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高度重視備春耕生產工作,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對此作出了專門部署。
推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受國內外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玉米臨儲價格下調,農民收入受到影響。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進農民增收。優化種植結構。按照省種植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今年遼源市調減籽粒玉米5萬畝(東豐3萬畝、東遼2萬畝)。各縣區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草則草,宜特則特,宜林則林,抓好青貯玉米、苜蓿草等飼料作物和食用菌、中藥材、榛子、黑果花楸等經濟作物試點。重點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依托正旭食用菌、那丹伯食用菌產業園、東豐佰晟源等經營主體,采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把食用菌產業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新改擴建一批棚膜蔬菜項目,支持市農科院設施蔬菜園、東豐縣聚鮮園、東遼縣德忠溫室蔬菜園等棚室經濟發展,推動全市“菜籃子”工程建設。調整品種結構。立足“黃金玉米帶”和“白金水稻帶”,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實施“健康米”工程,推廣稻田養蟹、稻田養鴨等綠色種植模式,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玉米、雜糧、大豆,打造“源頭牌”綠色有機糧食,靠品質贏得市場,靠品牌提升效益。三是降低生產成本。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促進農業生產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大力推廣節肥、節藥、節水、節電、節油技術,把過量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減下來,實現節本增收。
積極做好資金準備。2015年全市糧食產量223.5萬噸(22.35億公斤),商品量在185萬噸(18.5億公斤),遼源市入市收購糧食企業94戶,目前已收購糧食115萬噸,農民手中余糧約70萬噸。農民通過售糧、務工等收入自籌資金83700萬元,銀行貸款17800萬元,累計籌集資金101500萬元,能夠滿足春耕生產資金需求。
迅速做好物資準備。2016年,農資供應總體來說貨源充足,品種齊全,能夠保障春耕生產需求。全市計劃用種5530噸,現有貨源5760噸,已到戶4313噸,到戶率78%;底化肥計劃17.2萬噸,貨源充足,已到戶8.8萬噸,到戶率51%;其它農資準備和往年同期相當。全市農機保有量3萬臺套,目前已檢修1.95萬臺套,完成檢修任務的65%。
扎實做好農民培訓。一是完成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申報工作。全市預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650人;二是組織冬春農業科技培訓。市縣農業部門深入村屯,采取集中培訓與實地觀摩相結合,專家授課與致富能手現身說法相結合,現場指導與熱線服務相結合,通過各種形式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為農民發家致富傳經送寶,激發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面對玉米臨儲價格下調、農民收入受到影響這一形勢,我們結合本縣區、本鄉鎮產業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促進農業結構轉型升級。全市計劃培訓20萬人次,已辦培訓班736期次,已培訓13.8萬人次,完成培訓計劃的69%。發放科技資料、宣傳單62萬份。
強化農資監管。當前備耕生產已進入重要時期,農資產品即將步入銷售旺季。2月29日,農業部等八部門聯合召開了2016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會后,省農委主任李國強部署2016年全省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工作,要求扎實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根據會議精神,遼源市已經制定下發《2016年全市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方案》,將發揮兩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的作用,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扎實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打擊制售“假種子、假農藥、假肥料”的坑農害農行為,讓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藥、放心肥”,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加強農資價格調度。2016年種子價格90元/袋(每袋6000粒),而上年種子價格60元/袋,種子價格比上年漲50%;化肥均價下降150元/噸。下一步繼續跟蹤農資到戶情況,確保今年春耕不誤農時。(遼源市農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