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摘 要:通過對浙江麗水市級體育優質課和教壇新秀評比中“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實施策略、途徑、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闡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推進體育課堂教學探索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旨在引導基層一線體育教師如何把握課程標準,建構和設計新穎高效的體育課堂。
關鍵詞:同課異構;體育課程標準;措施;效果;反思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2
“同課異構”是近幾年教研活動中出現頻率相對較高的詞語,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研討模式,一般應用于教學研討、優質課評比或教師招聘等活動環節。所謂“同課異構”是指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師來上課, 比較其對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的不同, 達到相互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養的目的。既有利于教師切磋交流、共探規律,實現教學目標;又有利于教師各顯本領、各展所長;讓教學異彩紛呈,方式多樣。怎樣才能讓“同課異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研究呢?筆者認為只有抓住“同”的本質,才能構出“異”的精彩。
1 依據課程標準,抓住“同”的本質
筆者認為“同課異構”的“同”應該表現在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體育課程標準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要求是相同的。執教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體育課程標準對同一個體育教學內容的要求是相同的,是不變的。課可以創造性地進行設計,但必須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不能偏離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一味地標新立異,博取眼球。執教者只有吃透“課標”,用“課標”為“異構”定位導航,才能使“異構”不迷路偏向,這是體育教師應把握的原則。其次,教材的內容是相同的。“同課”意味著不同執教者執教的內容是相同的。因此,執教者不能改變教材內在的核心價值,該教材的教學是要培養學生哪些素質和能力是不能改變的。例如籃球雙手胸前傳球教材內容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培養學生對空間距離和位置的判斷能力,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進行教學和練習,都不能偏離上述核心價值。同時在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時應該也是相同的。最后,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相同的。同一教學內容,不管執教者采用何種教學手段、策略,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相同的——即讓學生學會或掌握相關的體育運動技能,實現鍛煉身體,提高體質的目的。不管方式多么不同,都要實現共同目標,“殊途”要“同歸”。 體育教師要在深刻把握“同”的基礎上來“異構”,使自己的教學既特色鮮明,又不偏離共同目標。
2 豐富教學手段,構出“異”的精彩
不同體育教師之間的教學風格、教學理念、教材解讀、教學經驗之間的不同,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導致體育教師對相同授課內容的不同設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異構”。筆者通過對多次優質課和教壇新秀評比中“同課異構”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體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異構”。
2.1 “課堂導入”的異構
體育教師語言能力相對較弱,在課的導入上往往平淡,讓體育課從一開始就顯得平淡無奇,缺乏新穎感,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課堂導入的“異構”在評比課中就顯得異常重要。例如有一位體育教師在上前滾翻一課時采用問題式的導入方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老師首先出示問題:“同學們,請問在斜坡上在人不加外力的情況下是正方體滾得快還是球型滾得快?”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球型。老師馬上就切入主題:“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前滾翻,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像球一樣滾得快,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這樣的導入相比直接進入課題就顯得自然,高效,同時也達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目的。
2.2 準備活動和輔助練習的異構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或練習達到熱身的目的,讓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和身體的各器官處在適合運動的狀態,便于學生完成動作練習,同時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避免學生在運動中受傷。輔助性練習其目的是為學習新技術和新的技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某一動作或技能的練習。準備活動和輔助練習的異構往往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能為后面基本技術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在設計準備活動和輔助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創新出與眾不同的游戲和練習,千萬不能為了準備活動而準備活動。筆者曾在優質課評比中看到兩位體育教師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執教《跪跳起》。A教師直接導入課題,準備活動是圍操場跑兩圈,隨后老師示范跪跳起動作,學生練習。B教師設計的準備活動是搶墊子的游戲,讓學生圍著墊子逆時針慢跑,聽到老師哨聲快速搶墊。隨后老師安排了跪墊跳高和跳遠的輔助性練習。兩位教師的設計直接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效果。A教師的課學生學習非常枯燥,跪跳起學習中能完成任務的非常少,學習氛圍非常冷淡。B教師的教學取得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器材墊子設計了搶墊游戲,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既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后安排的跪墊跳高和跳遠輔助練習更是設計合理高效。通過在墊上的向前和向上跳起練習,學生為了騰得高和跳得遠自然就會做出腳背壓墊的動作和手臂擺臂的動作,為后面主教材跪跳起的學習起到了水到渠成的輔助性效果。這樣的“異構”讓準備活動更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能更好地為主教材和基本技術的學習服務,真正構出了“異”的精彩。
2.3 基本技術動作教學和學習的異構
體育課基本部分的教學是一堂體育課的核心部分,也是充分反映體育教師專業水平和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部分。如何更加準確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用好教材,是反映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關鍵。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和教學意義,通過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最終讓學生事半功倍地掌握教學內容規定的體育技能,是一節體育課對體育老師的基本要求。因此,同一教材不同體育教師異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手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跪跳起》教學案例中:A教師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學中按部就班設計教學,即老師講解并動作示范,學生觀摩練習。B教師的教學則設計流程為跪墊腳背壓墊向上跳起練習→跪墊腳背壓墊向前跳起練習→從三層高墊跪墊向一層跪跳起練習→從兩層高墊跪墊向一層跪跳起練習→一層墊上有幫助跪跳起→一層墊上獨立跪跳起。B教師的教學設計對跪跳起教材內容分解和剖析非常準確,知道跪跳起教學中重點是腳背壓墊動作與快速擺臂和快速向前擺腿動作的結合,同時綜合分析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并且通過器材的調整和教學的分解讓學習內容變得通俗簡單,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明顯得到了提高。
3 同課異構實施的策略
教學理念既源于教學實踐,又超越教學實踐,并對教學實踐產生著積極的指導作用。“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就有兩種思想”,正是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教學理念交流中,“同課異構”為體育教師的交流研討和專業發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在貫徹同課異構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不能脫離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單純地為了“標新立異”而“異”。所有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的使用都必須以體育課程標準為設計的依據和藍本,在體育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構建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二是體育教學的異構不能離開教材內容而變得天馬行空,教材內容并不是任憑體育教師宰割的羔羊,可隨意處置,體育教師也不能動輒就對教材進行“外科式”改造,大卸八塊,體育教師的“異構”不能毫無約束,脫離教材內容,無視教材要求,盲目求異。異構是對教材內容的剖析和解讀,是為了讓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易學。是為了讓復雜的教學簡單化,通過對練習手段,重難點的分解促進學生的更好地學習。三是同課異構不能脫離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要讓“異構”取得好的效果,老師不僅要遵循課標要求,符合教學內容,還要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課堂學習是學生從自身認知起點出發,向學習目標不斷邁進與逼近的認知發展過程,在學習目標既定的條件下,起點的選擇就決定這一過程的距離長短。教師只有以“學”定教,因“學”而異,順“學”而為,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縮短這一過程的距離,讓學生盡快抵達目的地。因此體育教學設計的“異構”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學習能力和體育素質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才能構出“異”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陳勝英.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現實誤區與應對策 略[J] .江蘇教育研究,2013(3).
[2] 賀長春.“同課異構”推進成都市中職體育教學的探 索[J] .當代職業教育,2015(10).
[3] 李國華,張瑞芬.“同課異構”的誤區分析[J] .中小學 校長,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