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濤

供給側改革中,政府要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散企業對某些行業的瘋狂跟風,以免出現各種泡沫
供給側改革,生產高端產品,政府、企業、學界都在強調“工匠精神”。但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僅有“工匠精神”是不夠的,我們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
產業受阻時別老想著學馬云
《新城鄉》:長期以來,社會上一直對制造業有一種“又臟又累又不賺錢”的刻板印象。甚至某些制造業里的技工即便收入比很多白領都高,也仍然會感覺“低人一等”。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
宋清輝:有句古話影響了我們上千年,“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勞心者。目前,高技術人才在制造業中的收入遠在社會平均工資的數倍以上,而普通技工即流水線操作工人未來也將被機器設備所替代。那時,越是有技術能力的技工越會得到企業青睞。“低人一等”的感覺會逐漸改變,這是市場自然會均衡調整的必然結果,因此不用刻意去做什么。
《新城鄉》:生產向高端轉型,往往需要像蘋果手機那樣引領用戶需求、乃至創造需求,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這方面,企業需要注意什么?
宋清輝:做實體、做制造業絕對不能想當然,而是要根據整個環境進行判斷和分析。如何引領用戶需求?就需要引入能夠發現這些需求的專業人才。這里著重談一下關于智庫的問題,這也是企業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現在有部分企業家,想通過“偷懶”的方式實現高增長,那真是做夢了。發展受阻時,他們不會輕易想到智庫,而是去將馬云、王健林、比爾蓋茨等人的成功史作為圣經,卻看不到這些成功者背后所依靠的智庫支持。
在我國全面布局工業4.0背景下,企業未來發展需要依靠更多的新技術、新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沒有多少企業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在行業中獨善其身,更何況世界500強企業都需要智庫為他們分析行業趨勢、提供發展建議。
生產向高端轉型,往往需要像蘋果手機那樣引領用戶需求、乃至創造需求,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顧客需求為導向”。
不必過于超越市場實際需求
《新城鄉》:最近一直在提“工匠精神”,然而,在“邊際成本上升”規律的作用下,產品質量在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進一步發揮“工匠精神”使之更加完美,可能得不償失。有日本學者指出,過于苛求于性能與指標的極致,而忽視了市場實際需求水平,投入不必要的成本,恰恰是日本制造業衰敗的一個原因。中國制造業在向高端轉型的時候,如何辯證地看待這一風險?
宋清輝:這種風險當然存在,市場發展本身就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如果一款產品沒有設計好就為了市場的需求而匆忙投入,這種有缺陷的產品很可能會毀掉一個企業;如果一個產品為了有更好的效果而選擇沉淀,有可能會因為市場升級轉變而被淘汰。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會面臨失敗的風險,只有一種方法是不會失敗的,就是什么都不去做,這同時也宣告了絕對不可能成功。
《新城鄉》:此外,轉型升級后的高質量產品,價格可能會很高。盡管人們的消費能力會提升,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價格較高的產品,會不會到后期出現高質量、高價格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
宋清輝:一定不要忽視市場的作用。高質量、高價格的產品供過于求十分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下調使得市場供需再度均衡即可。只要企業能夠把握好度,讓邊際收益始終保持在O以上,出現了這種局面也不需要害怕。
當然,如果企業過度追求創新而不顧市場實際情況,不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想實現一步到位的高端技術發展,最終的產品很可能有價無市。
政府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城鄉》:當前,有不少過剩產能及落后產能是由政府一手扶持起來的。唯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才有動力制造出更高端的產品。政府自身還應該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宋清輝:如果減少乃至取消對落后產能、落后企業的補貼,最大的可能性不是激發創造出更高端產品的動力,而是導致國有企業破產以及相對應的離職潮、債券違約等一系列現象,并有可能形成系統性風險。更何況,更高端產品的制造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市場對這種更高端產品的認可,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
政府需要做的,是分散企業對某些行業的瘋狂跟風,以免出現各種泡沫。例如納米技術火熱時各個企業都狂追納米,地產火爆的時候什么公司都涉足地產,互聯網金融興起時大量企業都在設立平臺等等。
《新城鄉》: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政府還有哪些工作可做?
宋清輝:這倒不需要政府做太多工作,因為不少企業都是有惰性的,政府一旦為企業減輕負擔,企業未必會積極發展,反而會等待政府給予更多的補助、通過更多的方法謀取更多不正當收入。更何況,政府已經采取各種方式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新城鄉》:在技術創新之外,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制度創新與之配套?
宋清輝::政府和企業都需要為創新進行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中國政府和絕大多數企業也都是這么做的,并且已經實行了數十年。通過這些獎勵,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中國各實體、制造產業的創新發展,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制造成本的控制、不良率的下降、資源浪費的減少、有效控制了污染排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