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高俊仙


摘要:試驗比較了不同濃度(25毫克/公斤、29毫克/公斤、33毫克/公斤、37毫克/公斤)10%啶蟲脒乳油對刺槐蚜蟲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在水中分散性良好,試驗用量33毫克/公斤在藥后7天防效大于99%,可有效防治刺槐蚜蟲且對樹木安全。
關鍵詞:啶蟲脒;乳油;刺槐蚜蟲;田間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8.041
目前,刺槐、槐樹、紫穗槐等園林樹種是我國城市綠化重要樹種,且栽植面積日益增加,栽植范圍逐漸擴大。刺槐蚜蟲(Aphis medicaginis koch)是刺槐、槐樹主要蟲害,不僅以成蟲、若蟲群集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彎曲,嫩葉卷縮,枝條不能生長,而且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嚴重影響刺槐、槐樹正常生長,甚至死亡。隨著蚜蟲抗藥性的不斷提高,采用不同的藥劑進行防治十分必要。
本文以不同10%啶蟲脒乳油對刺槐蚜蟲田間防效進行研究,為今后藥劑的輪用或替代奠定基礎。
1試驗條件
1.1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刺槐蚜蟲(Aphis medicaginis koch);刺槐。
1.2環境,設施栽培條件
本試驗設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林場內,面積3畝,樹種為刺槐,株行距為3米×4米,土壤為壤土,略堿。試驗林管理水平中等,水肥條件一致。試驗期間未使用過其他殺蟲劑。
2 試驗設計和安排
2.1 藥劑
10%啶蟲脒乳油(河北益海安格諾農化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2.2 藥劑用量與編號(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2.3 試驗區組安排
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4次重復,20個小區,每小區4株樹,隨機區組排列。
2.4 施藥方法
采用常量噴霧,噴霧必須均勻,要求是不重噴、漏噴,空白噴等用量的水。使用的是泰山-18型機動高壓噴霧器,噴頭孔徑1.2毫米。在蚜蟲發生初盛期噴1次。每株樹噴藥液3.5升。
3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3.1氣象資料
2015年8月17日,施藥當日,晴天,略有微風,氣溫最高為29℃,最低為22℃,平均為25.6℃,無降雨。
本試驗期間:2015年8月17日~2015年8月24日,氣溫最高為34℃,最低為19℃,平均為25.7℃,共降雨1天,降雨量為2.5毫米,降雨在藥后第6天。試驗期間無影響試驗結果的災害性氣候。
3.2 土壤資料
土壤為壤土,pH值為8.4,有機質含量中等。
3.3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藥前調查基數,藥后1天、3天、7天各調查一次,共調查4次。
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蟲劑防治園林蚜蟲。
3.4 藥效計算方法
CK-PT
防治效果(%)= ———————×100
CK
式中:CK——空白對照區蟲數;
PT——藥劑處理區蟲數。
4 結果與分析
表2 10%啶蟲脒乳油防治蘋果樹蚜蟲試驗結果
注:上表中的防效(%)為各重復平均值。
由表2可知,藥后1天,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3500倍、3000倍、2500倍的防效分別為79.55%、84.00%、88.05%、83.44%,其中,以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3000倍液時,防治效果最好,經過方差分析發現,與其余三個處理間差異十分顯著;其次為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500倍,方差分析,除與10%啶蟲脒乳油用量2500倍液間水平相當,不存在差異外,與其余兩個處理間差異十分顯著;再次為10%啶蟲脒乳油用量2500倍液,方差分析,除與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間水平相當,不存在差異外,與其余兩個處理間差異顯著且極顯著;第四為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方差分析,與其余三個處理間差異顯著且極顯著。
藥后3天,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3500倍、3000倍、2500倍液的防治效果為93.85%、95.72%、97.66%、95.07%。其中,以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經過方差分析發現,與其余三個處理間差異十分顯著;其次,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方差分析,除與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2500倍液間水平相當,不存在差異外,與其余兩個處理間差異十分顯著且極顯著;再次為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2500倍液,方差分析,除與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間水平相當,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余兩個處理間差異顯著且與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000倍液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第四為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方差分析,與其余三個處理間差異顯著且與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000倍、3500倍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藥后7天,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3500倍、3003倍、2500倍的防效分別為98.22%、99.12%、99.76%、99.03%,其中,以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000倍防效最好,其次為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3500倍,再次為對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2500倍,第四為試驗藥劑10%啶蟲脒乳油用量為4000倍,方差分析,同藥后3天。
由此可見,試驗藥劑16%啶蟲脒·氟酰脲乳油在水中分散性良好,試驗用量33毫克/公斤在藥后7天防效大于99%,可有效防治刺槐蚜蟲且對樹木安全。
參考文獻
[1]劉鳳元,馮繼梅.遼寧朝陽市區國槐的幾種主要蟲害及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5):22-23.
[2]楊愛農,徐光余,李多祥,等.刺槐蚜蟲發生規律及防治試驗[J].農技服務,2008,25(07):155-156.
[3]趙社磊,常紹輝,屈俊鵬.槐蚜蟲、刺槐種子小蜂及剌槐莢螟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3(12):32-33.
[4] 李山明,任艷麗,耿艷麗.啶蟲脒、吡蟲啉及其與農藥全能增效劑混合后對桃蚜防治試驗初報[J].河北林業科技,2007,(03).
[5] 王梅林,孫新杰,范培林,張政,薛照宇,梁林麗.輕型直升飛機噴灑啶蟲脒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
[6] 容仁學,黃晞,黃軍軍,陳德毓,鄧詩淑,湯宗輝.農用有機硅助劑+啶蟲脒防治柑桔蚜蟲試驗[J].廣西植保,2008,(02).
[7] 曹秀云,劉玉祥.桃樹蘋小卷葉蛾防治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08).
[8] 周洪旭,董立忠,隋忠梅,顧松東,趙川德,張磊.蘋小卷葉蛾和桃潛葉蛾在桃園中的發生規律[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5,(03).
作者簡介:張麗紅,山西晉路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