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文明 鄭宏 李浩



【摘 要】針對電網中逆變器傳統空間矢量調制(SVPWM)輸出電壓含有偶次諧波及算法復雜、實現困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可消除偶次諧波的多電平簡易型SVPWM策略。該策略采用了新型分區法、60o坐標系,并將傳統的七段式開關序列變為新型五段式開關序列。給出了偶次諧波的產生原因、消除機理。與傳統法相比,簡易策略可智能化實現,簡化了設計量、減少了開關動作次數,既消除了偶次諧波,又降低了開關損耗。仿真驗證了該策略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關鍵詞】空間矢量調制 偶次諧波 60°坐標系 新型五段式 開關損耗
伴隨工業和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力客戶對電網供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各種原始電能的質量難以滿足所需,必須經由逆變器等裝置加工后才能使用。多電平逆變器因其顯著的優勢,在電網中大量應用[1],其核心技術多采用多電平脈寬調制(PWM)技術,主要有SPWM、SVPWM[2]兩種,后者由于物理概念清晰、母線電壓利用率高、適合于數字實現等優點,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然而,逆變器輸出的交流電壓往往夾帶有大量偶次諧波,極易造成供電電位出現漂移、不穩定的情況,而且傳統算法運算復雜,設計、實現困難;此外,相比于奇次諧波,很多標準(例如IEEE 519-1992)對偶次諧波的限制和要求更加嚴格。
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可消除偶次諧波的簡易SVPWM策略。優化策略不僅減小了開關損耗、消除了偶次諧波,而且運算量小,設計大為簡化,可通用于任意電平的多電平逆變器。
1 傳統SVPWM算法
三電平NPC拓撲作為經典的電網逆變器,共有27種開關狀態,因具有一定的重疊關系,在空間矢量上共占據了19個位置,且按電壓矢量幅值可劃分為大、中、小矢量,以及位于矢量圖原點位置的零矢量。
在傳統SVPWM算法中,空間電壓矢量圖是采用正交坐標系建立的,并基于此計算出最近三個電壓矢量(NTV)的作用時間。研究表明,傳統算法對于某一電壓矢量在對其所在扇區位置的判斷、作用時間的分配等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各種反三角函數、開方等等復雜的流程中,以致速度慢且精度低,且需要對七段開關序列的各個開關組合狀態分別進行設計,設計復雜,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差。
2 簡易SVPWM策略
2.1新型分區法
圖1(a)和(b)分別給出了傳統型和簡易型SVPWM策略的小扇區分區法(以大扇區I為例)。其中,(a)給出的開關狀態是用正交坐標系表示的三相狀態;(b)給出的則是600坐標[3]下相應的狀態。
小扇區分類原理:觀察1(a)中各個小三角形的頂點開關狀態可知,每個三角形共包含四個或五個狀態(零矢量此處只取[0,0,0]考慮),且全部三角形呈現非倒即正立的形狀。從而,根據頂點狀態個數及正、倒立形狀的組合,即可將四個小三角形如1(b)所示簡化為三類:T1、T2和T3。
2.2 偶次諧波消除法
電網逆變器傳統控制策略中,開關序列多采用七段式,但這會使得開關損耗很大。若要改變這種現狀同時又考慮經濟性,降低開關損耗的最佳手段就是使開關動作的次數降低。五段法開關序列相比傳統七段法可減少開關次數,從而可降低開關損耗。本文在五段法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型的空間矢量選擇順序法。
2.2.1 偶次諧波產生的原因
傳統七段法采用A型或B型開關順序,其中B型開關順序以P型小矢量為首發矢量。圖2(a)和(b)分別給出了給定矢量位于第I扇區及旋轉1800后(第IV扇區)得到的波形圖。顯然可知,這兩個扇區之間,無論是其相電壓抑或是其線電壓,在波形上都有明顯的對稱性,但是,橫軸卻并非其對稱軸,換言之,采用傳統算法所得波形并非半波對稱,而正是這導致了偶次諧波的產生。
2.2.2 偶次諧波消除機理
文獻[1]等提出了A型和B型開關順序交替法,即將小扇區1和2再分別劃分為1a、1b和2a、2b,在各新小扇區內各作設計。其結果所得,雖不含偶次諧波,然而,由于此法開關序列眾多,甚至比傳統七段法的開關動作次數還要多,損耗大幅增加,設計時耗很長。
根據半波對稱的概念可推知:在任一時刻,當任一給定矢量在大扇區N(N=1,2,3)中采用了開關狀態[a,b,c],則在N+3扇區,應該采用互補的開關狀態[-a,-b,-c],如圖3所示。
3的整數倍次諧波對電網逆變電壓質量影響也較大,為此需要考慮將其消除。從對稱性的角度出發,可見當某狀態量為[a,b,c]時,若能在1200后變為[-b,-c,-a],則可將該類諧波抵消。
綜上考慮,新的電網逆變器簡易調制策略采用了如表1所示的全部六個大扇區的開關狀態。
3 仿真試驗
為了驗證提出的可消除偶次諧波的多電平簡易型SVPWM策略,采用MATLAB軟件在三電平NPC逆變器平臺上進行了仿真研究。主開關器件采用IGBT,母線直流電壓Vdc為2000V,直流側電容為2200μF,采樣周期Ts為1/900s,調制因數ma為0.9。
圖4和5分別給出了采用傳統型SVPWM和新型簡易SVPWM得到的NPC逆變器輸出線電壓VAB波形圖及FFT分析圖。可見,兩者線電壓均為五電平,主要諧波為17、19次,集中在頻率為900Hz的18次諧波周圍,且總的諧波含量幾乎相同。而且,線電壓FFT分析圖中均不含3的整數倍次諧波,但采用傳統法時,輸出電壓中含有明顯的偶次諧波如14次和16次,原因在于生成的VAB波形不是半波對稱的;采用簡易法則可顯著消除偶次諧波,VAB波形呈現半波對稱性。這表明,提出的簡易SVPWM策略是正確、可行的。
實際上,簡易SVPWM策略還可便利地移植、通用于五電平及以上電平的各種多電平逆變器。
4 結語
針對傳統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很適合電網中多電平逆變器的簡易型SVPWM策略。研究了偶次諧波的產生原因及消除機理,提出了一種新型分區法,結合600坐標可明顯簡化設計并提高精準度。與傳統法相比,簡易策略可完美消除偶次諧波、降低開關損耗、減少設計量,同時還具有通用性。借助Matlab軟件對其進行了仿真試驗,仿真結果驗證了算法的正確性和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Bin Wu. High-power converters and AC drives[M].New York: IEEE Press/Wiley, 2006.
[2] Sanbo Pan, Junmin Pan, Zuohua Tian. A shifted SVPWM method to control DC-link resonant inverters and its FPGA realiz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2, 59(9):3383-3391.
[3] 趙輝,李瑞.60o坐標系下三電平逆變器SVPWM方法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28(24):39-45.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074019)
作者簡介:鄺文明(1988—),男,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電力工程師,從事電氣試驗工作。
*通訊作者:鄭宏(1965—),男,福建武夷山人,教授,碩導,從事智能電網、分布式發電與儲能技術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