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發展新形勢下,作為農業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6年,前郭縣共需備耕資金12億元,現已籌集10.9億元,占備耕總資金的91%。全縣備耕所需種子1.2萬噸,化肥22萬噸,截至目前水稻種子、玉米種子和化肥入戶率分別為99%、85%和77%。全縣3月底備耕基本結束,水田4月初開始育苗,5月5日開始插秧,5月25日結束插秧。旱田4月15日前整地完成,4月20日掀起播種高潮,5月5日大田播種基本完成。
發展綠色農業
驚蟄一過,前郭縣吉拉吐鄉七家子村農民東成田就忙了起來。雖然參加合作社后種子、化肥都由社里負責,但自家8畝地的水稻育苗還是夠他忙的了。2015年合作社種植的有機稻獲得大豐收,賣上了高價,2016年東成田的備耕生產積極性非常高。他高興地說:“同樣的地,產量雖然減了,但掙的多了,以后咱家地就種綠色有機稻。”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陳東奎介紹,合作社2015年第一次嘗試種植綠色有機水稻,1公頃增收8000元,“七家子”品牌大米也因為口感好、無污染受到市場青睞。2016年,參與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的農戶達到了150戶,農民也在實踐中認識到農產品的質量才是增收的法寶。
2016年,七家子村將繼續加大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對于備耕情況,陳東奎介紹,種子和有機肥等都是統一使用,由黑龍江科學院提供,品質和數量都沒有問題。現在農民正在忙著拉育苗土,準備育苗。
作為全省重要的水稻產區,近年來,前郭縣不斷加快水稻生產現代化建設,積極推進水稻生產技術創新,水稻生產走在了全省前列。2016年,該縣將大力推廣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預計水稻航化技術推廣面積將達到30萬畝,讓農民通過提升水稻綠色品質實現增收。
調整種植結構
與吉拉吐鄉大面積種植水稻不同,洪泉鄉氣候干燥,玉米、花生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的90%左右。備耕生產中,該鄉著重在“調”字上做文章,引導農民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增收。鄉里積極組織農技服務、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備耕一線,為農民講解新形勢、新政策,送去新品種、新技術,幫助和指導農民科學選購種子和農用物資。同時,引導農民通過網絡查閱學習農業生產知識、了解有關惠農政策以及市場供求信息,享受信息時代的紅利。結合備耕形勢,該鄉還積極引導農民施用養殖場、農家院里的畜禽糞便等農家肥搞“低碳”種植,全力促進種植業、養殖業融合發展,有效控制農村污染,發展綠色農業,實現農作物增加產量和降低成本的“雙贏”。
前郭縣大多數鄉鎮和洪泉鄉一樣,以種植玉米為主。在2016年備耕生產中,該縣將優化玉米種植結構作為重點,認真做好生產引導工作。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90期,電視科技講座30期,科技趕集5次,累計培訓農民10萬人次,印發培訓手冊等技術資料5萬份,引導農民準確把握好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抓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實現更大的增收。
2016年,前郭縣將繼續鞏固南部玉米、中部水稻、北部瓜菜、西部雜糧雜豆的農作物種植格局,穩定水稻生產,優化玉米結構。全縣計劃農作物播種面積48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33萬畝,其他經濟作物50萬畝。確保玉米調減20萬畝以上,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量達到300萬噸以上。
推進全程機械化
在吉拉吐鄉,農田里只見少數拉育苗土的農民,已不見備耕“大場面”,當地農民介紹說,現在不同以往,別說備耕,就是春耕也見不到多少人忙,如今種地都是用機械,幾天就忙完了,其余時間都是忙著打工或“種大棚”。
作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前郭縣一直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2016年,該縣將進一步鞏固在全省率先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工作成果,全面落實農機敞開補貼政策,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項目,不斷優化裝備結構,大力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縣農機總保有量5.91萬臺,機械總動力172萬千瓦,機耕水平要達到99.5%,機播水平99%,機收水平85%,三項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日前,前郭縣政府已經成立了農機維修服務小分隊,深入鄉村開展農機具檢修工作,確保及時投入春耕生產作業。(前郭縣農業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