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摘 要】內部審計在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在實踐與發展科學發展觀中,完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對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及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依據當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加強與完善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
【關鍵詞】民營企業 內部審計 問題 對策
1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內部審計在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在民營企業的經營活動中, 隨著外部環境不斷變化, 各種風險也相應增加, 內部審計在改進公司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及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不夠。主要體現在民營企業負責人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他們認為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國家監督職能在企業的體現,沒有把內部審計看成企業真正的內在需要。沒有意識到內部審計是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加強企業管理的必要途徑與手段,從心理上無意識的排斥內部審計,認為這是一種負擔,是多此一舉的做法。(2)內部審計部門缺乏客觀性、獨立性和權威性。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任職都是由企業自己決定的,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并且在人員調動、崗位任免或崗位晉升、工資薪酬、工作職責等方面都是由企業負責人統一規定,使得企業的內部審計相關人員的工作牽扯性較大,無法客觀科學的進行審計工作。另外,企業的審計機構和財務會計機構經常設置混亂,職能劃分不清,甚至有的企業合二為一,會計既負責做賬,又負責審計工作,這使得審計的意義和作用都得不到發揮,機構人員缺乏約束機制,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制約成了表面現象,沒有實際執行。(3)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缺少法律制度支撐。一是法律依據不足,《公司法》作為規范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法律,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做出規定;《審計法》又僅僅簡單地規定了國家審計與企業內部審計的關系。二是內部審計業務尚無準則。西方國家有內部審計師協會頒發的部門審計事務準則可資依據,其人員標準,職業道德規范,工作程序都有章可循。因此,內部審計要與國際慣例接軌,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不僅能成為企業自我約束的重要手段,而且還可以成為企業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宣傳不廣,引導性不強,未使內部審計機構比較獨立地開展工作、發揮作用。(4)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技能水平亟待提高。內部審計活動開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內審人員的職業判斷與專業能力。這也是對內審人員所具備的知識及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目前民營企業內審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活動的質量。內審部門作為一個整體,應擁有包括會計、經濟學、信息技術、工程等各種專業人才,以保證參與審計的人員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而目前,內審人員大多財務出身,缺少專業的審計知識,也缺少其他專業知識,不熟悉具體的業務操作,特別是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缺乏專業了解。
3完善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
(1)提高公司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公司領導層才是公司各部門設置的決策者,因此只有領導層深刻認識到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要性才是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地位的根源所在。獲得公司領導的支持,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另外,為審計人員建立良好的薪酬機制,獎懲機制,使審計人員在單位的工作環境規范化、系統化,提高其對企業的忠誠度,更好的為企業做出貢獻。審計部門也應該合理運用公司領導的重視,認真做好本部門的工作,讓公司領導看到本部門的重要所在。同時,處理好本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加強溝通和交流,加強工作的協調性,以便能夠與被審計的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另外,審計部門要將平時的工作原則,宗旨及工作具體過程等遞交給領導層審批,獲取其建議,聽從領導者的統一指揮,盡力使領導層對本部門認可。(2)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內審機構怎樣設置,直接影響到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關系到樹立審計監督的權威性以及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當前機構正值改革中,對這一問題有必要進行很好的研究。按照國際慣例,公司內審機構按其內部隸屬關系劃分為四種設置情況: ①在董事會領導下,各職能部門之上,其獨立性較強。②在總經理領導下,各職能部門之上,有一定的獨立性。③在總會計師(或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領導下,與其他職能部門同級,獨立性較低。④在財務部門設置內審機構,幾乎沒有獨立性。我國應根據具體實際選擇①②種類型,以提升內審機構層次,保障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3)規范和完善上市公司內審制度予以支撐內部審計工作。2008年5月被尊崇為中國薩班斯法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發布,這是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的一個重要舉措。2010年4月《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隆重發布,隨后財政部發布相關解讀。企業要加強法規的學習,加快適合自身的制度建設,盡早適應新的變化。(4)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內部審計工作的良好開展需要一支作風優良、技術過硬的內部審計隊伍,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審計工作自身考核辦法,以接受上級主管和公司員工的監督。為此,首先要搞好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陀^、公正、誠實、守信是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審計的前提。其次,優化審計隊伍結構。我國民營企業必須通過設計良好的激勵機制來吸引人才,加大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法律人員在內審人員中的比重,優化審計隊伍結構。再次,要搞好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民營企業通過制定內部審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鼓勵內部審計人員積極參加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考試。
參考文獻:
[1]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國內審協會譯.西苑出版社,2011.
[2] 陳冬梅.關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思考[J].中國審計,2010(6).
[3] 譚峰.對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外資,2011(6).
[4] 普華永道.《普華永道2011年內審行業現狀調研報告》[R].中國會計視野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