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赫
龍蟠鳳逸古長安,
日照樓臺生紫煙。
氣象萬千如畫卷,
游人來往手相牽。
這一天,晨風徐徐吹人暖,
從那邊,走來一位美少年。
他來自,西亞帝國土庫曼,
皇太子,艾哈默德·沙米罕。
遵王命,尋求友誼結伙伴,
東渡萬里,來到中原。
他帶來,青金寶石,波斯地毯,
駱駝牛羊各三千。
暫住驛館,等待覲見,
乘閑暇,走上街頭,游覽觀瞻。
但只見——
清真寺,千人禮拜念經卷,
鐘鼓樓,東西對峙列兩邊。
大雁塔,勢比昆侖沖霄漢,
終南山,美若丹青神韻含。
白鹿原,秦始皇帝送王翦,
阿房宮,半展雄姿半凋殘。
長安景色,令人贊嘆,
沙米罕,流連忘返,步履蹣跚。
突然間,兩匹快馬,急如閃電,
黃衣使者站眼前。
傳圣旨:皇帝此時要接見,
沙米罕,彈冠振衣上金鑾。
寶殿輝煌金光閃,
文武大臣列朝班。
宮娥高舉龍鳳扇,
寶榻穩坐武則天。
頭上戴,冕旒冠,
赭黃袍,身上穿,
八寶御帶繡金線,
微笑之中透尊嚴。
沙米罕,跪在丹墀說心愿,
女皇帝,金口玉言圣旨傳:
我天朝,早與貴邦結友善,
想當年,出使西域漢張騫。
絲綢之路若彩練,
連接你我共暖寒。
太子親自來覲見,
年少有為好兒男。
未央宮,有個女官,司馬小燕,
稱得起,才貌雙全,文武相兼。
朕命她,隨你同回土庫曼,
效仿那,文成公主去和番。
女皇帝,圣旨傳罷珠簾卷,
沙米罕,拜謝天子賜姻緣。
司馬小燕,珠淚點點,
隨同夫君,離別家園。
她帶著,陪送的嫁妝,都是精心選,
有人參,有鹿茸,普洱茶磚。
各種瓷器六千件,
絲綢萬匹色斑斕。
車載馬馱人挑擔,
浩浩蕩蕩出長安。
小燕陪同沙米罕,
并肩西行,策馬揚鞭。
乍出京城,風光無限,
風和日麗,水綠天藍。
長亭外,古橋邊,大路平坦,
杏如豆,柳似眉,蝶舞蜂穿。
暖煦煦,花吐蕊,群芳斗艷,
亮晶晶,草含露,如鋪綠氈。
叮咚咚,瀑布落,氣象千萬,
撲愣愣,雁南來,展翅盤旋。
紅艷艷,朝霞起,連接兩岸,
風習習,透羅衣,幾分春寒。
沙米罕,脫錦袍,遞與小燕,
小燕含羞披在肩。
頓覺身暖心更暖,
低言軟語兩纏綿。
萬里迢迢行程遠,
古道漫漫出陽關。
看前方,黃沙片片金燦燦,
聽耳旁,駝鈴聲聲沉甸甸。
進入甘州敦煌縣,
莫高石窟入眼簾。
望佛像,栩栩如生多變幻,
見飛天,猶似高歌菩薩蠻。
蓮花石柱塵不染,
霓裳羽衣舞翩躚。
司馬小燕,連聲惋嘆,
心潮起伏,浪花兒翻。
取出琵琶袖口卷,
十指抖動撥絲弦。
【幕后伴唱:
風塵古道卷黃沙,
忽聽有人吹胡笳。
萬里西行奴去也,
若比伶仃薄命花。
雖蒙太子垂憐愛,
東望長安不見家。
我寄愁心與明月,
故效昭君彈琵琶!
音調起伏聲婉轉,
急似閃電穩似山。
輕似鴻毛隨風卷,
重似驚雷震連環。
眼看那,夕陽西下天色晚,
沙米罕,一盞銀燈口中含。
手握彩筆,刷刷點點,
含燈作畫,到五更寒。
他將那,小燕風姿,在窟壁展現,
反彈琵琶,飄飄欲仙。
這正是,絲綢之路,留下亮點,
小燕姐,青春永駐,笑看今天!
創作構想:
去年冬天,接到友人來電,讓我給楊菲寫段梅花大鼓。我與楊菲沒見過面,卻久聞其名,知道她是位優秀的青年鼓曲藝術家,由她擔綱的“青春鼓曲社”也開辦得紅紅火火。于是,我便應承下來,開始構思寫什么內容。剛剛過了兩天,楊菲就給我打電話,她說,最好能寫段有關“絲綢之路”的,這是大主題,有時代感。俗話說“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既然是演員命題,同時,這個主題也確實應該寫,我便動手查找資料。依我最初的打算,想寫今日“絲綢之路”的建設及其偉大意義,可是很難。今日的絲綢之路,涉及到多方面、多國家,一段鼓曲很難容納下如此厚重的內容。于是,我便效仿舞劇《絲路花雨》的創作手法,將故事轉向古代。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朝初年,首都長安就曾云集著西方諸國的商人與官員、貴族。他們或是經商、或是朝拜、或是與當地女子結婚,向大唐謀求友好。根據這一史實,我編撰了一個王子覲見皇帝,皇帝賜婚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把“絲綢之路”當作彩帶,連接著中國與海外,共謀發展,友誼長存。
世人皆知,敦煌石窟有幅“反彈琵琶”的壁畫,堪稱國寶。畫面上的美女究竟是誰,至今尚無定論。舞劇《絲路花雨》說她是英娘,我也可以說她是“司馬小燕”。這篇作品既然是為楊菲度身定制,根據她的特長,她既會彈琵琶,又會“含燈”演唱,我便寫了“風塵古道卷黃沙”那八句自彈自唱及王子“含燈”作畫的場面。我覺得,早年一些劇作家專門為演員“量體裁衣”,我們曲藝工作者也應該借鑒與繼承。作者與演員共同探索,也許會創作出具有特色的曲目。根據梅花大鼓清雅、婉轉的風格,我在語言上也盡量追求美感。句式上采用了“樓上樓”的手法,同時,根據劇情的需要,有機地寫了幾段風景。當然,作品不算完美,還待演員二度創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