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香 章春艷 詹艷 楊勇 曹政


[摘 要] 目的 觀察喜遼妥軟膏聯合微波治療在心臟介入術致皮下血腫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經橈動脈行心臟介入術后出現皮下血腫19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98例)和對照組(97例),兩組患者均行心臟介入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喜遼妥軟膏涂抹,并于術后24h聯合使用微波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喜遼妥軟膏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療效與腫脹程度的關系。結果 兩組患者經相應方法治療后,比較兩組痊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1,P<0.05);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06,P<0.01);觀察組患者患肢腫脹、疼痛消退明顯優于對照組,輕度腫脹的患者療效優于腫脹嚴重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喜遼妥聯合微波治療能明顯促進皮下血腫的吸收,減輕疼痛,且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喜遼妥;微波治療;皮下血腫;心臟介入
中圖分類號:R454.1;R81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816X(2016)04-0326-02
隨著介入手術及器械的發展,經橈動脈途徑行心臟介入治療,因其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患者不需長時間臥床,不影響日常生活,在臨床廣受醫務人員及患者的歡迎,故經橈動脈為冠脈介入治療的首選途徑[1]。但是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來說,由于合并較多慢性病,加上自身生理特點,血管脆性大,使用較多抗凝藥,尤其容易發生外周血管并發癥,其中最主要的血管并發癥為皮下血腫[2]。另外,橈動脈有較多的解剖變異,血管細小,超滑導絲容易誤進入到細小的分支血管,引起血管的損傷,而致分支血管的破裂出血,也容易形成前臂血腫[3]。前臂血腫是經橈動脈途徑行心臟介入治療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國內曾有專家報道其發生率為0.5%左右[4]。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劇烈的疼痛還可造成血管痙攣,冠狀動脈缺血,誘發心血管事件。臨床上一般較小的血腫不需給予特別的處理,較大的血腫常需給予加壓包扎、抬高、制動、硫酸鎂冷敷等處理,以促進血腫的局限及吸收。由于皮下血腫從局限到吸收過程緩慢,且血腫導致的疼痛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生活帶來不便[5],還會導致平均住院日延長,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會直接影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為了加快皮下血腫的吸收,減輕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使用喜遼妥乳膏聯合微波治療前臂血腫,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心臟病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經橈動脈途徑行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195例,入選標準: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治療,術后出現皮下血腫,血腫局限,無進行性加重,皮膚無破潰,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使用微波治療禁忌證;腫脹部位皮膚嚴重破潰,影響涂藥;血腫進行性加重。其中Ⅰ度腫脹102例,Ⅱ度腫脹87例,Ⅲ度腫脹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98例,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齡38~78歲,平均(54.72±16.63)歲。前臂Ⅰ度腫脹51例,Ⅱ度腫脹44例,Ⅲ度腫脹3例;行冠狀動脈造影術(CAG)32例,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66例;對照組97例,其中男62例,女35例,年齡39~80歲,平均(53.54±15.26)歲,前臂Ⅰ度腫脹51例,Ⅱ度腫脹43例,Ⅲ度腫脹3例;行CAG患者32例,行PCI患者6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使用肝素的劑量、抗凝藥物的應用、基礎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均為同一組醫護人員操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即在皮下血腫皮膚張力較高處(避開穿刺點)涂抹喜遼妥乳膏,范圍完全覆蓋整個皮下腫脹部分并超出2~3cm,用手指輕輕涂抹均勻直至完全吸收。觀察組除按對照組方法外,術后24h聯合使用微波理療,每次20min,Bid,能量選擇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微波溫度及患者主訴,避免灼傷皮膚。
1.3 觀察及評判標準[6]:每日定時用記號筆畫出疼痛、腫脹及瘀斑的范圍,治療72h后觀察療效。治愈:皮下腫脹及疼痛癥狀消失;顯效:用藥后疼痛癥狀明顯消失,皮下腫脹消退面積大于80%;有效:用藥后疼痛癥狀稍緩解,皮下腫脹消退面積小于80%;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腫脹分三度,Ⅰ°腫脹:皮紋存在,輕度腫脹;Ⅱ°腫脹:皮紋消失,但無水泡形成;Ⅲ°腫脹:有張力性水泡形成。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后判定療效: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8(89.80%)和69(71.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術后72h腫脹程度比較:術后72h,使用喜遼妥聯合微波理療效果更優于單純使用喜遼妥組,兩組患者中,腫脹程度越輕,療效越好,即Ⅰ°腫脹療效優于Ⅱ°,Ⅱ°腫脹療效優于Ⅲ°,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的發生,見表2。
3 討論
喜遼妥主要成分為多磺酸黏多糖,由動物臟器中提取制作而成,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蛋白質分解酶及透明質酸酶的活性,改善細胞間質的通透性、黏稠度、聚合作用及水合性,促進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刺激受損內皮細胞再生,促進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并阻止局部炎癥的發生,因此臨床常用于靜脈炎的預防及治療[7]。有研究者認為喜遼妥能快速通過皮膚,滲透到皮下,吸收滲液,所以用藥后能迅速解除局部疼痛和壓迫感,能緩解腫脹,促進血腫的吸收并能減輕水腫[8]。微波是一種穿透力很強的高頻電磁波,其作用機制為減少自由基的生成和炎性介質的釋放,提高組織再生能力,并吸收滲液,因而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且作用均勻,產生的熱效應能使局部溫度升高,血管擴張[9],二者合用能使喜遼妥更迅速地透過皮膚,到達皮下組織,使其消腫作用增強。由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術中及術后會使用不同量的抗凝藥,一般認為皮下血腫24h以內忌用熱療,防止因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而致傷口出血[10]。而微波作用溫和,在臨床使用中,觀察組術后24h后使用,未見加重出血的發生,提示術后24h后使用微波理療較安全,但仍需密切觀察,有疼痛及腫脹明顯加重時應該分析原因,及時加強處理。本研究顯示療效與腫脹程度有關,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對于皮下血腫要盡早干預,值得注意的是,觀察組與對照組重度腫脹疼痛治療無效的患者中,經進一步檢查,有2例為橈動脈閉塞,2例為過度壓迫致皮膚壞死,所有重度腫脹疼痛的患者經綜合治療1周~2周后癥狀緩解,而輕中度的腫脹、疼痛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提示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對于程度較重皮下血腫及疼痛,要根據情況,充分判斷,選擇多種合適的治療方案加以綜合治療,避免貽誤患者病情。由于研究時間短(72h),樣本量小,喜遼妥軟膏聯合微波治療皮下血腫的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梓香,謝玉波.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橈動脈止血氣囊首次減壓時間對患者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5,15(4):321.
[2]陳曉英,孫淑鑾,李玉琴.云南白藥氣霧劑治療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皮下血腫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2):2859.
[3]曾玉李,馮秋紅.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前臂血腫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29):6177.
[4]楊樹鵬.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致前臂血腫及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88.
[5]王靜.橈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前臂血腫處理方式的探討[J].護理研究,2015,29(5):1643.
[6]瞿廣素,甘春霞,羅維.喜遼妥與硫酸鎂治療PCI術后皮下血腫療效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7):2102.
[7]章春艷,詹艷,任金梅.等.磺酸黏多糖乳膏聯合硫酸鎂治療多巴酚丁胺引起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4):346.
[8]唐惠林,翟所迪.喜遼妥軟膏防治微血管循環障礙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8):946-951.
[9]羅琳雪,陳麗芬,盧健.喜遼妥軟膏聯合微波照射治療靜脈留置針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7):873.
[10]朱曉萍,仇靜波.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血腫預防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7):209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