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明
摘要:我國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起步較晚,至今仍缺乏一定的規范和統一性,存在很多的問題,近年來國家為了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但各種不同方案的實施,反而造成了比較混亂的局面,本文通過對傳統的制度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使我國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2015年國家下發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這次改革使得我國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開始邁向了新的階段。
一、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現狀分析
從我國各個省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情況來看,基本處于改革啟動緩慢,改革難以推進的現象。盡管2009年初廣東、上海、浙江、山西、重慶5省市已經獲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試點,發展至今,雖然有很多省市出臺了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案,但啟動真正改革的卻很少。很多省市在試點改革前期都在著力推動事業單位分類制度改革,按照事業單位的職能,將事業單位分為承擔行政職能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和從事公益服務的三個類型,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開的原則,通過調整、剝離、轉移等方式,對不同類別的事業單位實施不同的改革。對仍屬于事業制的單位建立了和企業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在更高層次的養老保險上有所區分,維持了職工原來的退休待遇水平;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也遵循此路徑,最終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較為統一規范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機關單位保障邁入社會保障,建立政府、單位和個人三者共同負擔的強制性養老保險、年金和個人儲蓄相結合的現代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困境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作為一種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與機關事業單位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密切相關,該制度的改革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現行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對穩定機關事業隊伍、保障離退休人員晚年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基于基金的征繳、支付、管理及監督的具體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困境,影響了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改革工作。
(一)缺乏基本法律保障
由于國家出臺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的法律文件較少,大多依據的是一些辦法,這就使得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參照企業有關養老保險法規,大多與機關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不符,而且各級經辦機構執行的具體政策也存在著差異,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執行政策的統一性較差。
(二)制度設計不合理
企事業單位一直采取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單位在經歷九十年代改革后,養老保險制度逐漸規范化、常態化,統籌層級不斷提升。但是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不規范的工資機構依然存在,實際工資與隱性工資同時存在,難以認定繳費基數,同時養老保險費用由各級財政負擔,養老保險水平遠遠高于企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水平,過高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水平很難和企業融合,同時制度層面的征繳基數與征繳比例等問題也很難統一。
(三)碎片化困境
我國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的統籌對象和范圍存在不一致的問題。我國各個地市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是依據當地實際財政情況,采用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的辦法,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有的地區是全員統籌制度;有的地區對機關、全額、差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統籌;有的對事業單位實行統籌,機關單位沒有實行統籌;這種碎片化管理現狀,導致不同地區在養老保險負擔與養老待遇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四)缺乏有效的基金監督機制
我國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現在基金的監督主要是由財政和審計部門負責。主要手段是通過抽樣調查,不定期地對基金進行檢查,而受保護人并無途徑對所繳納的養老保險基金進行群眾監督,也不能了解現行養老保險基金的實際收支及運營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監督的漏洞,出現挪用基金的情況。
三、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出路
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不僅關系著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障的合法權益,也關系著我國整體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展,只有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才是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健康發展的出路。
(一)加快社會保險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立法先行是社會保險制度安排的一項基本原則,在今后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的改革中,必須盡快制定并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在原有《社會保險法》基礎上逐步加入事業單位相關養老保險法律內容。
(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
制定出臺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及征繳條例、配套規章,建立完善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統一的、規范的、強制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三)擴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統籌范圍
現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參保范圍較窄,在今后的改革中,要拓寬養老保險的參保范圍,從法律方面加以約束,強制規定所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必須參保,聘用的合同工也納入參保范圍,這樣才能有效杜絕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欠保和逃保的情況。同時對于以前未參保的單位,應該適當鼓勵,針對之前的欠費可以考慮視同繳納或者 通過分批次繳納并免收滯納金的優惠政策等。
(四)加強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監督管理
機關事業保險基金的監管在我國還沒有引出足夠的重視,大部分都是靠政府監管。作為單位和個人群體無法對社保基金實行監督。我國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要發展,就必須要加強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建立起國家、第三發組織和參保個體三方組成的有效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林祥.關于深化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向導,2011(02)
[2]王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中國網,2010.
[3]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評估與發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