀描寫這個季節的古詩詞,有獎品相送哦。”學生會爭相誦讀。在此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掌聲鼓勵和小獎品獎勵,并對學生的誦讀進行指導。比如《春曉》在誦讀時應注意:前兩句是寫看到的景物,所以朗誦時要用舒緩、柔和的語氣,音量不需過大,“鳥”字語氣要微微上揚,表現出詩人看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美景的喜悅心情。在讀“花落知多少”時,可重讀“落”,再逐漸減輕“知多少”的音量,表現出對落花滿園的惋惜之情。讓學生帶著這些技巧再反復誦讀詩詞,便能感覺出詩詞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多元的誦讀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活躍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枯燥的古詩詞教學變得生動起來。多元誦讀讓學生體會到誦讀的樂趣,領悟到詩詞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懷,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讀寫結合,升華素養
古詩詞文字精練,韻味悠長。學生對此類體裁的接受能力有限,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然而,若將古詩詞如講故事般教授給學生,再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故事的意境與描寫特點,那么,對學生而言,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能夠對詩歌的用詞與描寫特點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學習《贈汪倫》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古詩的內容轉換為記敘內容,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河邊,李白乘著小舟將要離去,好朋友汪倫來送行。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寫一個關于送別朋友的故事,從而表達出兩人的友誼,體會用水深喻情深的奇妙。結果很多學生將這種比喻應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有學生寫道:“我們是很好的朋友,能夠一起分享美好的東西,我堅信我們的友誼會像巍峨的泰山一樣,挺拔堅定,萬古長存。”還有學生寫道:“我認為友誼應該如清泉一般,在我疲憊受挫時,總會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清涼與舒心。”
讀寫結合的方式,不僅增加了課堂效果,而且在理解詩詞意境的同時,更讓學生體會到用詞的奇妙與精湛,學生在寫作時便會模仿和借鑒,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
四、結束語
總之,古詩詞博大精深、燦若星河,它是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文明的積淀。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元誦讀讓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元勛.小學古詩意境教學“四法”[J].江西教育,2009(11).
[2]高熙強.淺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以探討古典詩詞的藝術境界為中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05).
[3]劉南堅.古詩詞教學四宜[J].廣西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