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清
摘要: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為監管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在政府職能的強化、政府執政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都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實際上,績效審計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我國審計領域的發展趨勢。本文旨在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并著重探討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希望能夠對國家審計職能的發揮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探析
1.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重要意義
1.1 適應新的政府職能與財政體制
政府職能從來就不能與國家審計相割裂,也必須時時確保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基于這一點,審計單位必須了解政府職能、高度把握改革實況,進而完成自身理念的更新和工作重點的轉換,通過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實現其服務職能的最大限度發揮。
1.2 滿足人民群眾和政府部門的要求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事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這也對審計部門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審計部門只有強化對資金的管理監督、及時發現政府在資金運作時出現的紕漏,才能提出最為合理、科學的改進策略。在落實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只有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和政府部門的實際情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才能實現以績效統計為核心的工作思路轉變。
2.現階段我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
2.1 體制仍需健全,意識嚴重欠缺
盡管我國早已全面推進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但總體體制環境依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政府、審計以及公共財政都存在著一些弊端亟待完善。例如,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職能轉換依然不夠高效,權力與責任依然不夠明確;公共財政仍受傳統財政模式的較大影響,其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著透明化程度不足、細節不合乎規定的狀況;財政審計工作無法脫離行政的干涉,其獨立性自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僅如此,我國審計領域的工作人員往往也無法充分認識到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要意義,這必然會導致績效審計工作對財政資金的監管和評價不夠公正和高效。除此之外,政府審計部門中較低的專業人才比例也會對績效審計工作造成負面影響,由于這些部門的員工中大多都受到了傳統財務資金審計工作模式的干擾,往往不情愿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舊觀念的轉變,這對于審計工作也是不利的。
2.2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法制建設遲滯
法制環境的完善與否決定了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但若相關的法律法規無法做到及時更新、條文清晰、權責明確,或者無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就很難保障績效審計工作的有效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財政監管權威性的降低,預期的約束與監督效力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這種現狀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法制建設工作比較落后,無法跟上當前經濟社會飛速前進的腳步,最終導致了脫節的情況。
3.完善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有效措施
3.1 推動體制改革,將績效審計工作獨立出來
審計單位獨立于被審計單位之外且不受其影響是審計的重要準則,要想實現這一點,財政資金績效審計部門必須具有高度的獨立性,從而確保其工作的客觀和公正。基于此,我國應大力推動全方面變革,深化政府、審計、公共財政等領域的體制調整,確保政府機關之間權責分明,進而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公開性、透明性。只有完成了政府職能的良好轉變,才能夠保障市場的調節功效,真正構建起一個有利于績效審計工作的大環境。
3.2 規范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法制建設
在依法治國的政策背景下,充分實現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法律體系的進一步規范,才能為其提供全面保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更新和調整法律法規中已不適應當今形勢的條款,并對其中約束對象進行充分細化,從而使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有著堅實的法律基礎和高度的權威性。只有迅速建立起更加完備的審計法律系統,全面實現績效審計工作的權威性、規范性,才能為績效審計工作的大面積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3.3 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審計與預算的充分結合
對于績效審計工作的普及而言,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但這需要預先細化和確定績效評價的標準和指標,并將其作為審計工作的基礎。只有充分考慮到財政資金使用的具體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靈活調整,才能確保其指標的科學、合理、高效,極大地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可信度,進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遺漏,將所有涉及的項目都納入績效審計的范疇之中。除此之外,績效預算體系的健全還有助于資源配置的優化,并為其提供可信度更高的參考標準,這對于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效率與公正性有著極大幫助,對于評價體系的科學化、合理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3.4 嚴抓員工培訓,努力提升其專業素養
總的來說,我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部門中的工作人員普遍專業素養較低,針對這種情況,績效審計部門必須著重為員工提供職業化、科學化的系統培訓,在提升員工對于績效審計理論的掌握程度的同時,通過實踐過程來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從而確保工作人員無論應對何種狀況都能胸有成竹,高效地完成績效審計工作。此外,政府部門也要盡可能提升績效審計領域專業人才的數量和比例,為績效審計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只有提供可靠的績效審計培訓作為有力依托,轉變審計部門員工的工作理念,將最優秀的人才整合到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評價工作之中,才能夠真正地從根本上優化政府運行效率,提升資金使用收益。
結語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這一課題的探討價值也越來越高,我們只有堅持求真求實,端正工作態度,孜孜不倦地學習財政資金績效審計領域的新知識、新成果,并將其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收獲的經驗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提升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為我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曙明.開展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1(10):102-103.
[2]張玲玲.構建我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體系研究——以美式績效審計為借鑒[J].時代金融(下旬),2012(01):6.
[3]張小玲.基于政府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研究[J].管理觀察,2014(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