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瑩
摘要:從當前商業銀行開展理財產品質押的情況以及所涉及訴訟糾紛的情況看,對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效力進行司法認定仍存在難點。本文在對理財產品的法律性質及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存在風險的研究基礎之上,提出了理財產品質押效力司法認定的建議和較為完善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權利質押;法律風險;物權法;法律依據
一、理財產品質押效力司法認定的難點
從當前商業銀行開展理財產品質押的情況以及所涉及訴訟糾紛的情況看,對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效力進行司法認定存在以下難點問題:
(一)把握物權法定原則。銀行理財產品既不屬于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三條第(一)項至第(六)項所明示列出的可出質權利范圍,也不屬于第(七)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我國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對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做出規定,導致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在現階段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理財產品作為質押物的屬性存在爭議。
(二)認定理財產品法律性質。當前,將理財產品質押認定為一種權利質押是一種共識。但理財產品屬于何種權利,則在實務和學術界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有應收賬款說、類存單說、信托說、類基金份額說等。不同的權利屬性,對其質押生效要件有不同要求,也導致不同的法律效力認定結果。
(三)認定是否滿足物權公示要求。在對理財產品進行定性的基礎上,如何進行質押公示,是涉及物權法公示公信原則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如將理財產品認定為應收賬款和類基金份額,就要進行質押登記;如認定為類存單,則要交付權利憑證。銀行理財產品中,投資者持有的是與銀行簽訂的理財協議、產品說明書及客戶回單,上述憑證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權利憑證”。當前有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只是與客戶簽署了一份留置協議書,這種情況下,不能認定為辦理公示手續,也難以構成有效質押。
二、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存在的風險
(一)理財產品質押優先受償權存在不確定性
在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貸款的實際操作中,銀行通常采取監管、凍結出質人理財產品資金返還賬戶的措施,但這種雙方之間的約定實際上并不能起到對質押擔保進行公示的效果,且由于我國法律法規未對理財產品可質押性作出規定,因此在發生借款人涉及經濟糾紛訴訟或有權機關對借款人賬戶采取強制凍結、劃扣措施等情形下,法院可能不支持銀行對理財產品資金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二)理財產品價值波動可能導致貶損
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銀行理財產品可分為保證收益型和非保證收益型,其中非保證收益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保證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這兩種理財產品的本金部分是固定的,理財產品的價值相對穩定,可以覆蓋所擔保的貸款債權,市場風險尚屬可控。但對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由于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很可能會導致理財產品貶損后的價值低于客戶未清償的貸款本息。
(三)是質物未能及時變現的風險
很多銀行設計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是有固定的到期日的,在主債權出現違約的情況下,債權人很可能因為質押品的到期日未到而無法及時變現,從而形成不良資產。
三、理財產品質押效力司法認定的建議
(一)將理財產品質押類推為應收賬款質押的效力認定
1.理財質押合同約定為應收賬款質押并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辦理質押登記的,應認定為有效。
2008年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提出《關于準許以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融資提案》建議由全國人大對《物權法》第223條“權利質權”條款進行修改增加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可質押的權利或由最高人民法院征詢銀監會的意見后通過《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準許商業銀行接受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作為質押物以滿足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融資需求。
最高人民法院作為該份政協提案的答復部門回復“根據《物權法》第223條的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能否質押的問題應由法律或行政法規作出明確規定是最恰當的做法……在法律或行政法規沒有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質押作出規定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也無權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創設新的權利質押類型。但是對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否類推適用《物權法》已有明確規定的權利類型如應收賬款則可以進行調研與探討。對此問題我們將在《物權法》司法解釋的制定過程中予以研究并在進行必要調研、與有關行政機關協商后在適當時機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對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1847號財貿金融類288號提案的答復》法辦〔2008〕247號。傾向于在當前無明確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將銀行理財產品質押類推適用于應收賬款質押。
在此情況下,如果當事方所簽訂的理財產品質押合同將質物描述為投資者對銀行在理財合同項下未來應支付的理財本金及收益的應收賬款,并且根據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在中國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辦妥質押登記的,應認可理財產品質押的效力。
2.如果商業銀行與出質人在質押合同中將理財質押約定為應收賬款質押卻未按法律規定辦理質押登記手續的,由于缺乏質押登記公示程序,應認定為質押未設立,質權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二)將理財產品質押類推為存單質押的效力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部分法院將理財產品質押類推為存單質押并確認其有效的案例,應認為這也是一種合理的類推適用方式。應區分不同的銀行理財產品種類,根據其不同性質判斷可否類推為存單質押。
1.對于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前者商業銀行承諾確保本金收益的兌付,后者銀行對本金承諾兌付,在商業銀行與客戶間構成債權債務關系,類似于存款的法律關系,因此可類推適用存單質押。
2.對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商業銀行并不承諾本金和收益的兌付,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實質法律關系為信托關系而非債權債務關系,在此情況下不能類推適用存單質押。
(三)對于以保證金形式設立理財產品質押的效力認定
即便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融資業務采取了應收賬款質押方式但在最高院《物權法》司法解釋出臺以前仍無法避免出現各地法院憑借不同理解作出不同效果的判決的情況。為進一步緩釋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法律風險有必要將銀行理財產品的回款賬戶設定為保證金賬戶以保證金的合法形式對抗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有些商業銀行與客戶約定理財收益分配賬戶為保證金賬戶,并將該賬戶予以凍結控制,以此方式實現質押。
四、理財產品質押貸款的風險防范
(一)重視貸前調查,防控現實風險
1.嚴控客戶準入門檻,防范信用風險。銀行要仔細核查借款人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關注其清償能力,選擇實力較強、資質良好、具有真實資金需求和用途、無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作為債務人。
2.審慎選擇出質標的,防范操作風險。銀行應嚴格界定可供質押的銀行理財產品種類和范圍,優先選擇財產價值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來辦理質押業務,并應合理評估理財產品市場價值及變化,根據理財產品的類型審慎設置質押率。目前,銀行辦理理財產品質押貸款的質押率主要是根據不同種類理財產品價值的穩定性按7至9折不等來確定。
3.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防范市場風險。盡管銀行理財產品比股票、基金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其價值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為了減少銀行的質押風險,建議貸款期限不宜過長,例如規定理財產品融資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二)落實登記公示,確保質押效力
鑒于質押以交付或登記為生效要件,通過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辦理理財產品的質押登記手續,可增大理財產品質押被司法機關認可的可能性。
同時,銀行應要求出質人將理財產品的認購憑證(包括但不限于雙方簽章的認購協議書、理財產品說明書、回單等,上述憑證在一定意義上屬于權利憑證)的原件作為質押物權利憑證移交銀行保管,實現權利憑證的轉移占有。
(三)加強貸后管理,提升安全系數
1.保證金專戶狀態跟蹤,控制資金流向。銀行客戶經理應定期對已質押的理財產品資金返還賬戶監控情況進行檢查以確保貸款安全。在合同中約定銀行有權采取凍結措施,對理財產品賬戶進行凍結處理;可以行使抵消權,有權直接劃收賬戶資金用于清償貸款本息。
2.跟蹤質物價值,采取保全措施。對于價值變動性大的理財產品銀行應建立理財產品凈值跟蹤機制。當理財產品價值下降導致質押率上升超過審批條件時銀行應立即停止其授信額度使用并通知授信申請人要求其增加保證金、補充質物、歸還部分貸款或追加銀行認可的其他擔保措施。
3.質押登記狀態跟蹤。銀行應定期在人行登記系統上對已質押登記的應收賬款進行跟蹤檢查,及時進行變更登記、展期登記,發現異議登記。
參考文獻:
[1]鄭學軍.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授信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J].國際融資,2009(10)
[2]李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研究[D].復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