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財富》
2016年3月
關于工資:為什么老板認為給多了,員工卻認為給少了?
薪酬調查公司PayScalez在對公司薪酬進行大范圍調查時發現,雇傭雙方對薪酬的看法存在巨大差距。
例如:約73%的管理者和高管表示,員工薪酬達到了市場標準,并且符合員工的貢獻。但在這些公司,僅有36%的員工認為,他們得到的薪酬與自身價值相符。高管看法和員工看法可謂“天淵之別”!
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有82%的員工表示,如果雇主能夠就自己的薪酬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他們“愿意接受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所以說,
“不要認為提高工資就能留住員工。首先應該嘗試增加溝通。”
【日本】
《經濟學人》
2016年3月
美國經濟大減速
美國經濟今年本來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由于受到原油價格暴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美國原油期貨市場和股市從年初起就大幅震蕩,經濟前景令人擔憂。新興國家和資源型國家的經濟減速波及美國經濟,使其企業業績惡化。原來業績不錯的企業也蒙上陰影。
美國經濟學家發出警告說,在原油價格不回升、各國不出臺有效財政政策的情況下,如果美聯儲根據錯誤判斷再決定加息,那么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風險,股票等風險資產將被拋售,美國經濟甚至可能陷入恐慌狀態。如果出現這種局面,那么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危機。
【英國】
《經濟學人》
2016年3月
印度電子商務蓄勢待發
在印度,每秒就有三個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據估算,到2030年將有10億多網民。如今,電子商務是該國互聯網領域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塊,雖然電商銷售額仍然很少,去年只有160億美元,但印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深受美國、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重視。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希望印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他的對手是Flipkart、Snapdeal之類的平臺,由本地公司創建,得到包括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內的部分科技界大佬融資。這場白熱化的競爭無論誰贏誰輸,電子商務都將進入更廣泛的經濟領域。
【日本】
《日經亞洲評論》
2016年3月
中國快遞公司的機會之源深挖“最后一公里”
得益于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中國快遞業快速增長。不過,這種快速增長也有問題,如快遞丟失、損毀等。
不過,挖掘“最后一公里”的新方案正迅速出現。客戶到自提柜自取怏遞商品是新方法之一。通過將物流環節的最后一步從快遞公司派件轉化為消費者取件,極大降低了快遞公司的派件成本和復雜度。為說服客戶分擔“最后一公里”成本,很多公司通過補貼或價格優惠的方式進行合理補償。而第三方自提柜是目前更可取的方式:快遞公司不用建設自提柜,而是利用顧客最常光顧的商店作為自提門店,這些門店包括菜店、理發店和美甲店。